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52篇
  免费   174篇
  国内免费   89篇
耳鼻咽喉   13篇
儿科学   31篇
妇产科学   26篇
基础医学   116篇
口腔科学   45篇
临床医学   531篇
内科学   392篇
皮肤病学   35篇
神经病学   84篇
特种医学   130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215篇
综合类   1041篇
预防医学   435篇
眼科学   48篇
药学   429篇
  7篇
中国医学   338篇
肿瘤学   97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72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85篇
  2018年   93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192篇
  2013年   136篇
  2012年   176篇
  2011年   163篇
  2010年   192篇
  2009年   201篇
  2008年   165篇
  2007年   177篇
  2006年   123篇
  2005年   150篇
  2004年   168篇
  2003年   148篇
  2002年   109篇
  2001年   121篇
  2000年   119篇
  1999年   125篇
  1998年   114篇
  1997年   104篇
  1996年   111篇
  1995年   74篇
  1994年   77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51篇
  1990年   43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17篇
  1977年   6篇
  1976年   4篇
  197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从民间草药哥兰叶中首次分离鉴定了7种成分:α-香树脂醇 (α-amyrin, 1)、β-香树脂醇 (β-amyrin, 2)、(-)-表儿茶素 [(-) -epi-catechin, 3]、异香兰酸 (isovanillic acid, 4)、原儿茶酸 (protocatechuic acid, 5)、胡萝卜苷 (daucosterol, 6)、β-谷甾醇 (β-sitosterol, 7).  相似文献   
992.
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梅玲  管晓阳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29):4180-4181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连续硬膜外持续镇痛用于分娩镇痛的疗效、时机选择及对母婴的影响。方法:以2007年7月~2008年10月自愿实行分娩镇痛的257例初产妇为观察组,以同期分娩的257例初产妇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的产程时间、镇痛效果、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及新生儿情况。结果:两组比较,观察组较对照组的镇痛效果明显,第一产程明显缩短,剖宫产率明显降低;阴道助产率、产后出血及新生儿Apgar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可加速产程,降低剖宫产率,减轻分娩疼痛,对母婴无不良影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无痛分娩方法。  相似文献   
993.
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症大鼠肠系膜微循环动态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了解脓毒症大鼠肠系膜微循环的动态变化及中药血必净注射液干预对其的影响. 方法 将150只Wistar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脓毒症组、血必净组及假手术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建立脓毒症大鼠模型,显微镜下实时观测脓毒症组、血必净组及假手术组大鼠肠系膜微循环毛细血管血流速度、血管管径和多核中性粒细胞(PMN)附壁数量在制模后即刻、12 h、24 h、48 h、72 h的动态变化.结果 制模即刻和制模后12 h、72 h 3组大鼠相同时间点的微循环毛细血管血流速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制模后24 h、48 h,3组大鼠毛细血管血流速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制模即刻3组大鼠相同时间点的微循环毛细血管静脉管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制模后12 h、24 h、48 h、72 h 3组大鼠微循环毛细血管静脉管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制模即刻3组大鼠肠系膜微静脉PMN附壁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制模后12 h、24 h、48 h、72 h 3组大鼠相同时间点的PMN附壁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脓毒症大鼠肠系膜血流速度减缓,微血栓形成,肠系膜微循环障碍;血必净注射液可改善脓毒症时肠系膜微循环功能,减少微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994.
