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6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1.
辩证治疗真菌性阴道炎56例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2.
慢性单纯性鼻炎以鼻塞、流涕、头痛、喷嚏为主要症状,常反复发作,经久不愈。笔者用自拟清肺通奔汤治疗,效果甚佳,现报道如下。1治疗方法自拟清肺通窍汤的组成及加减应用:柴胡Ic克,桑白皮15克、桅子10克,辛夷3克,浙贝母10克,丝瓜络6克,金银藤30克,野菊花30克。若眉棱骨痛加白芷6克,蔓荆子10克。每日1剂,水煎服。2典型病例程某,女,SO岁。1992年11月初来诊。患慢性单纯性鼻炎3年。经常出现鼻塞,流涕,打喷嚏,头痛,易患感冒,每于气候变化症状明显加重。投以清肺通窍汤5剂后症状明显改善,连服IO剂,上述症状消失。一年后随…  相似文献   
13.
<正>9月份进入秋季,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尤其是中老年人要着重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因为秋冬季气候变得寒冷干燥,身体受到寒冷刺激,血管收缩,直接导致血压上升,可间接的引起冠状  相似文献   
14.
脑热清口服液解热、抗炎及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观察脑热清口服液(主药:黄芩、人工牛黄、滑石、藿香、柴胡等)对实验动物的解热、抗炎及急性毒性作用。以乙酰水杨酸水溶片为阳性对照品,验证脑热清口服液大、中、小剂量(分别相当于临床用量的10,5,2.5倍)对细菌内毒素致家兔发热、2,4-二硝基苯酚致家兔发热模型的解热作用、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壳炎症水肿和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的抗炎作用;对小鼠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大、中剂量脑热清口服液对细菌内毒素引起的家兔感染性发热模型有较显的解热作用;对2,4-二硝基苯酚致家兔非感染性发热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大剂量脑热清口服液对二甲苯大、中剂量对H^ 等致炎因子引起的小鼠急性渗出性炎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脑热清对小鼠无毒副作用。结论:脑热清口服溶具有显的解热(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发热)和抗炎作用,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5.
231例开颅患者术后发热的成因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了探讨开颅患者手术后发热、尤其是湿热发热的成因。在记录手术前 3d、术后 1~ 7d症状、舌脉的同时 ,着重观察术后用药及输液量。比较术后发热分别与季节、年龄、性别、原发病之间的关系 ;比较春、夏、秋冬季湿热发热所占比例以及湿热发热与非湿热发热的体温和补液量的差异。结果各季节术后发热均超过 5 0 % ,季节之间发热百分比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2 0岁以下开颅患者发热率高 (P <0 0 5 ) ;男女性别发热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不同原发病中胶质瘤术后发热多于脑膜瘤 (P <0 0 5 )。湿热发热占发热总数的 75 % ,四季中秋冬季略少于春夏季 ,但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湿热发热较非湿热发热补液偏多 ,有差异趋势 (P <0 2 ) ;体温明显高于非湿热发热 (P <0 0 5 )。发热是开颅术后常见的并发症 ,与季节、性别无关 ,与年龄、原发病有显著关系。湿热是术后发热的主要证型 ,湿热的形成与术后脾胃功能低下、用药及补液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6.
脑热清治疗开颅术后颅内感染性发热10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观察脑热清口服液治疗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性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 :12 3例患者随机分治疗组 (10 0例 )和对照组 (2 3例 )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脑热清 5 0 ml,每天 2~ 3次口服 ,连续 1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体温、脑脊液常规和生化指标变化。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 1~ 7d体温均非常明显低于治疗前 ,第 7天体温明显低于对照组 ,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脑脊液常规明显改善 ,脑脊液生化无明显改善。结论 :脑热清对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性发热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脑热清的退热作用与改善脑脊液常规有关  相似文献   
17.
辨证治疗颅脑术后脾胃功能障碍116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颅脑手术后脾胃功能障碍的成因,病机、分型及治法,。方法:详细观察116例患者的症状、证型及消化系统用药情况。结果:术后消化系统用药18种,使用率85.34%(95%可信区间为78.90%-91.78%)。症状出现频次超过15%的是:食欲不振(60.3%)、便秘(44.8%)、呃逆(34.5%)、恶心(29.3%)、口干苦(25.95)、脘腹胀满(20.7%)、呕吐(20.7%)、疲劳(19.0%)、失眠(15.5%)、治疗后这9种主要症状均有显著或非常显著的改善(P<0.05-0.001)。辨证分型:湿热内蕴(27.6%)、脾虚痰湿(27.6%)、胃热气滞(24.1%),脾胃气虚(10.3%)、脾胃阴虚(10.3%)5型,辨证治疗总有效率91.38%(95%可信区间为86.27%-96.49%)。不同证型同疗效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术后脾胃功能障碍广泛存在,病因复杂,病机以脾胃为核心,涉及肝、实多虚少或虚实夹杂。治疗泻实多于补虚,调理肝与脾胃关系,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中医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型颅脑损伤的概念 颅脑损伤是指外界暴力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头部而引起原发性及继发性颅脑损伤。颅脑损伤分轻、中、重三型,重型颅脑损伤指格拉斯哥昏迷记分(GCS)在3-8分,伤后昏迷在6小时以上,或在伤后24小时内再次昏迷6小时以上者。在临床实践中,特重型病人与重型病人之间仍存在相当的差异,故有人将3-5分者由重型分出,列为特重型。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交通、建筑事业的发展以及运动损伤、意外事故和自然灾害等致病因素的存在,创伤的发生率越来越高,由此造成的伤残和死亡人数不断增加。在美国,每年有15万人死于创伤,其中一半死于致命的颅脑损伤。创伤已成为继心脏病、恶性肿瘤、脑血管意外之后的第四位死因,而在1-34岁的人中车祸是第一死因。英国的颅脑损伤死亡数占伤亡总数的三分之二。在我国,据22个收治交通事故伤1000例以  相似文献   
19.
318例原发性脑瘤患者手术前中医症状学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原发性脑瘤患者手术前中医症状学特点.观察符合标准的318例脑瘤患者的症状,统计症状频次,比较不同脑瘤的症状特点.结果:脑瘤引起头面五官的症状最常见,如头痛(66.1%)、视物不清(37.7%)、头晕(22.0%);胃肠道症状次之,如呕吐(19.5%)、恶心(16.7%);肢体感觉运动功能的障碍,如行走不稳(15.1%)、肢体少力(14.5%)、四肢抽搐(10.4%);精神意识情志异常,如意识丧失(10.1%).不同脑瘤症状表现上共性多于个性.结论:脑瘤发病偏年轻,平均33.81岁,小于40岁者占总数的63.8%;症状持续时间长短不一,1年以内确诊者占63.2%.症状多种多样,头痛、视物不清、头晕是各种脑瘤患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脑热清口服液(简称脑热清)对颅脑手术后发热的退热疗效及中医证型与疗效关系。方法按天坛医院神经外科3个自然病区随机分为3组,对颅脑手术后患者分别用脑热清(脑热清组,86例)、脑热清结合西药(结合组,276例)和西药(西药组,89例)治疗,比较3组退热幅度和退热疗效,结合组中医证型与退热疗效的关系,并观察各种证型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的积分变化。结果脑热清组和结合组退热幅度、退热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西药组(P<0.01);结合组中医证型的退热疗效从高到低顺序为湿热内蕴型>内热炽盛型>痰热内阻型,且中医证型的主要症状有显著的改善。结论脑热清结合西药对颅脑手术后发热有确切的退热作用,退热效果与中医证型有关,退热的同时能明显改善其临床主要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