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78篇
  免费   280篇
  国内免费   215篇
耳鼻咽喉   14篇
儿科学   39篇
妇产科学   77篇
基础医学   340篇
口腔科学   46篇
临床医学   553篇
内科学   311篇
皮肤病学   27篇
神经病学   104篇
特种医学   135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343篇
综合类   1527篇
预防医学   468篇
眼科学   52篇
药学   436篇
  7篇
中国医学   442篇
肿瘤学   151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87篇
  2022年   85篇
  2021年   81篇
  2020年   102篇
  2019年   101篇
  2018年   124篇
  2017年   88篇
  2016年   95篇
  2015年   91篇
  2014年   372篇
  2013年   175篇
  2012年   200篇
  2011年   215篇
  2010年   232篇
  2009年   170篇
  2008年   188篇
  2007年   250篇
  2006年   258篇
  2005年   305篇
  2004年   284篇
  2003年   184篇
  2002年   129篇
  2001年   133篇
  2000年   191篇
  1999年   182篇
  1998年   120篇
  1997年   104篇
  1996年   87篇
  1995年   61篇
  1994年   85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0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5篇
  1979年   2篇
  1963年   2篇
  1960年   4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7篇
  1957年   9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91.
苯肼对兔红细胞膜剪切弹性模量及表面粘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新生红细胞从产生到死亡过程(即衰老过程),红细胞膜剪切弹性模量及表面粘度的变化。方法 用苯肼使动物造成急性溶血性贫血,而后诱发动物幼红细胞增多的非生理状态的红细胞衰老模型,连续62d测量红细胞在低粘剪切流场中的小变形指数(DI)d和松弛过程中红细胞变形恢复半时间t  相似文献   
992.
Oddi括约肌功能失调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概  述Oddi括约肌 (Sphincter of Oddi,SO)位于胰胆管进入十二指肠部位 ,其功能在于调节胆汁和胰液进入十二指肠的流量及防止十二指肠内容物向胰胆系统的返流。功能异常意指无明确的病因及显著的病理解剖异常情况下的功能失调。通常情况下所谓 SO功能异常 (Sphincter of Oddi dysfunction,SOD)是指SO基础压力超过 5 .5 k Pa。直接的压力测量仍是目前 SOD诊断的金标准 ,并可为患者的治疗提供客观依据。胆管造影是一种非侵入性检查 ,对疑有 SOD的患者做初步的筛选是有效的。括约肌切开可有效地治疗压力异常的胰胆管功能异常 ,其…  相似文献   
993.
掌腱膜挛缩症患者中拇指发病较为少见,我院最近普查诊治二例,现报告如下. 例1男,52岁.因右手中、环指不能完全伸直五年余,加重半年入院.患者于人院前五年余无明显诱因始感右手中、环指伸直受限,未曾诊治;近半年来自觉伸直受限明显加重,不能完全伸直.临床检查:患者一般情况好,心肺腹未见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994.
患儿 男 ,7岁。因脐部溢液7年 ,脐周肿痛伴反复破溃流脓 3个月余入院。曾 2次于外院行脐周脓肿切开引流术。体查 :脐右侧及下方各有一 1 5cm手术疤痕 ,脐部可见一 0 3cm× 0 2cm× 0 2cm暗红色息肉样物 ,其上可见一极小内径之外瘘口 ,挤之有少量淡黄色分泌物溢出 ,脐周无明显压痛及液波感。试图行瘘管造影失败。诊断为先天性脐肠瘘。于基础麻醉加硬膜外复合麻醉下行瘘管探查、瘘管切除术。术中见瘘管呈灰白色 ,外径约 0 15cm ,走行于脐右侧腹膜前 ,于右腹直肌外缘进腹与盲肠前下方相连 ,相连处可见一膨大部 ,遂行瘘管切除 ,…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研究p38分型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信号转导途径在胃癌耐药形成中的意义。方法 用免疫共沉淀法及Western bolt法分别研究长春新碱处理胃癌细胞SGC7901及胃癌多药耐药SGC7901/VCR细胞内p38MAPK活性及量的变化。结果 胃癌多药耐药SGC7901/VCR细胞及亲本SGC7901细胞内均存在活性p38MAPK,长春新碱处理此两种细胞均可引起p38MAPK活性增强,后者反应迅速,可在2min内刺激p38MAPK活性增高,而前者反应较慢,至30min时才观察到p38MAPK活性增高。结论38MAPK信号转导途径可能与和长春新碱的抗肿瘤活性相关,肿瘤细胞内p38MAPK对长春新碱刺激的反应速度可能与胃癌长春新碱耐药相关。  相似文献   
996.
