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21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谷氨酸(Glu)损伤螺旋神经元中凋亡诱导因子(apoptosis inducing factor,AIF)的表达与分布变化,探讨利用谷氨酸损伤体外培养螺旋神经元是否与 AIF 凋亡途径相关。方法取40只出生后0~3天 SD 仔鼠螺旋神经元行体外培养,所得培养细胞平均分为正常组和10 mM、20 mM、40 mM Glu 组,正常组仅给予正常 SGNs 培养液培养,其余三组分别加入相应浓度谷氨酸和 SGNs 培养液,培养48 h 后,应用光学显微镜、免疫荧光染色及实时荧光定量 PCR 方法观察四组中 SGN 细胞形态、SGN 中 AIF 的分布及 AIF、钙蛋白酶(cal-pain)、半胱氨酸天冬氨酸3(caspase 3)的表达变化;用 TUNEL 法观察细胞凋亡。结果20 mM 和40 mM Glu 组SGNs 细胞形态改变和细胞凋亡明显,并伴有 AIF 核转位;不同浓度 Glu 组 AIF 和 calpain 基因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但 caspase 3表达无明显升高(P>0.05)。结论谷氨酸损伤体外培养的螺旋神经元过程中,AIF 凋亡途径参与了细胞凋亡,calpain 的高表达也促进了兴奋性神经递质对 SGNs 的损伤,但 caspase3途径无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A型肉毒杆菌毒素(BTA)对豚鼠鼻黏膜腺细胞乙酰胆碱酯酶浓度的影响。方法:18只雄性豚鼠随机分为BTA组和对照组。BTA组左侧鼻腔以浸有0.2ml(10U)BTA的Merocel作用1h,对照组以生理盐水代替BTA。分别于用药后第1、2、4周全身麻醉下切取豚鼠左侧下鼻甲黏膜(每个时间点每组3只),4%多聚甲醛固定后石蜡包埋、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光镜下定量分析。结果:BTA局部应用后第1、2周豚鼠鼻黏膜腺体及腺上皮中腺细胞的乙酰胆碱酯酶浓度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第4周乙酰胆碱酯酶浓度恢复正常。结论:BTA可降低豚鼠鼻黏膜腺细胞乙酰胆碱酯酶的浓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增强声环境中移植到大鼠耳蜗核的嗅球神经前体细胞的迁移特点,是否产生部位特异性的修复过程。方法培养嗅球神经前体细胞取自孕14-16d胚胎大鼠,荧光染色Hoechst33342标记后移植到成年大鼠的耳蜗核内侧缘。移植大鼠分为A、B两组,A组置于增强声环境,B组在正常环境中饲养。14d取材观察移植细胞的迁移和分化。结果A组移植细胞有沿听觉神经通路移动的趋势。免疫荧光技术观察到Hoechst33342和神经元核蛋白(NeuN)、谷氨酸阳性三重标记的移植细胞。结论嗅球神经前体细胞移植耳蜗核短期存活良好,增强声刺激可能促进前体细胞在听觉系统的迁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大鼠耳蜗胱硫醚-γ-裂解酶(cystathionine-γ-lyase,CSE)的分布情况及在噪声刺激后的表达变化。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及免疫荧光染色技术,观察CSE在正常成年SD大鼠耳蜗内的分布及定位。32只SD大鼠被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1天组、1周组、3周组,后3组分别暴露于110dBSPL宽带白噪声中。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大鼠接受强噪声刺激前后CSE在耳蜗内的表达变化。结果CSE主要表达在大鼠耳蜗的血管纹,螺旋突,以及耳蜗微小血管处;在耳蜗内外毛细胞、各类支持细胞、盖膜及蜗神经节处未见明显表达。随着噪声刺激时间的延长,CSE在mRNA水平的表达呈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结论CSE在耳蜗内的分布及其在噪声刺激后的表达变化,提示其在改善耳蜗血循环方面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噪声暴露前后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在大鼠螺旋神经节不同区域表达分布的差异与噪声性聋高频听力易损性的相关性。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给予白噪声115dB2h3d造模,不处理者为对照组。ABR测听分析噪声损伤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分析噪声暴露前后Mn-SOD在螺旋神经节不同区域的表达水平;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Mn-SOD在螺旋神经节不同区域的活性及变化趋势。结果①ABR:大鼠噪声暴露后与暴露前相比,4、8、16、20、32kHzABR阈值均明显上移,以高频听阈变化更为显著;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正常情况下,顶部螺旋神经节的Mn-SOD的阳性表达较底部明显;噪声暴露后,Mn-SOD在螺旋神经节的表达较对照组相应部位均显著增高;且顶部较底部的表达增强更为显著;③Mn-SOD活性测定:在正常情况下,顶部螺旋神经节的Mn-SOD活性与底部相比无统计学差异,噪声暴露后,Mn-SOD活性较对照组相应部位均有下降,且底部较顶部更为显著。结论 Mn-SOD在螺旋神经节顶、底部区域的表达分布差异,可能是噪声性聋高频听力易损性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neurogenin2(ngn2)和math6在不同时期小鼠内耳的表达变化,并初步探讨其对螺旋神经元发育的调控作用。