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47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2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目的 检测原发性良性骨肿瘤、原发性恶性骨肿瘤及转移性骨肿瘤患者血清中的Ⅰ型胶原交联羧基端肽(ICTP)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以观察ICTP和ALP在骨肿瘤的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将2012年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收治的16例原发性良性骨肿瘤、16例原发性恶性骨肿瘤及18例转移性骨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同期的16例没有骨骼、关节、肝脏及肠道等疾病的正常人群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法国临床化学会推荐的速率法测定血清ALP活性及酶免疫测定法(EIA)测定ICTP水平.结果 除原发性良性骨肿瘤与正常对照组血清ICT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组两两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原发性恶性骨肿瘤组血清ALP显著高于其余各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外,其余各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CTP诊断原发性良性骨肿瘤、转移性骨肿瘤、原发性恶性骨肿瘤的AUC值(0.923、0.926、0.874)高于ALP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值(0.354、0.702、0.865).结论 血清ICTP和ALP是反映骨肿瘤骨代谢的一个灵敏而简便的生化指标,其血清ICTP比ALP更为特异和敏感,对骨肿瘤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可作为骨肿瘤诊断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2.
目的:本研究建立P388/VCR细胞白血病多药耐药模型,予小、中、大剂量的扶正祛邪复方中药联合长春新碱(VCR)作用于裸鼠模型,检测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的表达。方法:建立裸鼠P388/VCR细胞耐药模型,随机分成正常(NOR)、模型(MOD)、化疗(VCR)、中药小剂量+VCR(LOW)、中药中剂量+VCR(MED)、中药大剂量+VCR(HIG)组。观察用药前、后裸鼠的精神、觅食、皮肤色泽、活动度,测量用药后裸鼠瘤体重量情况,计算抑瘤率。切除瘤体后用RT-PCR检测Bcl-2表达量。结果:VCR、LOW、MED、HIG抑瘤率分别是:30.66%,39.02%,44.25%,55.4%。中药各组抑瘤率均大于化疗组。Bcl-2表达情况:与VCR组相比,中药各组Bcl-2表达量均出现显著降低(P0.05);各中药浓度组之间比较,HIG组Bcl-2表达量高于MED组和LOW组(P0.05)。说明扶正祛邪复方中药逆转P388/VCR细胞耐药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Bcl-2表达实现的,与中药浓度无关系。结论:(1)扶正祛邪复方中药能抑制P388/VCR细胞增长;(2)扶正祛邪复方中药可降低P388/VCR裸鼠模型Bcl-2的表达,与中药浓度无关;(3)逆转白血病耐药细胞株P388/VCR的机制之一可能与下调Bcl-2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23.
龙芙蓉  颜丹  张爱民  王芳  罗珊  都冬梅 《护理研究》2012,26(25):2363-2364
[目的]观察辨证施护对慢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病人脱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将63例慢性呼吸衰竭并机械通气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中医辨证施护,两组均在入组时及治疗第7天、第14天、第21天测定浅快呼吸指数(RVR),并比较两组的脱机成功率。[结果]试验组治疗第14天、第21天脱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试验组在治疗后RVR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结论]辨证施护有利于降低慢性呼吸衰竭并机械通气病人的浅快呼吸指数,提高脱机成功率。  相似文献   
24.
25.
目的探讨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时发热和产程相关关系的影响。方法提取2013年1月至2018年10月在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分娩产妇的电子病历数据并开展观察性队列研究, 通过回归方程分析产程和产时发热之间的相关关系, 并比较硬膜外镇痛组与非硬膜外镇痛组之间相关系数的差异。结果在37 786例入组产妇中, 镇痛增加产时发热的风险(校正相对风险为3.37, P<0.05)。产时发热发生率与产程时长呈线性相关(镇痛组r=0.909, P<0.05;非镇痛组r=0.777, P<0.05)。镇痛组的回归线相关系数大于非镇痛组(P<0.05)。在发热产妇中, 硬膜外镇痛并未额外增加母婴不良事件的风险。结论经阴道分娩足月初产妇的产时发热发生率与产程的时长呈线性相关, 实施硬膜外分娩镇痛可进一步促进产程相关产时发热的发生。  相似文献   
26.
