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33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21.
胫骨疲劳骨折的力学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组52例胫骨疲劳骨折,均为男性新战士,年龄17~20岁(平均19.2%岁)。所有病例发生在3个月的新兵训练期间,部位以胫骨中上段前面或前内侧为主(84.6%)。通过对胫骨应力骨折发生的解剖基础和生物力学分析,提示该类骨折的发生与胫骨前内侧的“肌肉空白区”和其中上段凸向内的解剖结构有关,训练中胫骨受的应力不平衡,即后外侧压应力大而前内侧张应力大。张力是骨折的外在因素。分析了军训中跑、跳、蹬等动作导致胫骨疲劳骨折的机理,从而提出对这类损伤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2.
为解决不等直径神经间移位修复问题,在灵长类动物模型上对细小肌支修复较大神经支进行实验观察,发现术后12月内远端再生轴索数量均高于近端,尤以3~6月时更为明显,从而证实远端再生轴索在再生早期有大量侧枝形成,这一现象可能是周围神经再生过程中一种特有的代偿方式。  相似文献   
23.
患者,男,42岁,已婚。因左膝痛、红5天入院,病案号225684。入院前5天有单左膝轻跪地史,约10小时后出现左膝部偏外侧持续性刺痛并伴有皮肤发红,活动时更甚。经外用伤湿止痛膏无效。入院时查体,左膝外侧半皮肤发红,略肿,皮肤高于周围,无皮下瘀血。体温正常。该部位有压痛。化验检查血象正常,血尿酸正常。门诊髌骨侧位、轴位X线平片报告关节间隙正常,髌骨外侧可见密度减少低骨折线,对位时线良好,未见脱位。结论:左髌骨骨折不除外(片号:153702)。门诊CT报告:左髌骨骨皮质断裂,有少量骨痂生长,软组织稍肿胀。结论:左髌骨陈旧性骨折(CT片号:05389)。门诊诊断:左髌骨陈旧性骨折。入院后加拍左髌骨正位片发现其外上方有一骨块伴髌骨相应缺损,二者边缘规则、整齐,未见  相似文献   
24.
本文介绍了膝与踝关节的生物力学及病理力学问题,通过测算分析了膝屈曲及足下垂畸形时负重力线移劝的方向及对下肢稳定性的影响:膝屈曲使重力线后移,膝关节不稳;马蹄足使力线前移,膝关节稳定。结合临床实践,提出了髁上截骨术及三关节固定术的互相关系及设计要求。证明屈膝和足下垂引起力线位移,移动方向相反,当二者畸形度数一致时移动距离前者是后者的一倍。当膝关节达到反屈5°~10°时,马蹄畸形可一次矫正;否则,应保留15°左右足下垂,而这时膝的屈曲度不能超过10°。  相似文献   
25.
我院骨科从1970年1月至1989年12月共收治髌骨骨折118例。依据髌骨骨折类型和不同年龄选用手术与非手术方法进行早期治疗,获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6.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治疗方法很多,对于固定性畸形或因非手术治疗失败者,常需 手术矫形。在过去20年中,最常用的方法是Codivilla后内侧松解,治疗结果各家报告不  相似文献   
27.
自1905年 Codivilla 首先尝试肢体延长术以来,延长后骨愈合不良导致萎缩性不愈合或再骨折,一直是个临床上的难题,70年来人们不断地在寻求新的方法,以期克服牵开带来的不良成骨反应。1987年 De Bastiani提出骨痂牵伸法后,延迟牵开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广泛的注视。我院在1990年,对18名儿麻后遗下肢短缩畸形的病人,采用这种方法进行胫骨延长,取得满意的结果,现将延长过程中早期骨痂生长情况观察结果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8例均为儿麻后遗症病人,其中男性11  相似文献   
28.
本文结合临床实践,探讨了臀大肌重建术的解剖学基础和力学原理,分析了俯卧,站立、行走及髋关节屈曲畸形时臀肌的生物力学作用;提出了臀肌重建在设计时应考虑的三个力学要素.  相似文献   
29.
脊柱损伤经椎弓根内固定自1987年问世以来,近十几年从美到欧洲及世界各地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各种新的固定方式不断涌现。根据连接方式的不同主要分为钉棒及钉板两个系统。前一个系统侧重于椎体骨折的复位及固定,后一系统主要用于椎体滑脱治疗,随着器械的改进及脊柱生物力学研究的深入,应用的范围逐渐相互交叉扩大。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0.
目的本实验研究椎弓根系统对屈曲应力下两类型骨折固定生物力学特点。方法 实验分为二组,A、单纯椎体骨折组,B、推体骨折件三柱损伤组,分别用AF钉及RF钉固定。结果1、使用AF钉及RF钉固定,2000N负荷下,两组位移基本相似;2、2000N上,三柱损伤组位移稍增大,但统计学无显差异。结论经椎弓根固定系统对三柱损伤的推体压缩骨折固定的稳定性与单纯椎体压缩骨折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