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7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3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6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32篇
内科学   32篇
神经病学   19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38篇
综合类   101篇
预防医学   57篇
药学   29篇
  1篇
中国医学   25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经皮膀胱造瘘肾镜碎石术治疗膀胱结石4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膀胱结石临床处理多采用经尿道碎石,但对于大体积或多发结石,经尿道碎石时间往往较长,容易造成膀胱和尿道损伤。2005年2月至2007年3月我们采用耻骨上经皮膀胱穿刺造瘘、肾镜下碎石取石治疗大体积或多发膀胱结石4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2.
目的分析和研究中医补气活血法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1日至2018年6月1日收治的40例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西药治疗)、治疗组(中医补气活血法+西药治疗)各20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电图ST段下降持续时间、血压、心率、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心电图、血压、心率等各项生命体征指标恢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治疗有效率明显更高,各项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不超过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补气活血法应用于冠心病心肌缺血有助于提升疗效,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3.
94.
目的:旨在探究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水平与高血压无症状性亚临床靶器官损害的联系。方法:纳入2017-09-2018-09于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的高血压患者501例,依据γ-谷氨酰转肽酶水平四分位点分为4组。检测血生化、尿蛋白指标,进行心脏超声、颈动脉超声、眼底照相、颅脑磁共振等检查,比较各组靶器官损害的发生率,分析高血压靶器官损害危险因素。结果:各组间颈动脉、眼底靶器官损害结果无显著差异。与第4组比较,第1组的颅脑(85.8%∶64.7%,P0.001)、心脏(45.6%∶26.2%,P=0.001)、肾脏(32.0%∶13.5%,P0.001)靶器官损害比例更低,第2组心脏(85.8%∶32.0%,P=0.027)、肾脏(32.0%∶12.0%,P0.001)靶器官损害比例更低,第3组肾脏(32.0%∶18.4%,P=0.013)靶器官损害比例更低。线性趋势检验显示患者靶器官损害数量与γ-谷氨酰转肽酶水平呈线性相关(总变异:χ~2=22.522,P=0.032;线性趋势检验:χ~2=13.634,P0.001)。多元logistic回归显示,高γ-谷氨酰转肽酶血症(50 U/L)增加2个及以上靶器官损害的风险[比值比(OR):2.876(1.298~6.373)]。结论:高血压患者中高γ-谷氨酰转肽酶水平的患者发生靶器官损害的风险增加。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水平对高血压无症状性亚临床靶器官损害早期检出的临床价值颇为可观。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睡眠打鼾、呼吸暂停、憋气患者行多导睡眠监测的应用意义。方法采用飞利浦伟康公司多导睡眠分析系统记录睡眠大于7 h,连续计算机回放分析,监测内容包括脑电图、眼动图、肌电图、胸腹运动、血氧饱和度、心电图、鼾声等。结果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49例,混合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2例,其中AHI〈5次/h 1例,AHI 5~20次/h 12例,AHI 21~40次/h 27例,AHI〉40次/h 11例。制定治疗方案:使用呼吸机治疗18例,行低温射频等离子手术6例,其余给予一般保健治疗,如减肥、适当运动、戒烟酒、侧卧位睡眠、抬高枕头等。讨论通过对参数的记录与分析,对睡眠障碍、睡眠呼吸紊乱和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疾病进行分析、诊断。为下一步的治疗做好准备。同时可以帮助患者了解自身打鼾程度和打鼾后相关体征的变化及危害,提高患者对各种睡眠障碍相关疾病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单侧钉棒系统辅助对侧经皮关节突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下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置钉技巧和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22例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其中男16例,女6例;年龄32~71岁,平均(51.1±10.6)岁;单节段20例,双节段2例。22例患者均采取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TLIF)术结合单侧钉棒系统辅助对侧经皮关节突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通过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DI)对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定。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5年,平均18个月。术后出现脑脊液漏1例,术后第3天出现减压侧下肢疼痛麻木1例。22例均获得骨性融合,未出现椎弓根螺钉与关节突椎弓根螺钉松动、移位、断裂及椎间融合器移位现象。腰椎VAS从术前的8.24±0.72减少至末次随访的3.18±0.66,ODI 从术前的36.72±6.84下降至末次随访的4.36 ±1.12.患者症状明显改善(P<0.05).结论:单侧钉棒系统辅助对侧经皮关节突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具有创伤小、稳定性好、融合率高和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下腰椎退变性疾病较好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肥大细胞改变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动物模型中结肠黏膜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3)表达及其通透性的研究。方法60只3个月小鼠分为三组:白介素‐10(IL‐10)基因缺陷组(IL‐10-/-)、IL‐10基因缺陷及肥大细胞基因部分缺陷组(IL‐10-/-/Sash+/-)和IL‐10基因缺陷及肥大细胞基因缺陷组(IL‐10-/-/Sash-/-,DKO)。采用Ussing chamber检测结肠上皮通透性;HE染色评价各组结肠损伤严重程度;免疫组化评估结肠 claudin‐3表达。结果 IL‐10-/-/Sash+/-组、DKO 组结肠黏膜损伤较 IL‐10-/-组明显严重(P<0.05)。与 IL‐10-/-组比,IL‐10-/-/Sash+/-组、DKO 组肠上皮跨膜电阻抗值和跨膜电势差显著降低(P<0.05),短路电流值明显增加( P< 0.05)。三组的结肠均表达 claudin‐3,IL‐10-/-/Sash+/-组、DKO 组的claudin‐3表达较IL‐10-/-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肥大细胞通过上调结肠Claudin‐3的表达而达到保护肠黏膜屏障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98.
突触后致密物质作为神经元兴奋性突触后膜上的特殊结构,在神经元功能调节中具有重要作用。PSD-95、Shank、Homer是突触后致密物质中重要的支架蛋白,参与调节神经元信号传导、突触可塑性等过程,与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该文就突触后支架蛋白在阿尔兹海默症、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作用及机制进行综述,以此探讨突触后支架蛋白及其相关信号通路作为神经退行性疾病靶点治疗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9.
目的研究脑膜瘤中CD133与CD166标记物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诊治的40例脑膜瘤患者,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CD133和CD166标记物的情况。结果 CD133和CD166在细胞膜和细胞质中均有表达,表现为簇状或散在的聚集分布。CD133、CD166积分光密度(IOD)值在级别不同脑膜瘤患者中存在明显差异(Z=-4.080,P=0.000;Z=-4.657,P=0.000),2个指标均随着病理级别的升高而上升,表达存在明显的相关性(r=0.706,P=0.000)。结论组织病理级别与CD133和CD166表达密切相关,CD166可能是脑膜瘤干细胞的一个标记物。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比较研究立体定位联合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疗效,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本院神经外科科收治的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立体定位联合微创手术,对照组采用常规大骨瓣开颅手术,比较两组疗效,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再出血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血肿吸收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血肿大小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为(7.5±2.5)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1.6±2.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05,P<0.05).观察组术后再出血、上消化道出血、中枢性高热的发生率为2.5%(1/4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5% (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36,P<0.05).患者同时伴有糖尿病、凝血功能异常、血肿破入脑室、血肿>40.0 mL、出血部位为基底节区、血肿形状不规则是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均具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OR>1);其中凝血功能异常、出血部位为基底节区和血肿形状不规则是高危因素(OR>2).患者是否伴有冠心病和立体定位联合微创手术是再出血的保护因素(P<0.05,OR <1).[结论]与传统术式相比,立体定位联合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下床时间早、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和神经功能缺失少等优点,为减少再出血应控制危险因素,尤其注意高危因素,如凝血功能异常、出血部位和血肿形状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