我们采用中药生血宝配合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治疗肾性贫血,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1996年8月~1997年7月在我科住院的尿毒症患者30例,随机将其分为A‘B两组.A治疗组(生血宝加透析)15例,男7例,女8例,年龄45.9岁土15.8岁,病程平均6.25年(范围3月一21年)。原发病为慢性肾炎周例,高血压肾病2例,慢性肾盂肾炎、糖尿病肾病、痛风性肾病各1例。连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9例,血液透析(HD)6例。B:对照组(单纯透析)15例,男7例,女8例,年龄51.2岁上14.2岁,病程平均7.18年(范围…  相似文献   
27.
目的建立雌性昆明小鼠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CUMS)动物模型,探讨在心理应激状态下,热休克蛋白70(HSP70)是否参与机体对胚胎的应激保护作用。方法将300只雌性昆明小鼠以9种应激因子在28 d内随机应用造模,并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应激3组。对照组(50只)不造模。通过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促排卵,观察卵巢反应及胚胎发育潜能;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SP70在2-细胞胚胎及孕4 d(D4)胚胎中的表达。结果28 d CUMS刺激后,实验组小鼠轻度应激占50%(150只),中度应激占32%(96只),重度应激占18%(54只)。促排卵后,轻度应激组小鼠2-细胞胚胎数、D4胚胎数和优胚率等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中、重度应激组小鼠较对照降低(P<0.05)。免疫荧光染色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显示HSP70在轻、中度应激组小鼠2-细胞胚胎和D4胚胎中的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而重度应激组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UMS刺激后HSP70的表达升高,可能与其应激保护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生命教育在我国高等医学院校的开展情况。方法采用SWOT分析法,分析高等医学院校开展生命教育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结果优势:生命教育有助于增强医学生生命意义感,提高自我效能感。劣势:我国生命教育研究起步晚,传统文化对生死话题敏感。机会:医学模式转变使生命教育在医疗实践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医学生生命意识淡薄,急需正确的生命价值观的引导。威胁:教育主管部门对生命教育重视不够,专业师资缺乏;医学院校生命教育效果不明显。结论要建立生命教育长效机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构建立体化的生命教育体系,以科学研究为途径促进生命教育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29.
目的观察益艾康(YAK)含药血清对利托那韦诱导的体外培养的人肝癌细胞株Hep G2细胞脂代谢相关基因的影响。方法制备益艾康含药血清,观察含药血清作用下Hep G2细胞的生长情况,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不同浓度、不同时间益艾康含药血清和利托那韦作用下的细胞增殖变化;使用荧光定量PCR方法观察益艾康含药血清对利托那韦刺激后的Hep G2细胞株脂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益艾康对其作用机制。结果与空白血清组相比,益艾康各浓度血清组在培养24h和48h的细胞活力均无差异;利托那韦组和利托那韦与益艾康各浓度血清共培养组培养24h和48h对Hep G2细胞活力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培养48h较24h细胞活力明显升高。益艾康含药血清能够上调Hep G2细胞CYP7A1、LDLR、ApoAII、ApoCII和HL基因表达,下调HMGCoA-R和PPARα基因表达。结论益艾康可能会通过抑制内源性胆固醇的生成、促进脂肪酸的摄取转运及脂质的清除而发挥降脂作用。  相似文献   
30.
目的 观察益气健脾摄血法联合西药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在治疗前后干扰素-γ(INF-γ)、白介素10(IL-10)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将60例辨证为气不摄血证的IT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用泼尼松1 mg/kg,口服,1次/d,治疗组加用中药治疗,两组均以一个月为一个疗程,共治疗三个疗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入选ITP患者分别在在治疗前、治疗第一个疗程、第二个疗程及第三个疗程血清中INF-γ、IL-10水平变化,分别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血小板计数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INF-γ下降、IL-10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INF-γ下降与IL-10升高更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总有效率80%,治疗组9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小板升高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NF-γ和IL-10可能参与ITP自身免疫紊乱的过程,巩固并延长疗程有利于ITP的治疗,通过中西结合治疗抑制过强细胞免疫或体液免疫力可能会达到治疗ITP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