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3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10篇
眼科学   14篇
药学   7篇
  1篇
中国医学   18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21.
罗彤  曹盛生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7):115-116,119
目的观察对ICU机械通气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ICU住院的5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中应用综合性护理干预的28例患者设立为干预组,其余28例患者设立为对照组.采取随机对症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及后第3天APACHEII评分的变化情况、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干预后第3天APACHEII评分均明显降低,且干预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ICU监护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在ICU监护期间出现的并发症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死亡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CU机械通气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可以降低APACHEII评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成功脱机率及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探讨小型猪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血管壁炎症反应与新生内膜增生的关系.方法 20只健康小型猪随机分入A组(L316不锈钢裸金属支架组)、B组(605L钴铬合金裸金属支架组)、C组(PLGA涂层605L支架组)和D组(PLGA涂层605L雷帕霉素洗脱支架组).对每只猪于左前降支和右冠状动脉各置入同种支架1枚,至4周时取支架段冠状动脉切片、染色、镜检,测量冠状动脉壁炎症面积与新生内膜面积,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A、B、C、D组新生内膜面积分别为(2.09±0.90)、(2.11±1.07)、(1.42±0.35)、(0.64±0.38)mm2,D组显著小于其他各组(P均<0.001),A、B、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D组的中位炎症面积分别为0.22、0.21、0.09、0.00 mm2,D组也显著小于其他各组(P=0.009),A、B、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变量相关分析显示,炎症面积与新生内膜面积间呈显著正相关(r=0.719,P<0.001);在控制支架种类、平均损伤积分和外弹力板围绕面积后,偏相关分析显示两者依然呈显著正相关(r=0.498,P=0.01).结论 炎症可促进冠状动脉支架置人术后新生内膜的增生.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可减少支架置入术后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3.
周静  罗彤  黎新建  贾永前 《四川医学》2006,27(5):495-496
目的 探讨心脏瓣膜病患者行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前后凝血功能改变,为合理应用抗凝治疗提供更好的实验支持。方法 测定40例心脏瓣膜病患者术前、术后1d和术后3个月血浆纤维蛋白原(FIB)、vWF、GMP-140水平,并与性别、年龄相匹配的门诊其他类型手术对照组患者相比较。结果 换瓣膜组病人血浆FIB、vWF、GMP-140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瓣膜病组换瓣术后1d、术后3个月FIB、vWF-GMP-140水平较术前升高,以vWF、GMP-140增高尤为显著(P〈0.05)。结论 瓣膜病患者体内凝血机制异常与内皮细胞受损,血小板活化,凝血功能激活等因素有关,瓣膜置换术可以改善患者心脏瓣膜的功能。但不能改变该类患者凝血机制的异常,合理运用抗凝治疗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24.
罗彤  余群  陈萍 《中国保健营养》2008,17(11):86-87
每个人的脑海里可能都有一处挥之不去的风景;清楚或模糊。逝去的风景,来见的风景……源于一本书,一部电影,一个梦,我们也许踏遍千山万水去找到它。因为我们在内心深处,曾强烈地感应着那些人、那些事,渴望着邂逅那处人生风景。在这浮躁的社会里让自己的心灵归于平静,把职场的烦恼归零,在休闲时充实自己。  相似文献   
25.
准分子激光光学治疗性角膜切削术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使用准分子激光光学治疗性角膜切削术(PTK)治疗浅层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确诊为真菌性角膜溃疡并对药物治疗不敏感,且溃疡深度均未超过1/3角膜厚度者11例(11眼),使用193 nm准分子激光行PTK治疗消融病变角膜组织,并与8例病情程度相似,但使用常规清创术和角膜组织切除术治疗的浅层真菌性角膜溃疡对比疗效。两组病例术后均使用局部抗真菌滴眼液巩固治疗。结果PTK治疗组术后无复发,PTK组治疗时间(25.27±5.83)天明显短于对照组的治疗时间(42.75±17.90)天,(P<0.05)。PTK组术后3月最佳矫正视力为0.1~1.0,较术前平均上升了(2.36±1.36)行,明显优于对照组(0.75±1.04)行治疗效果。结论使用PTK治疗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浅层角膜溃疡,能有效缩短治疗时间,并能获得较好的术后视力,治疗效果好而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讨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2005年7月至2007年8月,对收住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24例24只眼,均行全视网膜冷凝联合复合式小粱切除术(术中应用丝裂霉素),观察术后眼压、视力、虹膜新生血管消退情况及并发症等.结果 对所有病例术后随访1~20月,其中有20例患者眼压在20mmHg以下;21例患者术后视力均有所提高或保持不变;18例患者虹膜新生血管不同程度地消退;术后均有不同程度地前房出血,但治疗后都能完全吸收;未见1例眼球萎缩.结论 全视网膜冷凝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治疗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确实可行有效,且费用较低,患者能够承受,在基层医院深受欢迎.  相似文献   
27.
