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9篇
儿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32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10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目的:以九分散为模型方,研究乳香、没药挥发油对方中所含生物碱类成分的经皮渗透行为,分析比较挥发油中促生物碱类经皮渗透的主要化学成分.方法:应用Franz扩散池法进行体外透皮实验,分析挥发油促生物碱类成分在小鼠皮肤内的经皮渗透性;采用GC-MS技术与主成分分析法比较乳香、没药挥发油中主要促渗作用的化学成分.结果:脂溶性生...  相似文献   
162.
目的 了解先天性心脏病(CHD)患儿疫苗接种的现状,为建立更完善的随访机制和制定针对性的宣教内容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对257例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心胸外科随访门诊登记建档的患儿家长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患儿基本信息、疾病相关信息以及疫苗接种情况。结果 253例患儿中在先心病治疗前按时接种疫苗的有86例(34.00%);不同年龄患儿的卡介苗、百白破疫苗等10种疫苗的接种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先心病治疗术后2个月开始接种的仅1例(0.3%),术后大于6个月开始接种的最多,占106例(41.5%),1岁以内先心病患儿的计划内疫苗接种率较低;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HD患儿术后疫苗接种情况在不同年龄(X2=76.52,P<0.01)、家庭年收入(X2=56.54,P<0.05);父母学历(取最高)(X2=53.04,P<0.01);专业指导接种(X2=47.53,P<0.01);接种后不良反应(X2=44.18,P<0.01);治疗后感染再住院(X2=13.31,P<0.05)6个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CHD患儿接受先心病治疗前后疫苗接种情况不容乐观,且严重低于正常水平,应加强对疫苗接种的宣教工作。  相似文献   
163.
中医外治法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是人类的智慧结晶,起源于早期人类在生产劳动及与自然和疾病的斗争中发现某些树枝、草茎采用熏蒸、涂敷、贴敷等外用方法使其直接作用于体表可发挥治疗疥疾、祛虫等功效,外治法由此形成。“凡病多从外入,故医有外治法”,外治法是中医外科最大的优势及特色所在,穴位贴敷法作为中医外治法之一,运用穴位具有通过经络沟通脏腑以调和阴阳的生理特点充分发挥中药外治法的优势。穴位贴敷法萌芽于早期社会,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完善于宋明时期,成熟于清代,期间各朝代医家对该法的探索、认识以及应用,使穴位贴敷法具备了较为成熟的外治理论。经现代研究证明,贴敷给药可避免肝首过效应以及对胃肠道的刺激,提高生物利用度,穴位贴敷是结合了中医中药与经络理论的治疗手段,可产生穴位的刺激与调节作用、药物的药效作用以及两者的叠加作用,对机体产生调节气血、平衡阴阳等多重影响,可广泛应用于疾病的治疗。该文通过查阅文献,从穴位贴敷法的应用概况、对皮肤免疫的影响、对神经-炎症机制的调节、与人体循环网络之间的联系及其剂型的发展等方面进行概述,以期为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4.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健康水平的不断提高,如何预防和延缓皮肤衰老备受人们关注。皮肤衰老与年龄、紫外线辐射、生活方式等有关,主要表现为皮肤松弛、皱纹、色斑等,因此亟待寻求中药及相关化妆品解决皮肤衰老问题。中药具有抗氧化、增强人体免疫、促进机体新陈代谢、调节内分泌等作用,现已成为抗皮肤衰老研究热点。通过综述皮肤衰老机制及中药抗皮肤衰老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今后抗皮肤衰老中药的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5.
目的 考察盐酸小檗碱对芍药苷体外经皮渗透行为的影响,筛选最佳促透条件并探索促透机制。方法 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法,选择适宜的供给液及接收液,探索盐酸小檗碱促进芍药苷经皮渗透的最佳促透条件及促透规律;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分子模拟探究促透机制。结果 选择20%乙醇-pH 7.4磷酸盐缓冲液(PBS)为接收液,盐酸小檗碱-芍药苷在pH 5.0的介质条件下透皮效果最佳,且在此条件下,高、中、低质量浓度的芍药苷与盐酸小檗碱配伍后,芍药苷的24 h累积透过量(Q24)分别增加了78.03%、44.73%、35.63%,其中高质量浓度配伍组中芍药苷的Q24与芍药苷单独给药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芍药苷透皮速率显著增加,促透比为1.74。促透机制研究结果显示,盐酸小檗碱可能使角质层整齐紧密堆积排列的叠瓦式结构松动,表面的褶皱明显增多加深;盐酸小檗碱可促进水溶性成分荧光素钠和脂溶性成分尼罗红在皮肤中的渗透,相应皮肤渗透量及渗透深度均有所增加。盐酸小檗碱可竞争性地与角质层脂质的头部结合,使芍药苷摆脱皮肤脂质氢键网络的束缚,进而促进芍药苷的经皮吸收。结论 芍药苷-盐酸小檗碱透皮的最佳pH值为5.0,盐酸小檗碱可促进芍药苷的经皮吸收,且具有浓度依赖性,促透机制可能为盐酸小檗碱通过调控角质层紧密连接易化皮肤转运阻力、影响皮肤通透性及竞争性与角质层脂质的极性头部结合进而促进芍药苷经皮渗透。  相似文献   
166.
目的:研究白头翁总皂苷-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微丸的生物利用度。方法:分别单剂量口服给药白头翁总皂苷和白头翁总皂苷-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微丸(200 mg/kg),采用LC-MS法测定大鼠血药浓度,根据大鼠体内血药浓度经时过程,计算相应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白头翁总皂苷和白头翁总皂苷-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微丸AUC分别为574.82和1776.32μg/(L·h)。结论:白头翁总皂苷制成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微丸后生物利用度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67.
目前,“肠道-器官”轴已成为研究的热点,肠道微生物在维持各个器官的健康方面变得越来越重要,其与各个器官的复杂综合的对话机制在越来越多的研究中被证实。皮肤作为人体最大的器官,是保护机体免受伤害的重要屏障,“肠道-皮肤”轴理论的提出,为肠道和皮肤之间建立了双向联系。皮肤疾病的发生与肠道微生物失调密切相关,其作用机制复杂,可通过免疫途径、代谢物途径及内分泌途径产生影响。在中医理论中记载“有诸内,必形诸外”,肠道与皮肤都属于中医肺系的范畴,皮肤的呼吸、排汗和肠道的通畅都与肺卫的宣肃关系密切。根据中医的辨证论治理论,肠道疾病和皮肤疾病应同时注重内部的根本调养和外部的对症治疗。该文就近十年“肠道-皮肤”轴的研究进行综述,并结合中医理论,阐述皮肤与肠道的关系及治疗手段,为皮肤及肠道疾病临床治疗及药物研发提供思路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