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11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3篇
肿瘤学   8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21.
目的:研究补肾中药为主的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AA)的免疫学机制,并寻找AA疗效预测指标,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研究主要观察应用以补肾中药为主的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后,AA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外周血象变化,观察总例数达85例。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AA后肾阳虚型和肾阴虚型总有效率分别为97.2%和61.2%,重型再障(SAA)和轻型再障(mAA)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5.3%和91.7%;中西医结合治疗AA后肾阳虚组和肾阴虚组外周血的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均显著上升(P0.01),且肾阳虚组外周血象恢复明显优于肾阴虚组(P0.01);中西医结合再障治疗前肾阳虚和肾阴虚组患者CD3+、CD3+CD8+、CD45RO+、CD4+CD45RO+、CD8+CD45RO+、Th1/Th2明显升高(P0.05,P0.01),CD3-CD19+、CD3-CD16+C56+、CD3+CD8+HLA-DR+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肾阳虚组免疫功能恢复明显优于肾阴虚组;中西医结合治疗后肾阳虚和肾阴虚组的CD3+CD8+、CD3+HLA-DR+、CD8+CD45RO+变化显著。结论:①再障患者免疫功能紊乱,T细胞亚群出现异常变化;②补肾中药为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再障的方法疗效可靠,具有调节免疫功能作用,促进造血恢复;③CD3+CD8+、CD3+CD8+HLA-DR+、CD8+CD45RO+可能作为再障疗效评价的指标用于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22.
目的:了解+8和-7/7q-克隆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中的发生情况,探讨+8和-7/7q-克隆在MDS发生发展中的可能机制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短期培养法和G显带技术,对MDS患者的染色体异常、尤其+8和-7/7q~核型进行分析。结果:70例原发性MDS患者中,有43例存在染色体异常,异常检出率为61.4%,最常见的染色体异常为+8(18例)和-7/7q-(8例),其中4例为+8与-7/7q-并存。+8克隆多出现在RA阶段,而-7/7q-克隆则出现在疾病进展中。伴有-7/7q-核型的MDS,更容易转化为白血病。结论:+8和-7/7q-核型仍是MDS最为常见的染色体异常。+8克隆出现在MDS的早期,可能与Fas介导的细胞凋亡有关;而-7/7q-克隆的形成,导致MDS的进展及向白血病转化,可能与丢失片段的抑癌基因的失活有关。  相似文献   
23.
24.
目的:了解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表达CD7抗原的临床意义以及与细胞遗传学的相关性。方法:对我院诊治的52例AML患者的免疫表型、细胞遗传学以及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15例(28.8%)患者的骨髓白血病细胞表达CD7抗原。根据FAB分型,M2(18.5%)和M。型(20%)的CD7^+率较低。CD7^+组早期细胞抗原CD34、HLA—DR、CD117的表达率以及老年患者(大于60岁)比例高于CD7^-组,白细胞计数、染色体异常率、肝脾肿大及髓外白血病发生率均低于CD7^-组。CD7^+组完全缓解(CR)率高于CD7^-组,无病生存期(DFS)短于CD7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70%以上的CD7^+ AML患者分布在中等预后核型组。随着预后好、预后中等、预后差核型组的变化,AML所有病例、CD7^-组、CD7^+组的CR率均呈逐渐下降趋势。结论:与CD7^- AML相比,CD7^+ AML更容易获得CR,可能与低的白细胞计数、低的染色体异常率以及低的肝脾肿大与髓外白血病发生率有关;CD7^+ AML患者年龄较大或同时表达早期细胞抗原,可能影响DFS。AML无论是否表达CD7抗原,染色体核型是判断预后最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25.
 目的 进一步验证青黄散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临床疗效。方法 用单纯中药青黄散治疗CML 86例,部分患者(28例)配合汤药(活血化瘀)。结果 86例患者中,完全缓解62例(72.1 %),部分缓解14例(16.3 %),进步8例(9.3 %),无效2例(2.3 %),总有效率97.7 %。该组病例服药1周自觉症状改善。肝大者44例,用药后39例较治疗前缩小或缩至正常;脾大者70例,治疗后69例较治疗前缩小,其中60例脾大完全消失,仅1例治疗前后无改变。脾开始缩小时间平均15.5 d,缩至最小平均62.9 d。白细胞数治疗后平均10.4 d开始下降,降至正常范围平均54.8 d。主要不良反应为消化道症状,其次是皮肤色素沉着、皮肤过度角化,从小剂量开始一般可以避免。结论 青黄散可诱导CML缓解,并可改善临床症状,消除白血病细胞的浸润,对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6.
补肾养血安胎方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合并妊娠5例王忠芬周霭祥邓成珊王升福郑金福王天恩麻柔杨经敏刘锋胡乃平胡晓梅(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血液科北京100091)山东五莲县人民医院近十余年来我们用补肾养血安胎方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合并妊娠5...  相似文献   
27.
目的:研究扶正祛雅丹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疗效与作用机理。方法:用扶正祛邪丹为主治疗MDS患者33例,观察血象,骨髓象,骨髓病理切片及免疫学的变化,用干细胞培养法观察扶正祛邪丹对BALB/C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临床患者基本缓解率24.24%,总有效率72.725,实验研究发现扶正祛邪丹对骨髓红系造血干细胞有促进作用。结论:扶正祛邪丹对MDS的难治性贫血疗效较好,可能是通过  相似文献   
28.
我院自1965~1999年共收治15岁以下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住院患者98例,占同期再障住院患者的24%。与青年再障及老年再障患者相比,其中医分型、血象、骨髓象、并发症和疗效等方面均有独特之处,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儿童再障98例,其中男60例,女38例;年龄4~15岁,平均12.2岁;病程20天~2年,平均4.5月。按Comitta标准[1],重型再障(SAA)20例(I型14例,II型6例),轻型再障78例。随机抽取同期住院青年再障10例,男7例,女3例;年龄18~40岁,病程2月~7年,平均1年;重型再障1例。老年再障10例,男6例,女4例;年龄60~70岁;…  相似文献   
29.
胡晓梅  胡乃平  刘锋 《中医杂志》2011,52(9):731-734
周霭祥(1926~),男,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荣誉首席研究员,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指定的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历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学专业委员会第一至三届主任委员。周老从医50余年,致力于中医药治疗血液系统疾病的理论及临床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曾获部、局级科研成果奖7项,主编及合编著作25种,发表医学论文100余篇。培养博士及硕士研究生8名,学术经验继承人2名。  相似文献   
30.
临床资料 患者 ,女 ,83岁 ,农民。因右侧面颊部赘生物 10年 ,基底部破溃加重3月余 ,于 2 0 0 2年 12月来我科就诊。 10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右侧面颊部长出米粒大褐色赘生物 ,无自觉症状 ,皮疹逐渐增大变长 ,曾在家自用土方治疗 (药物不详 ) ,未见好转 ,近期赘生物基底部破溃、渗出 ,表面结黄痂 ,撕去痂壳 ,有血性分泌物 ,不久形成新痂壳 ,有轻微痒感。体检 :患者一般情况好 ,浅表淋巴结不肿大 ,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情况 :右侧面颊部见基底 2cm×1.5cm ,长 1.5cm向前下方弯曲的圆锥图 1 右面颊角化性赘生物 ,边缘破溃形 ,黄褐色表面粗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