护骨素(OPG)是一种分泌型糖蛋白和缺乏跨膜结构域的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成员,主要通过与NF-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结合而发挥骨保护作用.OPG不仅抑制破骨细胞生成,还抑制破骨细胞的骨吸收功能.各种上游因子如甲状旁腺激素、前列腺素、TNF、IL等最终均通过改变RANKL/OPG的比率而发挥作用,血清RANKL/OPG对早期类风湿关节炎的骨破坏具有预测作用[1].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研究RNA干扰沉默Twist基因对人膀胱癌T24细胞周期和增殖的影响.方法 体外构建Twist基因的shBNA表达载体,Li-pefectamin 2000介导转染膀胱癌T24细胞,采用RT-PCR和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特异性shRNA对Twist基因沉默效果,转染后采用MTT法检测shR-NA对细胞增殖的作用;应用PI单染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的改变.结果 Twist基因的shRNA表达载体有效下调Twist基因表达(P<0.05).与对照组比较,细胞增殖明显抑制(P<0.05);同时引起细胞G1期阻滞,RNA干扰后,G1期细胞从(48.17±1.62)%增加到(74.34±3.24)%(P<0.05),s期细胞从(33.71±3.54)%减少到(11.58±1.02)%(P<0.05).结论 Twist-shRNA表达载体可以特异高效地抑制膀胱癌T24细胞Twist基因的表达,从而调控肿瘤细胞周期,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构建抑癌基因TIP30的真核表达载体并进行序列测定.方法 从人正常肾组织中提取总RNA,采用RT-PCR技术扩增TIP30的基因编码区序列,将PCR片段定向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并进行序列测定.结果 提取人正常肾组织总RNA并经RT-PCR扩增后,产生特异性条带,位置在800 bp左右,与预期相符;pcDNA3.1-TIP30用BamH I和EcoR I双酶切后产生2条带,均与预定位置相符;TIP30基因编码区序列与GenBank登录号AF039103文献报道的序列同源性为100%,目的 基因与载体正确连接.结论 成功克隆了抑癌基因TIP30的基因编码区序列,并构建了其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TIP30,为后续转染和表达的实验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7.
对16例肢体毁损伤显微外科修复术后血小板增多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16例患者于术后第2天起血小板逐渐增多,术后14-21 d达到高峰值,术后28 d逐渐下降。为此,护理重点为肢体毁损伤修复术后监测血小板变化,根据患者病情做好综合治疗与护理,防止血栓形成及血管危象的发生。经治疗和护理,16例患者皆未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血管危象。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习惯性流产免疫治疗的方法。方法在我院诊断反复流产2次或以上患者80例,33例患者注射其丈夫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41例患者静脉输注国产免疫球蛋白。未经免疫治疗6例为对照组。结果74例中已有57例分娩出正常婴儿,13例现在继续妊娠监护状态,4例治疗失败行流产术。妊娠成功率为94.59%。对照组6例综合治疗50天至120天均失败。结论习惯性流产的患者应用主动免疫治疗安全可靠,效果显著,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的方法更方便。  相似文献   
999.
自Framingham研究提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以来.大量的研究认为.冠心病的发生并非单一因素所致,而是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往已有国内外众多大规模的流行病学研究和临床观察结果表明,高血压、血脂代谢异常、糖代谢异常、肥胖和吸烟是冠心病发病和死产的主要危险因素。但近年也发现了一些新的因素与冠心病的发生有关,现将研究资料较多的几种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00.
20世纪90年代护理领域悄然兴起了一门新兴的学科———循证护理。其新观点、新思维已渗透到护理的各个领域,打破了长期以来的以经验、直觉为导向的护理模式。1循证护理的概念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nursing,EBN),又称为实证护理或求证护理,是指将来自临床专家的研究、病人的愿望和现存的研究资源整合成为最好的证据,来制定病人的卫生保健计划[1]。吴秀云认为:循证护理是护理人员(包括护理管理及研究者)对护理过程中的现存实证(最佳证据)进行有意识地、明确地、审慎地确认和应用,将个人的临床知识技能与通过系统性的文献回顾与所获实证相结合,评估与分析证据,作为护理活动决策的依据的过程[2]。笔者通俗地理解为:循证护理是一种以病人为中心,根据个体的病情结合最新科研成果为其寻找最佳的护理。2循证护理的发展脉向1991年加拿大McMster大学护理系的Albadicenso教授提出了EBN,其观念迅速得到了普遍关注与研究,紧随其后1992年在英国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Cochrane中心,成立了Cochrane协作网,对医学文献进行系统评价,提高医疗保健干预措施的效率。1998年加拿大与英国共同创刊了《循证护理杂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