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12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46篇
预防医学   11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14篇
  1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1.
胰岛素皮下连续注射法(CSH)模拟胰岛素的生理分泌模式,自20世纪70年代问世以来,在国内外已得到广泛的临床应用。该研究旨在探讨CSH和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法(MSH)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及护理。  相似文献   
12.
轻型脊柱结核药物治疗14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药物治疗早期轻型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为完善轻型脊柱结核诊断标准及制定抗结核治疗方案奠定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早期诊断为轻型脊柱结核的149例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异烟肼(H)、利福平(R)、乙胺丁醇(E)、吡嗪酰胺(Z)、左氧氟沙星(L)方案(6HREZL/6HREZ)抗结核治疗,辅以营养支持并完成2年随访。治疗期间每个月监测肝肾功能、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治疗开始每隔3个月行影像学检查。随访期间根据临床治愈标准评价疗效,并分析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病变愈合、ESR、CRP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影像学检查变化。结果 138例经药物治疗获得临床治愈,11例在3个月内接受手术治疗。2年随访期间,所有患者疼痛缓解,恢复正常的日常活动,无神经功能障碍,骨质愈合,椎旁脓肿吸收;ESR及CRP恢复正常;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轻微。结论 6HREZL/6HREZ方案治疗早期轻型脊柱结核疗效显著,抗结核药物治疗方案不良反应轻微,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离鉴定海洋链霉菌IMB3-202产生的抗菌和抗肿瘤活性产物。方法利用Anti SMASH对菌株基因组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运用多种色谱手段分离纯化IMB3-202的活性产物;通过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化学结构;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和MTT法分别测定化合物的抗菌和细胞毒活性。结果菌株IMB3-202基因组含有一条吲哚咔唑类生物合成基因簇。通过发酵条件优化,从中分离鉴定了4个吲哚咔唑类化合物,结构分别确定为星形孢菌素、3'-O-去甲基星形孢菌素、holyrine A和K252c。星形孢菌素、3'-O-去甲基星形孢菌素和holyrine A对HeLa细胞、HCT116和MCF-7等肿瘤细胞具有很强的抑制活性,IC_(50)值为0.75~1192.8 nmol/L。星形孢菌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显示出较弱的抗菌活性,最低抑菌浓度值为128μg/ml。结论通过基因组序列分析,可以在基因水平上预测产物结构,快速识别特定类型产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国产齐拉西酮与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内分泌代谢的影响。方法将15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8例。研究组给予齐拉西酮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培酮治疗。分别于基线、治疗4周末和8周末检测血清泌乳素、空腹血糖及血脂水平。结果与基线相比,治疗4周末和8周末研究组血清泌乳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则明显升高(P〈0.05);治疗4周末和8周末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末和8周末两组空腹血糖、胆同醇及甘油三酯水平与基线相比以及两组间同期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齐拉西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泌乳素、空腹血糖以及血脂水平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体外分离培养体系,并进行骨向分化诱导以探讨大鼠MSCs的体外培养方法及向成骨细胞分化的条件。方法:采用全骨髓贴壁筛选培养法分离成年SD大鼠MSCs,经条件培养液诱导培养后,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及碱性磷酸酶活性、钙结节的形成测定。结果:SD大鼠MSCs在体外分离培养扩增形态呈长梭形,细胞生长曲线呈S形。诱导条件下,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增高,并出现了矿化结节。结论:SD大鼠MSCs体外分离培养体系能够成功建立,培养出的细胞能向成骨细胞分化,可以作为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双硫仑样反应的发生机理、临床表现、急救护理及预防措施,加强医护人员及患者对双硫仑样反应的重视和认识,减少双硫仑样反应发生因素,降低双硫仑样反应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3年2月急诊科治疗的1387例使用头孢类抗生素治疗的患者中发生双硫仑样反应的情况,包括患者的用药、饮酒时间、饮酒种类、饮酒量等与发病的关系及急救护理、健康教育实施情况。结果双硫仑样反应发生率从4.44%降至0.6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4例双硫仑样反应患者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颜面潮红、胸闷气短、恶心呕吐、血压升高或降低、呼吸急促等。经急诊对症治疗护理后均恢复良好,全部治愈,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高度重视预防,加强医护人员相关知识培训,严格掌握用药注意事项;完善门急诊患者的健康宣教方法,在门诊病历上加盖健康教育印章,使患者重视使用头孢类抗生素前后均应避免饮酒或食用含有酒精的食品或药物,减少双硫仑样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介绍自行研制并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的口腔根管治疗电子仿真实验教学模型的主要构成以及功能特点,探索其在牙体牙髓病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60名学生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自制的电子仿真模型进行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记录学生的考核成绩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与对照组学生相比,实验组学生取得了更好的考核成绩,新的教学方式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结论 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根管治疗电子仿真实验教学模型能够让医学生更好地掌握牙体牙髓病学根管治疗基本操作技能并增强心理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基因rs689466G>A和rs5275T>C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与中国汉族人群头颈癌易感性。方法:运用TaqMan-MGB基因分型方法,检测中国汉族人群中260例头颈部鳞癌患者和1 047例健康对照的rs689466G>A和rs5275T>C基因型,运用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等分析其与头颈癌发生的相关性。结果:纳入研究的头颈部鳞癌患者和对照组在饮酒比例上有显著差异性(P<0.001),而环氧合酶-2两个多态性的基因型频率在病例和对照组间分布并没有显著不同。进一步分层分析未能发现两位点的多态性改变与头颈部鳞癌的风险增加有关。结论:COX-2 rs689466G>A和rs5275T>C多态性可能与中国汉族人群头颈部鳞癌的发生无关。  相似文献   
19.
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85例急性心肌梗患者,回顾分析患者采用静脉溶栓的临床资料。85例急性心肌梗死,68例达到冠脉再通标准,再通率80%,未达到再通标准17例,其中有2例死亡,病死率2.35%。患者在发病6h内再通成功率明显高于发病6~12h再通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溶栓治疗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疗效显著,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病死率,安全有效,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缺血性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评估生物标志物α-胰蛋白酶抑制剂重 链(ITIH 4)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对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首发的缺血性卒中患者312例纳入 研究,根据是否合并糖尿病分为非糖尿病组225例和糖尿病组87例。收集2组基本资料;于入院和出院时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TIH 4和NSE的表达水平。随访6个月,分别于出院时、随访3个月和6个月 时,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患者神经功能,并根据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1~3分)和 预后不良组(4~6分)。结果:与非糖尿病组相比,糖尿病组50岁以上患者和高血压患者占比较高,且以收 缩压高为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入院平均血糖为高于非糖尿病组(P<0.05);出院 时,2组的平均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mRS评分,2组出院时的预后不良患者比例差异无 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 3 个月和 6 个月时,非糖尿病组预后不良患者的比例均低于糖尿病组(P< 0.05)。无论是否患有糖尿病,出院时,预后良好组ITIH 4的血清表达水平较入院时显著增加(P<0.05), NSE的血清表达水平入院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预后不良组ITIH 4的血清表达水平与入院时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SE的血清表达水平较入院时显著增加(P<0.05)。结论:高龄、糖尿病和高 收缩压是缺血性卒中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ITIH4和NSE对预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可能有重 要的临床意义,但与糖尿病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