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 通过siRNA干扰技术沉默轴突导向因子4D (Sema4D)基因,探讨Sema4D基因对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RT-PCR、细胞免疫荧光法和Western blot测定Sema4D基因表达情况,分析沉默效率;采用ALP染色、VonKossa染色及ALP活性观测成骨细胞分化.结果 siRNA干扰技术下调了Sema4D的表达,成功构建了Sema4D基因沉默体系;Sema4D siRNA中成骨细胞的分化明显增强,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钙化.结论 沉默Sema4D基因与成骨细胞的分化有关.  相似文献   
42.
目的分析原发性骨淋巴瘤(PBL)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搜集经活检及手术病理证实的PBL患者20例,回顾性分析其影像学特点。结果 20例中,股骨6例、颅骨4例、胫骨3例、脊柱3例、锁骨、肱骨、骶骨及髂骨各1例。根据骨质破坏特点,分为浸润型11例,溶骨型7例,骨质硬化型1例,混合型1例,其中3例合并病理性骨折。19例有较明显的软组织肿块,CT检查13例软组织肿块密度稍低于邻近肌肉组织,内无坏死及钙化;MRI检查9例,病灶T1WI上呈等、稍低信号,其中5例在T2WI上表现为稍高信号,4例为不均匀信号,增强后较明显强化。结论 PBL影像学有一定的特点:常伴有明显的软组织肿块,临床症状相对较轻,骨破坏以浸润型、溶骨型为主,增强后明显强化。  相似文献   
43.
目的 应用超声造影动态观察常规超声TI-RADS 3级及3级以上的甲状腺小结节的血流灌注特点,定量分析TIC曲线,探讨甲状腺微小癌超声造影的特征性表现.方法 选取在笔者医院就诊常规超声诊断为TI-RADS 3级及3级以上的、结节直径< 1cm患者67例,共72个甲状腺结节行超声造影,所有结节均经手术切除并获得病理诊断.超声造影观察甲状腺结节增强模式和增强强度,分析良、恶性结节的超声造影增强规律.应用Contrast Dynamic定量分析软件分别在甲状腺结节及周边正常甲状腺腺体感兴趣区取样,获取TIC曲线及TIC曲线定量参数(峰值强度、达峰时间、曲线下面积及平均通过时间),比较良、恶性小结节与周边正常腺体,良、恶性小结节间上述参数差异,探讨甲状腺微小癌的超声造影特征.结果 甲状腺良、恶性小结节的增强规律存在统计学差异,良性小结节以环状增强(25/36)、等增强(28/36)较常见;微小癌以不均匀(33/36)、低(36/36)增强多见;甲状腺微小癌Peak及AUC均小于周围正常组织、AUC小于良性小结节,其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而达峰时间和平均通过时间三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状腺微小癌的超声造影多表现为不均匀、低增强.微小癌的Peak及AUC均小于周围正常组织,微小癌的AUC小于良性小结节.超声造影能更好地显示甲状腺微小癌的血流灌注情况,对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断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44.
目的 探讨护理专业本科生共情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人际反应指针问卷中文版(IRI-C),对226名本科学生的共情现状进行调查;应用多元逐步回归对共情现状(因变量)和6个可能影响因素(自变量)进行分析.结果 护理本科生IRI-C总分为((55.14±9.73)分.在观点采择中,年级因素进入回归方程,回归系数为...  相似文献   
45.
目的 探讨采用内固定方法治疗肘关节新鲜和陈旧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治疗的肘关节内骨折 1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其中男 14例 ,女 2例 ;新鲜骨折 12例 ,陈旧骨折 4例 ;开放性骨折 10例 ,闭合性骨折 6例。开放性骨折中在常规清创后采用内固定术 ,全部病例分别采用张力带、张力带 +螺钉内固定、螺钉内固定。结果 平均随访 8个月 ,伤口均一期愈合 ,骨愈合时间为 3~ 4个月 ,新鲜骨折康复后的平均总活动度为伸屈 - 4 .2°~ 14 4 .2°,陈旧骨折平均总活动度为伸屈 - 31.3°~ 115°,前臂旋转无受限。结论 肘关节内骨折应早期手术同时做到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 ,进行早期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46.
我院自1995年5月至1998年11月,收治股骨骨折内固定术后骨不愈合11例,经再次手术治疗治愈,我们认为首次手术失败是骨折固定时,骨皮质缺损没有修复及内固定选择不当所致。现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1例,男9例,女9例;左侧4例,右侧7例;年龄最大52岁,最小26岁,平均34.5岁。其中股骨髁上骨折3例,股骨上段骨折2例;粉碎性骨折8例,横形骨折1例,斜形骨折2例,骨折部位及内固定方法见附表。附表 骨折部位及内固定方法骨折部位内固定器材合计L型钢板8孔钢板梅花型髓内钉加锁髓内钉股髁上骨折213股骨下段骨折224股骨中段骨折112股…  相似文献   
47.
