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58篇
预防医学   5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5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61.
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是引起腰腿痛的最常见原因之一,它病因复杂、病程迁延日久,严重影响人们正常的生活工作。国内外学者对LDH的发病及治疗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在腰椎、椎间盘、椎旁肌肉及关节突关节等组织的生物力学方面也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现就2000年以来有关LDH生物力学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2.
踩跷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与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各种踩跷治疗方法,为进一步探讨形成有效、规范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踩跷法治疗最佳操作方案提供借鉴。方法:将近年来踩跷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文献进行综合评述,主要介绍踩跷临床应用、踩跷操作方法,重点讨论踩跷治疗的作用机理。结果:踩跷可促进血液循环、加速炎性物质的代谢和排出、松解神经根粘连、纠正椎间关节错位、促使髓核回纳或产生回纳趋势;临床上踩跷方法繁杂,操作不规范,未作定量分析研究,难以真实客观评价量效关系及指导临床。结论:对踩跷法的研究必须符合现代手法研究规范化、标准化的发展趋势;并在临床上制定出踩跷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最佳操作方案。  相似文献   
63.
按摩足部泌尿反射区对尿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国忠  丰芬  阎博华  罗建  彭趣思 《新中医》2008,40(11):71-73
目的:观察按摩足部泌尿反射区对尿量的影响.方法:在相同的水负荷条件下,对32例健康男性受试者足部试验区和对照区进行定量按摩,分别测量两反射区按摩开始后第1h、2h、3h和24h尿量,进行自身前后对比和组间对比.结果:试验区组和对照区组第1小时尿量按摩观察与空白观察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按摩观察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提示按摩试验区和对照区第1小时尿量均明显减少,但试验区减少更为显著.试验区组和对照区组第2小时的尿量与空白观察日同期尿量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尿量均明显增多;2组按摩观察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提示试验区增加更为显著.试验区组和对照区组第3小时的尿量与空白观察日同期尿量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按摩观察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提示按摩泌尿反射区和对照区第3小时的尿量也增加,试验区增加更显著,但总量均少于第2小时.试验区组的3小时总尿量较空白观察日同期尿量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对照区组的3小时总尿量较空白观察日同期尿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按摩观察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提示按摩泌尿反射区和对照区后3小时内尿量均明显增加,试验区增加更为显著.24小时总尿量各组数据之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按摩泌尿反射区和对照区对全天尿量无明显影响.结论:按摩足部反射区在3h内能增加泌尿量,促进肾脏泌尿功能,按摩泌尿反射区作用更显著.  相似文献   
64.
推拿疗法属于传统中医外治法之一,治疗腰痹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但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时,较多手法重视膀胱经等阳经,忽略肝、脾、肾等足三阴经。“白虎锁”为足三阴经汇聚之处,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至关重要。该文拟探析传统疗法“八把半锁”中开“白虎锁”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作用机制,以期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及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65.
张翠霞  李文龙  罗建  师亮 《医疗卫生装备》2011,32(8):126-126,132
介绍了计量管理在医疗设备管理中存在的诸如医护人员对其认识不足、计量管理制度不健全、进行计量检定的医疗设备范围比较小等问题,并针对性地从提高计量管理意识、完善计量管理制度、提高计量人员技术水平和拓宽计量管理途径等方面探讨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66.
阳建  谢景运  钟坚  罗建  匡广彪 《实用骨科杂志》2012,18(11):1014-1016
目的探讨后路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与不稳症的疗效。方法2000年1月至2010年1月应用后路椎弓根钉系统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与不稳症122例,为单节段融合术,其中腰椎滑脱症75例,腰椎退变性不稳症47例。术后应用X线评价植骨融合情况,视觉疼痛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侯树勋等疗效标准评价腰腿痛程度及社会、生活功能情况。结果本组122例随访22~64个月,平均(33.2±6.4)个月,122例中109例获骨性融合,骨融合率89.34%。下腰痛VAS术前为(6.85±1.35)分,术后为(3.15±1.02)分;腿痛VAS术前为(8.21±1.82)分,术后为(4.35±1.12)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术前为(68.5±14.5)%,术后为(13.5±1.5)%。按侯树勋等的疗效评价标准评定,优50例,良53例,可14例,差5例,优良率84.43%。结论后路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和不稳症的疗效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67.
