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12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46篇
预防医学   11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14篇
  1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牙周病与卒中的发病风险关系。方法:由两名评价者独立检索PubMed、Embase、CNKI、CBM数据中公开发表的探讨牙周炎与卒中发病风险关系的前瞻性队列研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采用质量评价、数据提取后采用Comprehensive Meta Analysis V2软件进行Meta分析,并采用GRADE系统进行证据评级。结果:共纳入前瞻性队列研究8项,均为英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暴露于牙周病可以显著提高卒中发生率1.43倍(RR=1.43,95%CI=1.12~1.82,P<0.001);可增加卒中死亡率1.41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41,95%CI=0.40~4.98,P=0.60),证据等级均为"低级",敏感性分析显示结果稳健性好。发表偏倚为轻度。结论:牙周炎是卒中的一个独立的、有意义的危险因子。应进一步进行按照牙周炎临床程度分级和卒中临床亚型分型的研究。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OX-2)基因3’端非翻译区(3’UTR)区域8473T〉C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改变与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发生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TaqMan—MGB基因分型方法,分别检测168例OSCC患者和1032例健康对照的COX-2基因3′UTR区域8473T〉C位点多态性分布,运用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等分析其与OS—CC发生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OSCC患者中吸烟和饮酒者的比例较高,具有统计学差异,同时COX-2基因3'UTR区域8473T〉C位点的TT和CC的频率较高(70.24%vs66.96%,6.98%vs2.42%),而TC的频率较低(26.79%VS30.62%),但是其基因型分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①烟酒摄入可能会增加OSCC发生的风险;②COX-2基因3'UTR区域8473T〉C位点多态性改变可能与中国汉族人群中OSCC的发生不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53.
54.
目的 对从皮肤软组织感染(SSTI)患者中分离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进行葡萄球菌染色体mec盒(SCC mec)分型和同源性分析,并了解其耐药情况,为规范合理使用抗生素和医院感染控制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 收集从SSTI患者中分离的44株MRSA,采用药敏纸片扩散(K-B)法和Vitek 2 Compact仪器法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普通PCR检测mec A基因,多重PCR进行SCC mec基因分型,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技术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44株MR-SA通过普通PCR检测均含有mec A基因,多重PCR共分出Ⅱ、Ⅲ、Ⅳa3种SCC mec基因型别,Ⅱ型5株(11.36%),Ⅲ型12株(27.27%),Ⅳa型8株(18.18%),未分型19株(43.18%).MALDI-TOF MS将44株MRSA分为两大簇.结论 SSTI患者分离的MRSA以SCCmec Ⅲ型为主,通过SCCmec基因分型和MALDI-TOF MS技术结合,为不同菌株间的同源性分析提供依据,并了解特定地区MRSA的分子生物学和流行病学特征.  相似文献   
55.
不同年龄段女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点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回顾性分析不同年龄段女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探讨其发病特点,为不同年龄段女性乳腺癌临床诊治提供经验。方法整理并分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确诊的123例不同年龄段女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资料及相关免疫组化指标。结果123例乳腺癌患者中,青年组(≤35岁)女性乳腺癌占7.3%,中年组(>35~60岁)女性乳腺癌占67.5%,老年组(>60岁)女性乳腺癌占25.2%。青年组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率、肿瘤大小及组织学分级(Ⅱ/Ⅲ级)明显高于中、老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老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分型:全部乳腺癌中有非特殊类型乳腺癌101例,特殊类型乳腺癌22例;青年组乳腺癌9例全是非特殊浸润癌,而>中年组非特殊浸润性乳腺癌占81.9%,老年组非特殊浸润性乳腺癌占77.4%,青年组非特殊浸润性乳腺癌占比明显高于中、老年组,但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指标青年组乳腺癌表皮生长因子(VEGF)-C/VEGF-D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00.0%和88.9%,高于中年组的77.1%和72.3%,以及老年组的70.9%和67.7%,但各组间VEGF-C/VEGF-D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5~60岁是女性乳腺癌发病高峰,青年组女性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率、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等临床病理特征及VEGF-C/-D表达阳性率均高于中、老年组,其恶性程度更高,临床处理需注意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56.
在肺结核的治疗过程中,抗结核药物过敏反应在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中占了60%[1]而抗结核药物皮疹为过敏反应最常见的表现[2],皮疹不但会导致抗结核药物减量或停用,影响了抗痨方案的及时、准确的执行,短期内还会降低患者治疗的积极性。我科对2010年1月至2012年9月住院及门诊病人,治疗期间出现药物过敏反应并伴有药物性皮疹的肺结核患者102例,进行了病情观察和皮疹临床特征及病人应对方式的分析,目的在于指导护士提供更好、更及时、更全面、更有效的护理措施。皮疹虽然为临床上患者最常见的主诉,但大都为短期症状,停用过敏药物并给与对症治疗后可以很快缓解,值得关注的是,皮疹的发生率较高,且治疗中多次皮疹的情况也较为常见,治疗中断及因严重皮疹只能采取中药治疗等情况也时有发生,这些对患者的治疗及病程和预后都有影响,患者承受的精神压力较大,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顺利度过皮疹期及树立正确的疾病观是护理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57.
