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29篇
综合类   18篇
药学   9篇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2μm激光是铥激光的升级产品,是目前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最新术式。多个研究中心的数据表明:2μm激光治疗BPH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越来越多的泌尿外科医师正接受这种手术方式。本综述主要介绍这些不同外科技术的手术名称和方式。同时,根据前列腺体积大小,描述2μm激光治疗良性前列腺增手术技巧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血尿对细胞学和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膀胱肿瘤结果的影响。方法:2009年1月至2013年6月,164例可疑膀胱癌的患者均接受尿脱落细胞学、FISH、上尿路影像学检查和膀胱镜检等检查,对可疑病变取活检或(和)切除术。比较血尿对细胞学和FISH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的影响。结果:血尿和无血尿患者细胞学假阳性率分别为14.3%和20.9%(χ2=0.645,P=0.422),假阴性率分别为21.4%和39.1%(χ2=2.618,P=0.106);FISH假阳性率分别为19.0%和20.9%(χ2=0.047,P=0.828),假阴性率分别为30.3%和30.4%(χ2=0.002,P=0.967),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血尿不会影响细胞学和FISH检测膀胱肿瘤的结果。  相似文献   
23.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腹腔镜与开放手术方式根治性膀胱切除术(RC)治疗膀胱癌的临床观察指标,评价腹腔镜技术在RC治疗膀胱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9年10月-2014年8月该院实施RC患者49例,其中腹腔镜组20例(A组)、开放组29例(B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取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和术后并发症等作为观察指标。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平均术中出血量A组低于B组[(416.66±232.73)ml vs(964.16±445.73)ml,P0.05];平均术后住院时间A组低于B组[(14.93±2.72)d vs(19.50±3.16)d,P0.05)];术后并发症A组少于B组(P0.05);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分析两组临床观察指标,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LRC)治疗膀胱癌,在手术效果方面与开放手术相似,但其具有创伤小、失血少、恢复快和术后并发症相对较少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远期疗效尚需要更多病例术后随访。  相似文献   
24.
目的 观察2μm激光治疗小体积良性前列腺增生的近期疗效和围手术期管理.方法 采用经尿道2μm激光气化切割小体积前列腺增生所致下尿路梗阻患者23例,比较手术前、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最大尿流率(MFR)和残余尿量(PRV);分别记录术后拔除尿管和膀胱冲洗时间.观察术后病理特点.结果 接受2μm激光治疗后,患者IPSS评分和PRV较术前明显降低,MFR较术前提高(p<0.01).术后无需膀胱冲洗,拔除尿管时间(2±1)d.小体积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慢性前列腺炎是其显著的病理特点.结论 经尿道2μm激光前列腺切除术明显改善小体积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下尿路症状,缩短拔除尿管时间,术后无需膀胱冲洗.  相似文献   
25.
赵泽驹  罗旭  付逆  李本根  罗光恒 《贵州医药》2005,29(10):889-892
目的 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TCC)中微卫星不稳定性改变(MSI)与膀胱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分析其在肿瘤发生、演变过程中的作用,评价其在膀胱癌的诊断及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5个微卫星位点,应用PCR-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银染法,分析36例膀胱癌组织中的微卫星改变.结果 36例中有29例(80.56%)出现微卫星不稳定性改变(LOH/MSI),其中9号染色体上微卫星位点阳性改变者19例,检出率52.78%;膀胱癌组织微卫星不稳定性改变与肿瘤的分期、分级无关(P>0.05).结论 膀胱癌组织中存在微卫星不稳定性改变,5个微卫星位点的诊断组合对膀胱癌的检出率较高,以其分析该地区的膀胱癌具有一定意义,可作为临床上客观评价、筛查和诊断膀胱癌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6.
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TUC)指发生于肾盂及输尿管的尿路上皮恶性肿瘤,约占全部尿路上皮癌的 5%~10%。目前,UTUC淋巴引流的解剖范围暂不明确,一些研究表明淋巴结清扫范围对患者生存的影响可能大于清扫淋巴结数量的影响,但这一观点尚未得到证实。近年来,由于微创手术的快速发展,虽然在技术操作方面和标准化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对于淋巴结清扫的意义和范围仍缺乏共识。本文就UTUC淋巴结清扫的意义、范围、适应证、并发症及微创手术地位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探讨经肾动脉灌注细胞间粘附分子-1小片段干扰RNA(ICAM-1 siRNA)对移植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影响.方法 将Fisher大鼠随机分为3组,接受原位肾移植.供肾在冷保存1 h后,按分组要求分别经肾动脉灌注生理盐水(NS组)、ICAM-1 siRNA(siRNA组)和完全错配siRNA(siRNA错配组),然后进行移植,切除受者自身双肾.分别于移植后6、12、24、48和72 h处死大鼠,测定血清肌酐(Cr),观察移植.肾组织学变化,测定移植肾组织中ICAM-1及其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NS组和siRNA错配组相比,siRNA组各时点肾小管坏死和炎症细胞浸润程度均较NS组和siRNA错配组有所减轻.siRNA组12、24、48 h时的血Cr值明显低于NS组和siRNA错配组(P=0.01~0.001),尤以24 h时的相差幅度最大.从术后12 h起,siRNA组肾组织中ICAM-1 mRNA的表达明显低于NS组和siRNA错配组(P=0.01~0.001),24 h时的差异达到最大,ICAM-1表达的变化与ICAM-1 mRNA一致.NS组与siRNA错配组相比较,各观察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移植前经肾动脉灌注ICAM-1siRNA可减轻移植肾IRI,其机理可能与下调ICAM-1及其mRN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8.
29.
<正>14年前,刚开始从事泌尿外科工作的作者收治了1例晚期肾癌患者,由于存在多发肺部转移病灶,患者接受了左肾动脉栓塞治疗及包括白介素和干扰素的免疫治疗(immunotherapy,IT)。治疗后虽然患者肺部的转移病灶消失,但原发肿瘤并未停止生长,患者忍受肿瘤导致的疼痛和鸦片类药物成瘾的双重折磨半年后死亡。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泌尿外科医生对晚期转移性肾细胞癌(metastatic renal cell carcinoma,mRCC)的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膀胱癌Survivin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分析其在肿瘤发生、演变过程中的作用,及在膀胱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Survivin蛋白在75例肿瘤组织、2例腺性膀胱炎及10例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结果Survivin蛋白在正常膀胱组织中无表达,膀胱肿瘤组织中呈高表达,阳性率是90.67%(68/75),两者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其表达与肿瘤的分期、分级、转移及是否原发无关;腺性膀胱炎2例均中度阳性表达。结论Survivin蛋白在正常膀胱组织中不表达;在膀胱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并与肿瘤的分期、分级无关,说明膀胱上皮细胞在癌变过程中有Survivin基因的突变,膀胱癌癌前病变中可有Survivin蛋白的表达,推测其可能是细胞癌变的早期表现;Survivin蛋白可以作为膀胱肿瘤客观评价和诊断的优良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