目的研究踩跷法运动学整体特征及局部特征,为名老专家特色手法提供数据参考。方法应用三维运动捕捉技术记录罗才贵教授及初学者各3个完整踩跷动作,高速摄像头记录操作者下肢髋、膝、踝关节的活动,比较角度、角速度、重心速度在完整周期及重要时间点的动态变化,分析罗氏踩跷法整体及局部运动学特征。结果与初学者相比,罗教授踩跷动作的整体特征显示髋关节、踝关节角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局部特征方面显示,在重心下降最低点时刻,周期1中膝关节角速度较小(P0.05),周期3中髋关节角度偏小(P0.05)与踝关节角速度较小(P0.01)。在重心上升膝关节打直时刻,周期1中膝关节、踝关节角速度较小及重心速度偏小(P0.01);周期2中髋关节角速度、膝关节角速度较小(P0.05),踝关节角度偏小(P0.05),周期3中髋关节角速度、膝关节角速度较小(P0.05)。在重心下降膝关节屈曲最大时刻,罗教授周期1中膝关节角度偏大、角速度较小(P0.01),重心速度较小(P0.05);周期2中重心速度偏小(P0.05),周期3中髋关节角度、膝关节角度偏小(P0.01)。结论罗氏动作切换过程及施力时关节角度及角速度均较小。说明罗氏踩跷整体稳定、柔和均匀之余,又注重局部"巧劲""寸劲"发力,体现了动静结合、刚柔并济的特点。  相似文献   
68.
目的观察机械通气患者在SBT过程中EAdi的变化以及膈肌厚度位移变化,分析结合二者参数预测脱机拔管的预后。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入住重症监护病房符合COPD诊断标准需要进行机械通气患者采用NAVA呼吸模式,按照患者是否成功脱机拔管分为撤机成功组和失败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SBT前、SBT30 min的呼吸参数变化及SBT时(基线)、10 min、30 min的EAdi值和膈肌厚度及位移变化。结果纳入40例接受机械通气并计划进行SBT的患者,其中32例成功撤机,脱机失败者8例中,6例不得不在SBT过程中重新上机,2例在拔管后48 h内再插管。(1)两组患者撤机前呼吸机参数及血气内PO2和PCO2变化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而SBT 30 min后再次比较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参数显示成功组HR、RR、PCO2比失败组低,均有统计学意义。而Vt、PO2/Fi O2比失败组高(P0.01)。成功者中SBT各时间点的EAdimax和EAdiAUC均比失败组低,且失败组中随着SBT时间延长,EAdimax和EAdiAUC呈增加趋势。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膈肌厚度及位移变化在不同时间段自主呼吸实验成功撤机组中tdi膈肌厚度及右侧膈肌位移指标方面,显著大于撤机失败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Adi联合膈肌功能可监测撤机拔管,提高撤机成功率。  相似文献   
69.
70.
目的评估连续心排量监测(Vigileo)技术指导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早期目标导向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将6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Vigileo监测技术在连续性监测SVV、CI和ScvO2下进行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对照组常规完成EGDT,分别比较两组患者达到EGDT目标所需时间、急性左心功能不全发生率、多脏器功能不全(MODS)发生率和死亡率。结果治疗组患者在EGDT达标时间、多脏器功能不全发生率、急性左心功能不全发生率和死亡率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igileo技术指导EGDT能够在保证有效组织灌注的同时,降低容量过负荷及降低急性左心功能不全与MODS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