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3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39篇
内科学   12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32篇
综合类   93篇
预防医学   1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7篇
中国医学   21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31.
目的:探讨回肠Na^+/胆汁酸性转运体(IBAT)基因表达与高脂血症形成的相关性。方法:取Wistar雄性大鼠60只随机分为2组:普通饮食组(对照组)、高脂饮食组(实验组)。喂养13周后分别提取对照组和实验组wistar大鼠的空肠末端、回肠末端、盲肠、结肠近端组织,应用RT—PCR和免疫SP法分别检测2组模型Wistar大鼠的空肠末端、回肠末端、盲肠、结肠近端组织的IBAT基因表达强度;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IBAT基因表达:结肠近端在对照组和实验组均无表达,空肠末端、回肠末端、盲肠表达实验组强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验组的IBAT表达升高,引起体内胆酸池增大和肝内胆固醇含量升高,从而引起血清胆固醇增加,加速高脂血症的形成。  相似文献   
32.
罗亮 《医学信息》2003,16(12):674-678
本文通过对两种新的软件开发模型介绍,结合其在临床信息系统(CIS)的具体应用,推荐了对于CIS开发非常重要的几个开发原则和方法,并分析了选择合适的开发模式对大型复杂的CIS开发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3.
目的总结和分析残胃癌的治疗方式及预后因素。方法收集2000年3月至2008年5月期间,川北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收治的共114例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分析其治疗方式及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全组病例手术切除率和R0切除率分别为57.0%(65/114)及54.4%(62/114),行全胃切除、远端胃部分切除、近端胃部分切除、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及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者分别占手术切除者的73.8%(48/65)、16.9%(11/65)、3.1%(2/65)、4.6%(3/65)及1.5%(1/65),分别占R0切除者的75.8%(47/62)、16.1%(10/62)、3.2%(2/62)、4.8%(3/62)及0。75例获随访,随访时间为0.3~79.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2个月;总体中位生存时间为19.5个月,1、3及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61.8%、42.3%和3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首次行远端胃切除(P=0.002)、KPS评分≥80分(P=0.016),大体分型低(P=0.013)和临床无远处转移(P=0.000)者,手术切除率均较高;R0切除(P=0.000)、大体分型(P=0.005)和临床T分期(P=0.006)为残胃癌的独立预后因素。无论是单因素还是多因素分析,原发疾病的良恶性质均不影响预后(P>0.05)。姑息性手术切除、姑息化疗、单纯剖腹手术及最佳支持治疗间的总体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疾病的性质不影响残胃癌的治疗及预后,R0切除是残胃癌最重要的独立预后因素;残胃癌的最佳手术方式是切除全部残胃,应尽量避免姑息性剖腹手术。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电刀、超声刀在腹腔镜直肠癌手术中联合应用的临床价值及手术方法。方法:回顾分析联合应用电刀、超声刀为61例患者行腹腔镜直肠癌手术的临床资料(联合组),并与同期42例单纯使用电刀(电刀组)及50例单纯使用超声刀(超声刀组)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无输尿管、膀胱、阴道损伤发生,术后无死亡病例及腹腔出血、吻合口漏、腹腔感染、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其中55例行腹腔镜辅助直肠癌前切除术,6例行腹腔镜辅助Miles术;手术游离时间平均(53.3±7.46)min,术中出血量平均(42.10±10.93)ml,平均清扫淋巴结(10.92±2.39)枚。3组患者手术游离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联合组术中出血量少于电刀组,淋巴结清扫数量3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手术中联合应用电刀、超声刀进行游离既可获得充分、干净的显露,亦可使解剖更精细安全、术中出血少、游离速度加快。  相似文献   
35.