目的:运用Meta分析研究MTHFR基因A1298C位点多态性与头颈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检索CBM,CNKI和PubMed数据库中有关MTHFR基因A1298C位点多态性与头颈癌易感性关联研究的文献,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资料提取后,应用STATA 11.0软件进行Meta分析及检测发表偏倚。结果:纳入10个病例-对照研究,共计3 534例头颈癌患者和6 418例正常人群对照。Meta分析结果显示,总人群中,MTHFR基因A1298C多态性与头颈癌风险之间没有显著关联[CC vs AA:OR=1.07,95%CI=0.70~1.65,P=0.75,P heterogeneity<0.001;AC vs AA:OR=1.06,95%CI=0.88~1.27,P=0.57,P heterogeneity<0.001;(CC+AC)vs AA:OR=1.06,95%CI=0.86~1.30,P=0.57,P heterogeneity<0.001;CC vs(AA+AC):OR=1.02,95%CI=0.69~1.52,P=0.91,P heterogeneity<0.001)]。在针对种族和对照人群来源设计的亚组分析中,仍未发现MTHFR基因A1298C多态性和头颈癌的发生风险具有相关性。结论:MTHFR基因A1298C位点多态性可能与头颈癌的发生无关。  相似文献   
58.
目的观察HBsAg致敏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来源的树突状细胞联合拉米夫定和胸腺肽α1治疗HBeAg阳性慢乙肝的临床效果。方法HBeAg阳性CHB患者20例接受临床研究。取肝素抗凝外周静脉血50mL,以密度梯度离心及贴壁法获得PBMC,GM—CSF和IL-4诱导扩增DC,第6天给予30μg的HBsAg致敏DC,第7天收获抗HBV—DC。联合拉米夫定和胸腺肽011,分别于0、4、12周检测HBVM定量和HBV—DNA定量及肝功能。结果全部患者治疗后4、12周的HBsAg、HBeAg和HBV—DNA均明显下降。总有效率100%(20/20)。结论抗HBV—DC联合拉米夫定和胸腺肽仅1治疗,可快速降低血中HBsAg、HBeAg和HBV—DNA,促进HBeAb的产生,提高HBeAg/HBeAb的血清学转换率。  相似文献   
59.
目的 通过Meta分析的方法 系统评价细胞色素P450 2E1(CYP2E1)基因RsaⅠ/PstⅠ位点多态性与中国人食管癌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CBM、CNKI、VIP和WANFANG数据库中1990年1月1日至2011年11月30日有关CYP2E1基因多态性与食管癌发病风险关系的文献,进行文献筛选、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后,采用Rev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8篇病例对照研究共19个试验,其中食管癌患者1663例,对照2603例.Meta分析结果 显示CYP2E1基因多态性与食管癌的关联有统计学意义[c2 vs.c1:OR=0.64,95% CI=0.50~0.81,P=0.0003;c2/c2 vs.c1/c1:OR=0.70,95% CI=0.56~0.89,P=0.003;c1/c2 vs.c1/c1:OR=0.54,95% CI=0.38~0.75,P=0.0003;c2/c2 vs.(c1/c1+c1/c2):OR=0.73,95% CI=0.58~0.92,P=0.008;(c1/c2+c2/c2)vs.c1/c1:OR=0.48,95% CI=0.34~0.70,P=0.0001];汉族的亚组分析结果 也显示CYP2E1基因多态性与食管癌的关联有统计学意义[c2 vs.c1:OR=0.71,95% CI=0.57~0.89,P=0.002;c2/c2 vs.c1/c1:OR=0.75,95% CI=0.59~0.95,P=0.02;c1/c2 vs.c1/c1:OR=0.62,95% CI=0.46~0.84,P=0.002;c2/c2 vs.(c1/c1+c1/c2):OR=0.78,95% CI=0.61~0.99,P=0.04;(c1/c2+c2/c2)vs.c1/c1:OR=0.56,95% CI=0.40~0.79,P=0.001].结论 对目前相关研究结果 的Meta分析显示CYP2E1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群食管癌发生风险具有相关性,其RsaⅠ/PstⅠ位点的c2等位基因可能是食管癌的保护或抑制因素.  相似文献   
60.
目的:评价单侧上颌骨切除术后赝复体的修复效果。方法:选择16例因肿瘤行单侧上颌骨切除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患者赝复体修复前后的咀嚼效率及发音清晰度。结果:16例患者不戴修复体时咀嚼效率平均为(51.0±11.5)%,戴用修复体3个月后的咀嚼效率平均为(68.0±10.2)%。不戴修复体时的语音清晰度平均为(24.4±6.4)%,戴用修复体后清晰度平均为(80.6±9.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上颌骨切除术后缺损患者采用赝复体修复后咀嚼和发音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