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8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16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4篇
临床医学   95篇
内科学   32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5篇
特种医学   39篇
外科学   48篇
综合类   172篇
预防医学   37篇
药学   40篇
  5篇
中国医学   34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对于张铭来说,2013年的圣诞节注定不会有愉快的同忆。作为一个多年关注医药板块的短线股民,他留意到近期疫苗市场的异动。2013年12月初始,乙肝疫苗生产商深圳康泰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康泰生物)陷入一场产品质撞危机的泥潭,  相似文献   
12.
随着鼻内镜技术的发展,最大程度地保护鼻腔功能与结构成为大家的共识。针对上颌窦病变的治疗方式多种多样,但泪前隐窝入路处理上颌窦内病变,是同时兼顾保护结构与功能较好的术式。对此术式我们进行了5年有益的探索,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采用神经内镜手术清除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脑疝患者的颅内血肿同时保留骨瓣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该科2015年1月-2017年6月行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合并一侧瞳孔散大的患者,共计54例。排除双侧瞳孔散大,术前行床边CT血管造影(CTA)排除合并动脉瘤、动静畸形和烟雾病等。其中神经内镜手术组23例,开颅手术组31例。比较两组病例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肿清除率,术后再出血、脑梗死和死亡的发生率。术后3个月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神经内镜治疗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上均优于开颅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间血肿清除率、术后再出血和脑梗死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尽管术后3个月GOS评分总体上内镜组与开颅组无显著差异,但内镜组植物生存率与重残率较开颅组有下降,而轻残率明显增加。结论神经内镜手术治疗脑出血合并脑疝患者手术安全,同时损伤小、降低了植物生存率与重残率。  相似文献   
14.
随着现代烧伤治疗技术发展及救治经验教训的不断积累,对各种类型烧伤救治成功率已不断上升,除传统热力、酸碱物质、电能、放射线烧伤外,大面积皮肤撕脱伤、汽油腐蚀伤等严重损伤也在烧伤治疗中出现.本文现将本院通过积极手术协助救治大面积汽油腐蚀伤1例的治疗过程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分析周围神经断裂修复采用自体神经外膜小间隙吻合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120例周围神经断裂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神经外膜缝合修复,试验组采用自体神经外膜小间隙吻合修复,比较两组患者给予手术前后的神经系统缺损评分情况以及肌力改善状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为(4.67±1.22)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CSS)评分为(26.67±8.83)分,对照组的NIHSS评分为(5.27±1.86)分、CSS评分为(29.86±8.86)分,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肌力恢复5级的人数(17例,28.33%)显著多于对照组肌力恢复5级的人数(2例,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修复周围神经断裂中,采用自体神经外膜小间隙吻合修复方法具有显著的临床优势,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回顾性分析儿童胸腰椎结核病灶清除、矫形、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的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其原因分析。方法:2002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31例12岁以下儿童胸腰椎脊柱结核患者,男20例,女11例,年龄8.1±2.3岁(4~12岁),胸椎结核14例,胸腰段结核9例,腰椎结核8例。术前Frankel瘫痪分级,B级3例,C级6例,D级11例,E级11例。对仅有1个椎体部分破坏或椎体周围冷脓肿,脊柱稳定者,行前路椎体结核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本组3例;对椎体破坏较重或椎体破坏数量2个以上伴较重的后凸畸形者,行经后路前柱结核病灶清除,截骨矫形,钛网/异体或自体骨前柱支撑+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本组18例;对于结核病灶破坏椎体严重,椎体破坏3个以上,冷脓肿蔓延广泛,同时伴有严重的后凸畸形者,行联合前后路手术,本组5例;对于冷脓肿以及脊柱结核破坏病灶较少,以严重后凸畸形为主要表现者,行后路截骨矫形术,本组4例;对于仅有较大冷脓肿,椎体破坏轻微者,行单纯病灶清除术,本组1例。