目的:了解口腔扁平苔藓(OLP)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 PD-1 mRNA、PD-L1 mRNA 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流式细胞术和散射比浊法分析36例 OLP 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19+、CD16++56+)状况和检测患者体液免疫指标(lgG、lgA、lgM、C3、C4)。采用荧光定量 PCR 法(qPCR)检测36例 OLP 患者及18例健康对照组 PB-MCs 中 PD-1 mRNA、PD-L1 mRNA 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 OLP 患者免疫功能状况的相关性。结果:OLP 患者外周血中 CD3+、CD4+、CD8+、CD16++56+(NK)均低于正常值(P <0.05),CD19+(B)高于正常值(P <0.05);血清补体 C3、C4较正常值降低(P <0.05),免疫球蛋白 lgM较正常值增高(P <0.05)。OLP 患者 PBMCs 中 PD-1 mRNA 及 PD-L1 mRNA 的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P <0.05),且 PD-1 mRNA 与 PD-L1 mRNA 的相对表达量呈正相关。PD-1 mRNA 的相对表达量与 OLP 患者 CD4+呈负相关,与 lgG 呈正相关;PD-L1 mRNA 的相对表达量与 CD19+呈正相关。结论:OLP 患者 PBMCs 中 PD-1、PD-L1 mRNA 的表达上调与 OLP 患者免疫功能状况相关,提示 PD-1/PD-L1通路可能参与 OLP 的免疫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36.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常会出现急性加重,轻者气急加重、咳嗽及咳痰增加,重者出现急性呼吸衰竭。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可提高pH值,降低PaCO2,减轻气急严重程度、缩短ICU住院时间,并减少有创机械通气的需要。[第一段]  相似文献   
37.
系统呼吸训练对肺癌患者术后肺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系统呼吸训练对肺癌患者术后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52例肺癌术后惠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2例)和对照组(70例),对照组行常规胸部术后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下行缩唇呼气训练及深呼吸训练6个月,并于术前、术后2周、3个月、6个月评估两组患者肺功能(FVC,FEV1,FEV1/FVC)。结果 两组术后不同时段肺功能均较术前下降(P〈0.05,P〈0.01)。观察组术后3、6个月肺功能较术后2周显著改善(均P〈0.05);与对照组同时段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而对照组仅FEV1在术后3、6个月有所改善,与术后2周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术后呼吸训练能够改善肺癌患者术后肺功能。  相似文献   
38.
应用原子吸收法测定了急性视力降低(实验组)和正常人(对照组)各30例枕发中锌(Zn)、铁(Fe)、铜(Cu)、钙(Ca)、镁(Mg)、镉(Cd)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实验组Zn、Fe、Ca、Mg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而Cd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实验组Cu含量虽然低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Cu/Zn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说明视力降低与体内Zn、Fe、Cu、Ca、Mg含量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39.
摘要:[目的]探讨针灸“颈腰同治”思路治疗颈椎病的理论依据及临床可行性。[方法]根据颈椎病与腰部疾患的·陆床相关性,从传统经络学说、解剖及脊柱力学平衡的角度,分析颈椎病发病过程中颈部与腰部的相互影响,寻求针灸治疗颈椎病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结果]“颈腰同治”治疗颈椎病的理论依据主要在传统经络上,颈椎与腰椎主要靠足太阳经与督脉加强彼此相互联系;生理解剖上,椎体及其周围肌肉、韧带共同维护脊柱的生理平衡;生物力学角度,脊柱力学平衡的改变,可以使颈腰同时受累。[结论]针灸“颈腰同治”治疗颈椎病具有充分的理论基础和较好的临床疗效,为针灸临床治疗颈椎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思路,值得临床进一步验证与推广。  相似文献   
40.
颈源性头痛的发病机制在于"筋损致病",即颈部经筋急性损伤或慢性劳损后所产生的"炎症"刺激引起头痛.治疗上应根据"顺筋取穴""筋穴治痛"的原则,以经筋起止点、压痛点、压痛缓解点、筋结点为主穴,施以震颤松解手法和温针灸法,以达筋松脉通、通则不痛之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