单链抗体—碱性磷酸酶检测系统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简便快速的单链抗体检测方法。方法:用PCR法和DNA重组技术构建了突变型碱性磷酸酶基因和单链抗体-突变型碱性磷酸酶融合基因;利用IPTG诱导融合基因的表达,并用pNPP底物液检测碱性磷酸酶的活性,用ELISA法检测和比较了不同单链抗体的相对活性。结果:实现重组突变型碱性磷酸酶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功能性表达,且活性较重组野生型碱性磷酸酶活性高30倍左右。重组单链抗体-突变型碱性磷酸酶融合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获得功能性表达,周质中表达产物具有双功能,并成功地利用该系统分析了不同单链抗体的相对活性。结论:该单链抗体-碱性磷酸酶检测系统能够方便地应用于单链抗体的活性分析。  相似文献   
997.
目的:观察新老兵参加100m、3km跑步训练前后心率(HR)和血氧饱和度(SaO2)的变化。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法抽取刚入伍新兵及军龄≥2年老兵各40例,分别测定静息状态(跑步前),100m及3km跑步训练后不同时间点的HR和SaO2。结果:老兵组跑步训练前HR显著低于新兵组(P〈0.01),SaO2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100m跑步训练后不同时间点新兵组HR显著高于老兵组(P〈0.05,P〈0.01),SaO2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3km跑步训练后不同时间点新兵组HR显著高于老兵组(P〈0.05,P〈0.01),SaO2老兵组跑步训练后3、6min显著高于新兵组(P〈0.01)。结论:新兵对高强度军事训练适应性较差,应采取循序渐进的训练模式。  相似文献   
998.
肌肉内黏液瘤是一种良性间叶组织肿瘤,可能为成纤维细胞产生大量的黏多糖所致,见于50~70岁的老年人,青壮年少见,儿童罕见~([1-2]).患者常以软组织肿块就诊.有关肌肉内黏液瘤MRI特征的报道较少.笔者报道3例有完整临床资料及手术病理证实的肌肉内黏液瘤MRI表现,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Ⅱ相代谢酶谷胱甘肽转硫酶GSTP1基因(105位点)多态性与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I Iung cancer,NSCLC)遗传易感性以及化疗敏感性关系.方法:采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对NSCLC患者和正常人群共204例检测外周血DNAGSTP1 105位点的多态性;102例NSCLC患者选择NP方案化疗,化疗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以A/A基因型为参照与其他2种G/G和A/G基因型比较,NSCLCGSTP1 105位点分布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SCLC患者按照性别、年龄、病理类型及临床分期1:1配比后,以A/A基因型为参照与其他2种基因型比较,敏感组G/G+A/G分布频率(46.43%)高于非敏感组(2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Y2=3.95,P<0.05),携带A/G或G/G等位基因患者较携带A/A基因型者对化疗更为敏感.结论:GSTP1 105位点多态性和NSCLC发病风险无明显关联.携带GSTP1105位点A/G或G/G基因型NSCLC患者,应用NP方案化疗敏感性高于携带A/A基因型患者.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观察玻璃体切割手术(PPV)治疗近视性牵引件黄斑病变(MTM)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经时域光相干断层扫描(TD-OCT)及裂隙灯显微镜加前置镜检查确诊为MTM患者29例31只眼.将其分为MTM的较早期阶段组(1组)和MTM的最高级阶段组(2组),1组10例12只眼,2组19例19只眼.所有患眼均行标准三通道PPV,10%~15%惰性气体充填.手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随访8个月,随访观察手术跟最佳矫正视力,黄斑结构恢复及视网膜复位情况.结果 手术后6个月,1组患者视力全部改善,改善率100.0%;2组患者视力改善者占63.2%;手术后视力改善比较,1组显著优于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477,P=0.000).黄斑裂孔消失且未见裸露的色素上皮者,1组12只眼,2组3只眼;黄斑中心仍有组织缺损但其周围视网膜复佗者,1组0只服,2组13只眼;黄斑裂孔存在伴视网膜脱离者,1组0只眼,2组3只眼;手术后黄斑结构恢复情况比较,1组显著优于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318,P=0.000).结论早于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彤成进行手术十预可有效防治高度近视黄斑裂孔形成,最大限度保存视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