采用X线、三维CT扫描、MRI等影像学手段评估内固定情况、畸形矫正与丢失、植骨融合效果、邻近节段畸形发生情况以及应用VAS评分、ODI评分、Frankel神经功能分级评价手术效果。随访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因素。结果:平均随访时间38±11个月(12~52个月),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神经功能障碍加重者,末次随访时Frankel分级提高1~2级以上,分别为C级2例,D级3例,E级26例。VAS从术前的7.6±1.1分改善至末次随访时的2.1±1.4分;ODI评分从术前的75.3±12.1改善至末次随访时的26.2±12.4;病椎平均后凸Cobb角从术前的56.0°±2.5°改善至末次随访时的35°±1.9°,上述指标均显著改善(P0.05),所有病例通过二维CT证实全部骨性融合,平均骨愈合时间为6.1±1.1个月。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32%(10/31):其中后凸畸形加重3例,交界性后凸畸形5例,椎弓根切割1例,结核复发1例;并发症病例和无并发症病例比较,其平均年龄较小,病变节段数较多,病程较长。上述病例经延长固定节段和翻修手术全部治愈。结论:手术治疗儿童胸腰椎结核可取得较好效果,主要并发症是出现交界性后凸畸形以及原有固定节段后凸畸形加重,其发生的原因和患儿的年龄、病变节段和范围、病程长短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经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对脊柱结核患者的治疗效果,评价同种异体髂骨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科诊断为脊柱结核患者病例资料,严格按手术指征筛选出适合采用经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的患者共60例,植骨材料选择同种异体髂骨块.术后继续标准化抗结核化疗方案12 ~18个月,同时佩戴支具3~6个月;随访9~36(22.80 ±7.71)个月,定期复查CRP、ESR,监测肝肾功;观察X线、CT、MRI等影像学改变.根据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影像学资料分析畸形矫正度数和植骨融合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脊髓血管损伤感染等并发症,切口均一期愈合.根据Bridwell标准,骨融合时间9个月至1年,达到Ⅰ级骨性融合标准56例,Ⅱ级骨性融合标准4例.术后半年内血沉逐渐恢复,末次随访ESR均在正常范围(0~20 mm/h);术后融合节段Cobb's角丢失2.38°±1.86°.结论 在有效的抗结核化疗基础上,通过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应用同种异体髂骨块作为椎间植骨材料,可摆脱供骨区并发症困扰,有效矫正后凸畸形、重建脊柱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对10个全科医生试点城市试点方案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各城市方案在人才培养、执业方式、团队组建、签约模式、签约服务包等方面的优势和不足,提出了坚持短期与长期目标、质量与数量相结合的人才培养策略;引导全科医生多点执业,设置多点执业准入标准;合理设置签约人数,优化签约人群结构;开展成本核算,科学合理设置签约服务包等建议,为完善全科医生试点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了解重庆市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现状。方法在重庆市38个区县,每个区县以县城为中心,在东、南、西、北方向随机抽取4个村为调查点,每个调查点调查不少于500人。采用统一问卷,调查人群的基本情况;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查肠道蠕虫虫卵,3~12周岁儿童采用透明胶纸肛拭法查蛲虫虫卵。结果调查77 891人,土源性线虫感染者11 263人,总感染率14.46%,与2001年的总感染率32.1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00.55,P<0.01)。其中蛔虫、钩虫、鞭虫感染率分别为8.13%、6.10%和0.62%,儿童蛲虫感染率为3.56%(374/10516)。各区县感染率0.15%~75.01%,区县间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114.40,P<0.01);主城区、渝西地区、渝东南地区、渝东北地区感染率分别为7.00%、13.52%、21.47%和16.63%。总感染率、钩虫感染率随年龄增加呈增高趋势;土家族、苗族感染率高于汉族;职业分布以农民、学生较高;文化程度分布以文盲组感染最高,文化程度越高感染率越低。结论重庆市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呈下降趋势,但地区差异较大,农民、老年人、低文化程度人群感染较重,是防治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