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33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病例 女,68岁,因车祸致骨盆碾挫伤,右髋骨向外移位,耻骨联合分离明显,会阴部出血较多,失血性休克形成,给予补液、输血、止血等对症支持处理,改善全身情况后转入我院。入院查骨盆平片示:双侧耻骨下支及耻骨梳骨折,耻骨联合分离9cm,即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耻骨联合分离多功能外固定架固定术。手术在双侧髂前上棘后约1.5cm处起,各间隔3cm作一小切口,在髂棘上钻孔,将3根固定针旋入髂骨内外板之间约3cm,套上固定连杆及中间拉力连杆。  相似文献   
52.
椎弓根螺钉的螺纹形状与拔钉生物力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不同形状螺纹的椎弓根螺钉在椎弓根内的拔出力的大小 ,给临床应用不同类型的经椎弓根内固定器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 采用 4种形状螺纹的椎弓根螺钉 ,分别在椎弓根内及椎体松质骨中进行拔出试验 ,观察其拔出力的大小及位移情况 .结果 在椎弓根内 ,Diapason的拔出力最大 (12 6 5± 15 7) N (P<0 .0 1) ,CCD (913± 85 ) N (P>0 .0 5 )及 Dick(92 2± 14 2 ) N次之 ,AF (6 4 8± 6 8) N (P <0 .0 1)的拔出力最小 .而在松质骨内 ,Diapason(85 8± 81) N(P<0 .0 1)及 CCD(816± 2 3) N(P<0 .0 1)则无差别 ,AF(5 11± 2 0 ) N(P=0 .0 2 5 )其次 ,Dick(44 7± 2 8) N的拔出力最小 .最大拔出力下降 5 0 %时 ,CCD在椎弓根内的位移松动最大 ,AF与 Dick其次 ,Diapason最少 .结论  Diapason外锥螺纹式的螺钉拔出力最大 ,临床上应尽可能地使用此种结构的内固定器  相似文献   
53.
54.
目的 对五种临床上常用的内固定器治疗股骨颈骨折和疗效进行观察、评估。方法 1994年7月至2001年2月,我院收治的股骨颈骨折病人136例,分别采用多根斯氏针、三刃钉、加压螺钉、动力髋钢板(DHS)、多根空心螺纹钉进行内固定治疗,观察并发症发生率及髋关节功能,其中125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62个月,平均28个月)。结果 多根空心螺纹钉组并发症最少,髋关节功能最佳。结论 1.早期良好的复位,使用合适的内固定器,大多数患者(约70%~80%)可获得满意的疗效。2.对股骨颈骨折,三根空心螺纹钉的固定较为确实,骨折不愈合率及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率均较低,髋关节功能较好。  相似文献   
55.
指腹梭形皮瓣转移整形再造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介绍指腹梭形皮瓣转移整形再造指的方法.方法 对7例(9指)再造指术后4~12个月,于指腹较臃肿侧切取梭形皮瓣,保留近端皮下纤维脂肪组织为蒂,逆行转移150°~170°,嵌入再造指中节狭窄细小段,使其增粗.再造指腹供区直接缝合变细,更接近原手指外形.皮瓣切取面积为0.5 cm×1.0 cm~0.8 cm×1.5 cm.结果 临床应用7例(9指)转移梭形皮瓣全部存活.术后随访3~12个月,再造指外形更美观,不影响感觉、运动功能的恢复.结论 用再造指指腹梭形皮瓣转移整形再造手指,能明显改善再造指的外形,使再造指更加美观.  相似文献   
56.
任何伤残的康复,均包括躯体康复和心理康复。医务人员如何努力探索病人的心理状态心理需要,唤起病人战胜疾病的乐观情绪,取得尽可能全面康复的效果,是一个值得重视的课题。一、1978年以来,我科共收治了2400余名脊髓灰质炎后遗症病人。在与病人接触  相似文献   
57.
目的:为了观察合并侧隐窝狭窄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诊断及疗效;方法:选取资料完整的病例248例,其中合并侧隐窝狭窄的166例。本组病例均行X片、CT、MRI检查以及脊柱快速主动屈伸试验检查。结果:术前诊断合并侧隐窝狭窄的仅97例,术后诊断合并侧隐窝狭窄的有166例,漏诊率为42%。随访1~7年,平均3年8个月。术后症状完全消失的126例,症状部分消失21例,无变化及加重的19例。再次手术12例。结论:临床上,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侧隐窝狭窄的发病率较高,手术时不可忽视侧隐窝的减压。  相似文献   
58.
四肢周围神经损伤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如果处治不当,常可产生严重的肢体功能障碍或致残。我院骨科从1970年元月至1990年元月先后收治四肢周围神经损伤87例,(99条神经),其中87条神经经采用神经内、外或内外同时松解减压和神经外膜对端吻合  相似文献   
59.
本文用生物力学的方法分析了斜方肌、背阔肌及斜方肌加背阔肌代三角肌时的着力情况,通过测算对比,明显看出由于臂短、斜方肌代三角肌较背阔肌代三角肌费力1.5倍。而两者的结合,不但从直观上、功能上、解剖生理上及生物力学上都满足了三角肌的生理特点,而且肩袖功能等以重建,肩关节更加稳定。从理论上、实践上证实了这种手术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60.
随着CTM及MRI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我们在临床上发现部分病例表现为不全瘫,CTM片上示脊髓前方造影剂充盈缺损,马尾神经排列序列紊乱,硬脊膜囊受压变形。MRI示脊髓中央灶性坏死。临床表现为不全瘫。Frankel分极多为C、D两类,经手术减压,切除椎板及椎体后缘骨块,马尾神经松解,脊柱内固定术后,多数病员的肌力有1~2级的恢复,感觉也有部分改善。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92~1996年,收治各类脊柱骨折共102例,其中有MRI或/和CTM检查的不全瘫23例,男19例,女4例,年龄18~45岁,平均27岁。受伤从数小时至1年半不等。颈椎骨折后引起脊髓灰质坏死5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