目的研究人骨肉瘤细胞系MG-63是否具有抗失巢凋亡的生物学特性。方法用poly-HEMA制备细胞悬浮培养吼,以MCF-7细胞、血管内皮细胞(VEC)分别作为阳性和阴性对照,通过DNA Ladder、软琼脂集落形成实验以及Annexin V—FITC/PI双标染色检测MG-63细胞抗失巢凋亡的特性。结果DNA Ladder发现悬浮培养MG-63和MCF7细胞没有出现细胞凋亡中典型的梯度;软琼脂集落形成实验观察到MG-63和MCF7细胞能在琼脂培养基中形成逐渐增大的集落;AnnexinV—FITC/PI双标染色显示悬浮培养MG-63和MCF7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VEC细胞(P〈0.01)。结论MG-63细胞具备抗失巢凋亡的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48.
目的利用四维时空关联成像技术(STIC)联合单平面Simpson法、虚拟器官计算机辅助分析(VOCAL)及超声自动容积测量技术(SonoAVC)测量中孕期正常胎儿左心室容积,分析3种测量方法的一致性和可靠性。方法清晰显示胎儿四腔心切面后应用STIC技术以胎儿四腔心切面为初始平面动态采集心脏的全容积图像,存于硬盘中。分别采用单平面Simpson法、VOCAl法及SonoAVC法测定70例20+1周~27+6周正常单胎胎儿左心室容积,并计算出左心室每搏输出量(SV)。随机选出20例胎儿1周后进行重复测量,并由另1名测量者进行测量。以Bland-Altman图评估测量的一致性。以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估3种方法的可靠性。结果同一测量者使用3种方法测量正常中孕期胎儿左心室容积的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应用Bland-Altman分析2名观察者测量左心室每搏输出量的一致性,SonoAVC法的系统偏倚及一致界限较单平面Simpson法和VO-CAL法好(单平面Simpson法平均差值:-0.005ml,95%可信区间:-0.098~0.088ml;VOCAL法平均差值:-0.002ml,95%可信区间:-0.106~0.103ml;SonoAVC法平均差值:-0.004ml,95%可信区间:-0.085~0.078ml)。同一观察者3种方法测量左心室每搏输出量的可靠性比较,其观察者内ICC值以SonoAVC法居高(单平面Simpson法ICC:0.979,95%可信区间:0.948~0.992;VOCAL法ICC:0.972,95%可信区间:0.920~0.989;SonoAVC法ICC:0.982,95%可信区间:0.954~0.993)。2名观察者间3种方法测量重复性比较,其观察者间ICC值以SonoAVC法较高(单平面Simpson法ICC:0.975,95%可信区间:0.937~0.990;VOCAL法ICC:0.967,95%可信区间:0.917~0.987;SonoAVC法ICC:0.981,95%可信区间:0.951~0.992)。结论使用STIC技术联合3种方法测量胎儿左心室容积,其一致性和可靠性均较高,不受测量者经验的限制,均能准确测量胎儿左心室容积,可成为胎儿心功能检查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49.
从微囊化工艺过程和微球处方因素两方面介绍近年缓释微球研发中改善蛋白活性的方法。在工艺改进方面较受重视的为完全无水和部分无水的乳化-溶剂挥发法,在处方优化方面则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PEG的应用。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肾外肾盂的MRI和超声表现特点,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肾外肾盂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静脉肾盂造影(IVP)证实肾外肾盂的68例患者,所有病例都同时行泌尿系MRI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肾外肾盂的MRI及超声表现特点,并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肾盂肾盂的诊断价值。结果 68例中,其中单侧54例,双侧14例,左侧38例,右侧44例;伴发同侧肾积水49例,肾外肾盂最大径线15~82mm,平均42.3mm;MRI诊断61例,误诊7例,其中5例误诊为肾盂旁囊肿,肾盂积水2例;超声诊断48例,误诊20例,其中7例误诊为肾盂旁囊肿,肾盂积水13例。MRI及超声对肾外肾盂的诊断具有统计学差异(2=7.81,P=0.005)。肾外肾盂在MRI横断位及冠状位图像表现为肾窦外长T1长T2水样信号,并且与正常肾盂相通。超声表现为肾门外与肾盂相延续囊状液暗区,内部回声均匀,未见正常肾实质包绕,肾外形及肾实质无改变。结论 MRI及超声均是诊断肾外肾盂的重要无创性检查方法,MRI可以多平面显示肾外肾盂与肾脏的位置关系,对肾外肾盂的诊断优于超声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