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41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26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21.
中性粒细胞作为机体固有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抵抗病原微生物外,还参与多种病理生理过程,包括肿瘤及其相关性疾病。2004 年,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这一现象被首次报道。活化的中性粒细胞通过向细胞外释放去聚化的染色质,形成网状结构,即NETs。本文综述了NETs 在肿瘤细胞增殖、远处转移及其在肿瘤相关性血栓形成中的作用,探讨NETs 特异性标志物如瓜氨酸化组蛋白在肿瘤血栓前状态中的应用前景,并初步探讨NETs抑制剂用于治疗肿瘤相关性疾病的可能性。鉴于NETs 领域的快速发展,其可能为肿瘤相关性血栓形成甚至肿瘤本身提供新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22.
燃煤污染型慢性砷中毒患者血清IL-2,TNF RIA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细胞介素 - 2 (IL - 2 )、肿瘤坏死因子 (TNF)是人体免疫功能极其重要的指标。为观察其在燃煤污染型慢性砷中毒患者体内变化 ,我们对 5 8例燃煤污染型慢性砷中毒患者进行了血清IL - 2、TNFRIA ,并就其临床意义作初步探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对象和方法一、对象 :(一 )慢性砷中毒组 :5 8例 (男 35 ,女 2 3)病人血清采自贵州省兴仁县交乐乡病区 ,均有长期使用高砷煤史 ,按王连方所荐标准[1] 确诊。年龄 2 3~ 5 3岁 ,平均 35 2岁。(二 )对照组 :32例 (男 2 0 ,女 12 )均为远离病区 12km外 ,从未接触与使用过高砷煤的健康人…  相似文献   
23.
24.
目的 评价含紫杉醇(Paclitaxel)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 用含紫杉醇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胃癌31例,包括Paclitaxel+5.FU+CF 18例,Taxol+DDP 13例。结果 可评价疗效者29例,完全缓解(CR)1例(3.2%),部分缓解(PR)12例(38.7%),稳定(SD)13例(41.9%),进展(PD)3例(9.7%),总有效率(CR+PR)为41.9%。中位肿瘤进展期5.6个月,中位生存期9.8个月。主要副反应为白细胞减少27例(87.1%),脱发25例(80.7%),肌肉关节痛23例(74.2%)等,无治疗相关性死亡。结论 以紫杉醇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胃癌有效,临床缓解率较高,明显减轻病人痛苦,提高生存质量,毒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25.
1994年3月~1996年6月,我们进行了足叶乙甙(VP16)口服与静脉两种给药方法与DDP合用时的随机对比观察。材料与方法一 研究对象 全组47例SCLC均经病理学证实。年龄27~73岁,中位年龄59岁。男39例,女8例。体力状况按Karnosky评分>50分,肝肾功能正常,无化...  相似文献   
26.
燃煤污染型砷中毒患者主要以皮肤、神经、消化系统损害为主 ,肝硬化、皮肤癌为其主要死亡原因[1 ] 。本实验通过对 74例燃煤污染型慢性砷中毒患者血清甘胆酸 (CG)、透明质酸 (HA)水平进行放射免疫测定 (RIA) ,观察其与肝脏损害程度以及肝纤维化过程的相关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 1 临床资料 慢性砷中毒组共 74例 ,男 5 3例 ,女 2 1例 ,年龄 1 9~ 6 3岁 (平均 39 2岁 ) ,全部来自贵州省兴仁县交乐乡病区 ,均有长期含砷煤接触史 ,临床按王连方[2 ] 所荐标准确诊。对照组共 4 9例 ,男 2 6例 ,女 2 3例 ,年龄 2 0~ 4 7岁 …  相似文献   
27.
四肢长骨骨折的钢板内固定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钢板内固定是治疗骨折的主要手段之一 ,自Hansman首次报道接骨板用于骨折治疗以来 ,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并随钢板材料的不断改善 ,其强度不断提高 ,到六十年代AO加压钢板得到广泛临床应用 ,实践表明[1~ 3 ] ,钢板坚强内固定可使骨折愈合时外骨痂减少 ,并有望达到一期愈合 ,AO小组报道大约有 3 7%可达一期愈合[4] 。而且 ,坚强内固定有利于关节和肌肉的早期功能锻炼 ,减少肌萎缩和关节僵硬等骨折病的发生[5] 。然而 ,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和试验发现[6~ 9] ,坚硬钢板固定的应力遮挡作用使骨的正常生理应力刺激降低 ,导致钢板下骨…  相似文献   
28.
外伤后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足临床骨科常见创伤,常有骨质及跟腱外露。由于足踝部解剖学上的特殊性,术后皮肤需承重耐磨,故多需行带蒂皮瓣转移修复术覆盖创面。笔者自2002—2006年应用腓肠神经背养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15例,现将临床资料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9.
钨矿作业工人死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危害钨矿作业工人健康的主要死因并分析他们与累积粉尘接触量之间的关系.方法 以湖南、江西两省6个钨矿1970至1972年之间至少工作1年以上的全部在册职工建立研究队列,随访至2003年底,以全国城市居民年龄别死亡率为参照计算标化死亡比(SMR),采用趋势分析探讨累积粉尘接触量与钨矿作业主要死亡疾病的关系.结果 队列共18 027人,到2003年底,共随访470 722.21人年,死亡6135人,总死亡率为13.03‰.钨矿作业工人死亡的主要疾病按死亡率依次为心血管疾病(3.54‰)、呼吸系统疾病(2.79‰)、恶性肿瘤(2.14‰)和肺结核(1.87‰),这4种疾病死亡人数约占总死亡人数的79.32‰.全死因死亡率(13.03‰)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SMR=1.19,95%CI:1.16~1.22).死亡率明显升高的疾病为尘肺、肺结核、鼻咽癌、传染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和肝癌,SMR分别为79.11,4.11,2.51,2.46,2.00,1.85和1.30.全死因、尘肺、肺结核、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SMR随累积接尘量升高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钨矿作业场所粉尘明显危害接尘工人健康,累积粉尘接触量与全死因、肺结核、呼吸系统疾病(尘肺)、心血管疾病标化死亡比之间存在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  相似文献   
30.
1993年5月~1996年5月,应用自行研制的椎体复位器和融椎器及其配套磁疗器械,治疗椎弓根崩裂和并腰椎滑脱症14例,近期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本组14例,男8例,女6例,年龄25~59岁,平均38.5岁。病程1~17年,平均6.7年,8例有外伤史。腰5椎体前沿脱9例,腰4椎体滑脱5例。按Magerding法Ⅰ度滑脱4例,Ⅱ度滑脱10例,14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腰骶臀部痛。其中单侧下肢放射痛9例,双下肢放射痛5例。10例具有典型的间歇性跛行,6例有局限性小腿及足外侧感觉异常。4例下肢肌力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