方法本实验选取不同时期健康的BALB/c小鼠,以E12.5、E13.5、E14.5、E17.5、P1、P7和成年为观察时间点,应用real-time PCR、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ngn2、math6在耳蜗中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1)re al-time PCR结果提示ngn2在E12.5d呈高表达,随后在E13.5d表达量下调,直至成年呈低水平表达;math6在E12.5-P1都呈较高水平表达,其中在P1达到高峰,随后于P7至成年表达量下调。(2)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提示,在E13.5、E14.5和P1,ngn2和math6在螺旋神经节处(或螺旋神经元细胞核处)有不同程度的阳性表达;在成年期,math6在细胞核有弱表达,但ngn2几乎不表达,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ngn2在E12.5d表达呈高峰,提示其在有增殖能力的神经祖细胞中起作用;math6在E12.5d-P1呈高表达,提示其在神经祖细胞的增殖以及分化中其起重要作用;(2)ngn2和math6在耳蜗中表达的空间和时间模式的重叠和差异,提示它们在调控通路中可能受到共同的分子调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头孢菌素致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DITP)的相关特征。方法通过中国知网、万方、维普3大数据库,检索头孢菌素致DITP个例文献,进行一般情况、感染疾病、头孢菌素种类、用药前后血小板(PLT)变化、骨髓穿刺和凝血检测结果、临床表现、PLT恢复时间、临床转归等内容进行统计分析。对首次发现DITP的PLT计数和停药前的PLT计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0篇文献35例患者,男女之比为2:1,年龄均值(57.9±25.2)岁。涉及头孢菌素类药品14种,其中头孢哌酮类占48.6%。临床表现,无症状为51.4%,出血表现为48.6%。首次发现DITP时间为2min~11d间,其中≤1d、2d~4d、5d~7d和≥8d分别为39.4%、21.2%、27.3%和18.2%。首次检测停药为57.1%、第2次检测停药为37.1%、第3次检测停药为5.7%。首次发现DITP和停药前PLT计数的降低程度和检测值,均存在显著性差异(X2=8.231、P=0.004,t=3.878、P=0.000)。PLT恢复率97.1%、临床病死率2.9%。结论临床对头孢菌素所致的DITP普遍认识不足,早期识别DITP,对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A型肉毒杆菌毒素对豚鼠鼻黏膜腺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A型肉毒杆菌毒素 (botulinumtoxintypeA ,BTA)对豚鼠鼻腔黏膜腺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1 8只雄性豚鼠随机分为BTA组和对照组。BTA组左侧鼻腔以浸有 1 0U (0 .2ml)BTA的Merocel作用 1h ,对照组以生理盐水代替BTA。分别于用药后第 1周、2周、4周全麻下切取豚鼠左侧下鼻甲黏膜 (每组 3只 ) ,4 %多聚甲醛固定后石蜡包埋。切片行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 (TUNEL)和AB PAS染色。结果 BTA局部应用第 1、2周豚鼠鼻黏膜腺体及腺上皮中凋亡细胞显著增加 (P <0 .0 1 ) ,第 4周凋亡指数恢复正常。细胞凋亡主要发生在浆液腺。结论 BTA可诱导豚鼠鼻黏膜浆液腺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9.
大鼠嗅上皮神经干细胞的分离及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从新生及成年大鼠嗅上皮分离培养嗅上皮神经干细胞(NSC),研究其增殖及分化特性。方法:采用含10%胎牛血清的DMEM/F12(1:1)培养液,分离、培养生后第3天和硫酸锌原位创伤后6d的成年大鼠嗅上皮NSC,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染色鉴定培养的NSC及分化的特异性神经细胞类型,四甲基偶氮唑盐法(MTT)测定嗅上皮NSC的生长曲线及生长因子的影响。结果:从生后第3天和成年大鼠嗅上皮分离、培养出巢蛋白免疫反应阳性而细胞角蛋白免疫反应阴性,并能分化为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的NSC。生后第3天和成年大鼠嗅上皮NSC生存能力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细胞克隆形成率为0.05%~0.10%。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可以显著促进嗅上皮NSC的增殖。结论:从生后第3天和成年大鼠嗅上皮可培养出具有自我复制和多向分化潜能的NSC。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大鼠嗅球发育过程中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变化规律.方法:胚胎14 d,新生1 d (postnatal day, P1),P20及成年大鼠各10只,取嗅球以40 g/L多聚甲醛固定,石蜡包埋,连续切片. 采用TUNEL和免疫荧光染色方法检测大鼠嗅球中凋亡细胞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PCNA)免疫反应阳性细胞的分布. 结果: 在胚胎14 d和P1大鼠嗅球中,凋亡细胞广泛分布而PCNA免疫反应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室管膜周围区域,凋亡细胞和PCNA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在P20和成年大鼠嗅球中主要分布在小球层和颗粒细胞层. 嗅球中的凋亡细胞和增殖细胞随龄逐渐减少,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大鼠从胚胎到成体嗅球细胞凋亡和增殖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