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6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175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4 毫秒
31.
糖尿病肾病的病因病机学说及分脏分法辨治探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肾病发病复杂,病因病机繁多,辨证分型论治迥异,本文根据中医古籍和历代中医家的论述,提出了糖尿病肾病的先天禀赋不足说、饮食失宜说、情志不遂说、外感六淫说、脏腑虚损说、失治误治说等病因病机学说,同时结合现代医家和相关文献,把糖尿病肾病按脏腑和气血津液等辨证论治,简述了经方、自拟方等对糖尿病肾病的临床和实验研究的疗效观察和影响,以探讨糖尿病肾病治疗的新策略和新途径,从而更加有效的治疗糖尿病肾病。  相似文献   
32.
目的:研究香连丸对消化性溃疡大鼠模型胃溃疡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Shay-大鼠幽门结扎法,检测胃液量、胃酸度及胃蛋白酶活性的改变。结果:对幽门结扎型胃溃疡的大鼠,香连丸能显著减少其胃液量、降低胃液总酸度和胃蛋白酶活性,同西咪替丁相比较,作用强度基本相同。结论:香连丸是通过抑制胃酸分泌,减少胃液量和抑制胃蛋白酶活性来实现对胃粘膜的保护和修复作用,从而促进溃疡的愈合。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辽东楤木叶总皂苷(ETS)对人胃癌BGC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比色法测定辽东楤木叶总皂苷在体外对人胃癌BGC细胞增殖的影响;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FITC-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辽东楤木叶总皂苷作用于人胃癌BGC细胞后引起细胞凋亡的形态特征。结果:MTT比色法结果表明,辽东楤木叶总皂苷各剂量组能不同程度抑制人胃癌BGC细胞的增殖,激光共聚焦FITC-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辽东楤木叶总皂苷可诱导人胃癌BGC细胞出现凋亡早、中、晚期的细胞形态。凋亡早期仅细胞膜呈绿色,细胞核不染色;凋亡中、晚期则细胞膜呈绿色,细胞核呈红色。结论:辽东楤木叶总皂苷能够有效抑制癌细胞增殖、诱导凋亡,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34.
老年气虚血瘀型胸痹患者红细胞膜蛋白组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利用SDS-PAGE法研究老年气虚血瘀型胸痹患者红细胞膜蛋白组成的变化.方法:18例老年气虚血瘀型冠心病(胸痹)患者,以健康老年人(13例)和健康青年人(10例)为对照,分析红细胞膜蛋白组成变化.结果:与青年人比较,冠心病组带1蛋白、带3蛋白、带4.1蛋白、带4.2蛋白、带5蛋白、原肌球调节蛋白和带6蛋白百分含量均显著降低;且带1、带3、带4.1、原肌球调节蛋白百分含量均显著低于健康老人组.结论: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膜蛋白组成发生变化,可能是导致抗氧化能力低下,膜流动性降低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辽东楤木叶总皂苷(ETS)的体外抗肿瘤作用,为进一步将其开发成新靶点的抗肿瘤药物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为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肿瘤新药奠定坚实的基础。方法利用磺酰罗丹明B(SRB)染色法,观察辽东楤木叶总皂苷不同浓度对A549、BGC、BEL-7402和HCT-8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 ETS浓度达到31.25μg.ml-1时即可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人胃癌BGC细胞和人肝癌BEL-7402细胞有50%生长抑制作用,达到62.5μg.ml-1时即可对人结肠癌HCT-8细胞有50%生长抑制作用。其浓度达到125μg.ml-1时即可对人胃癌BGC细胞和人肝癌BEL-7402细胞有50%杀死的作用。浓度达到500μg.ml-1时即可对人结肠癌HCT-8细胞有50%杀死的作用,而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未测出其50%杀死作用。各组均未测出完全抑制细胞生长所需的ETS浓度。对于体外加药48 h后对A549、BGC、BEL和HCT-8细胞OD值的影响,ETS组500,250,125μg.ml-1均有极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1),62.5μg.ml-1对A549、BEL和HCT-8均有显著性意义;31.25μg.ml-1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ETS体外对人肺癌A549、人胃癌BGC、人肝癌BEL-2、人结肠癌HCT-8肿瘤细胞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6.
马钱子是传统的通络止痛中药,对风湿痹痛、麻木瘫痪等症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然而由于其毒性较大,使其临床应用受到限制。多项研究表明,马钱子与甘草配伍其毒性大大降低。从马钱子的毒性反应、毒理学特征、影响毒性因素3个方面分别介绍了马钱子的中毒机制,并总结甘草配伍马钱子减毒作用,以期为马钱子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7.