江萍  莫纯坚  罗彤 《国际眼科杂志》2006,6(5):1186-1187
目的:观察先天性特发性眼球震颤儿童Parks中间带移位术前后的立体视觉。方法:利用同视机图片和立体图本,检查12例先天性眼球震颤儿童术前和术后6mo正前方远、近距离立体视觉。结果:所有患者术后正前方眼球基本不震颤或明显减轻,12例患儿中7例代偿头位消失,获得立体视觉,5例术后代偿头位改善,其中3例建立同时视觉,但未建立立体视觉。结论:Parks法中间带移位术治疗先天性特发性眼球震颤,不仅能消除和减轻代偿头位与眼球震颤,提高视力,代偿头位消失的患者还能建立远、近立体视觉,提高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28.
目的:通过对贵州省黔南州2013-2016年手足口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的分析,为今后手足口病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手足口病监测数据,对监测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综合分析,对部分手足口病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肠道病毒核酸检测.结果:2013-2016年全州手足口病病例报告12074例,年平均发病率为93.01/10万,男性发病高于女性.发病高峰主要集中在3-7月,在10-12月出现小高峰,以3岁以下的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居多.部分患者的病原学检测结果以柯萨奇病毒A16 型(CoxA16)其他肠道病毒为主.结论:黔南州近年来手足口病发病逐年呈下降趋势,但在2016年又反弹升高,仍然是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今后手足口病防制工作应加强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首次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 方法对1998年5月至2000年12月间在我院完成择期冠状动脉造影(≤6个月)的首次AMI连续病例878例的造影结果进行分析.其中前壁组合导联483例(55.0%),下壁组合导联366例(41.7%),侧壁和/或后壁19例(2.2%),不详者10例(1.1%).  相似文献   
30.
目的分析高危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患者经颈动脉途径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2017年9月~2019年2月于北京阜外医院、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大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北京医院经颈动脉途径TAVR的症状性重度主动脉瓣疾病患者21例,男性13例,年龄58~91(72.8±8.5)岁。对入选患者临床资料、手术方法及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1例患者中,12例接受全麻手术,9例在局麻下完成手术。20例患者经右颈动脉途径TAVR,1例经左颈动脉行TAVR治疗。置入Venus A瓣膜20例,VitaFlowⅡ瓣膜1例。其中1例患者出现颈动脉血肿,经局部处理后,血肿吸收好转,其余患者手术过程顺利。21例患者均完成术后随访,其中2例患者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行永久起搏器置入术。患者术后随访(30±7)d,均未发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卒中、血管并发症、心肌梗死、瓣周漏等不良事件。术后超声心动图显示,未见中量及以上反流;且术后1个月LVEF较术前明显改善[(61.44±6.48)%vs (51.90±13.17)%,P0.05];术后1周和术后1个月平均跨瓣压差较术前明显下降[(14.90±8.03)mm Hg(1mm Hg=0.133kPa)vs (59.48±22.43)mm Hg,P0.01;(13.11±8.45)mm Hg vs (59.48±22.43)mm Hg,P0.01]。结论对不适合行股动脉入路的患者以及主动脉瓣病变复杂,尤其是严重钙化、二叶式主动脉瓣患者、既往曾行二尖瓣瓣膜置换术的症状性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实施经颈动脉途径TAVR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