目的制备包载人参3种成分的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修饰的纳米脂质载体(HA-OUR-NLC),并对其进行表征。方法采用纳米脂质体(nanostructured lipid,NLC)包载人参中3种难溶性有效成分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OA)、熊果酸(ursolic acid,UA)、人参皂苷Rg3(ginsenoside Rg3,Rg3)制备纳米脂质载体(OUR-NLC);然后采用HA作为靶向因子,经电荷吸附作用进行修饰。采用动态透析法进行释放度实验。通过流式细胞仪及MTT法考察HA-OUR-NLC对SMMC-7721细胞的细胞摄取及细胞毒性情况。结果采用溶剂超声分散法制备的OUR-NLC外观呈现淡蓝色乳光。并通过电荷吸附法成功制备了HA-OUR-NLC。其形态圆整,分布均匀。体外释放表明其具有一定的缓释作用。摄取实验表明HA-OUR-NLC能被SMMC-7721细胞所摄取。MTT实验结果表明,HA-OUR-NLC对SMMC-7721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结论采用溶剂超声分散法制备的HA-OUR-NLC具有较好的理化性质和稳定性,且具备一定的缓释长效作用。  相似文献   
38.
正藿香正气散最早见于《太平惠民合剂局方》:"治伤寒头疼,憎寒壮热,上喘咳嗽,五劳七伤,八般风痰,五般膈气,心腹冷痛,反胃呕恶,气泻霍乱,脏腑虚鸣,山岚瘴疟,遍身虚肿;妇人产前、产后,血气刺痛;小儿疳伤,并宜治之",是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的经典方剂,其组成药物有:大腹皮、白芷、紫苏、茯苓、半夏曲、白术、陈皮、厚朴、苦桔梗、藿香、甘草。自宋代之后就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外感内伤疾病中,随着实验技术的进步,关于藿香正气散的药理作用得到  相似文献   
39.
目的:从血液流变学和红细胞膜组分的变化探讨丹参注射液改善老龄大鼠血瘀证的作用机制.方法:70 ~72周龄Wistar大鼠3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丹参注射液(按生药量计)高剂量组(4.4 g·kg-1)、低剂量组(1.1 g·kg-1)和模型组.另外10只青龄大鼠作为青龄对照组,ip给药14 d后,取血测定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变形指数以及红细胞膜各组分等指标.结果:与青龄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全血黏度显著升高(P<0.05),血浆黏度升高极显著(P<0.01);在200 s-1,500 s-1切变率下红细胞变形指数均降低极显著(P<0.01),1000s-1切变率下红细胞变形指数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丹参注射液组能够显著降低老龄大鼠的全血黏度(P<0.01)和血浆黏度(P<0.05),明显提高红细胞变形能力(P<0.01);并且能显著增加老龄大鼠红细胞膜唾液酸含量和巯基含量(P<0.05),显著提高红细胞膜Na+-K+-ATP酶和SOD(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P<0.01,P<0.01),降低MDA(丙二醛)水平(P<0.01).结论:丹参注射液可能是通过增加红细胞膜表面唾液酸含量、影响膜上脂质代谢、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以及改变膜上负电荷荷电量等方面来改善老龄大鼠的血液流变学特性.  相似文献   
40.
温中益气胶囊对幽门结扎型胃溃疡大鼠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温中益气胶囊对幽门结扎型胃溃疡大鼠的治疗作用以及对小鼠的抗炎、镇痛作用。 方法: 采用幽门结扎法复制大鼠胃溃疡模型。取清洁级健康SD大鼠6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药三九胃泰颗粒组(3.69 g·kg-1),温中益气胶囊高、中、低剂量组(2.21,1.11,0.55 g·kg-1)。每天ig给药1次,连续给药7 d,模型组和空白组给予等量蒸馏水。第5天给药后各组动物禁食不禁水48 h,末次给药后2 h麻醉,进行幽门结扎手术,缝合后直肠给药1次,禁食水。18 h后麻醉大鼠,颈总动脉取血。取全胃观察大鼠胃溃疡面积和溃疡指数,胃组织匀浆测定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H+-K+-ATP酶、生长抑素(SS)含量。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和热板刺激法进行抗炎和镇痛实验,测定小鼠耳肿胀度、抑制率及痛阈值的大小。分别取清洁级小鼠50只,随机分成空白组、阳性对照药三九胃泰颗粒组(5.19 g·kg-1)、温中益气胶囊高、中、低剂量组(3.12,1.56,0.78 g·kg-1)。 结果: 胃溃疡实验中,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H+-K+-ATP酶活性和MDA含量显著增加(P<0.01),SS和SOD活性显著降低(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温中益气胶囊能显著减小大鼠胃溃疡面积和溃疡指数,降低H+-K+-ATP酶的活性和MDA含量并增加胃组织中SS和SOD水平(P<0.01,P<0.05)。抗炎、镇痛实验中,与空白组比较,温中益气胶囊能降低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度,提高小鼠痛阈值(P<0.01或P<0.05)。 结论: 温中益气胶囊可能通过降低H+-K+-ATP酶活性和MDA含量、增强SOD活性、增加SS的含量来实现抗幽门结扎型胃溃疡作用,并具有明显的抗炎、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