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57篇
  免费   401篇
  国内免费   127篇
耳鼻咽喉   14篇
儿科学   24篇
妇产科学   25篇
基础医学   207篇
口腔科学   45篇
临床医学   453篇
内科学   501篇
皮肤病学   29篇
神经病学   58篇
特种医学   77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308篇
综合类   1106篇
预防医学   737篇
眼科学   29篇
药学   259篇
  8篇
中国医学   423篇
肿瘤学   77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122篇
  2012年   134篇
  2011年   203篇
  2010年   145篇
  2009年   197篇
  2008年   194篇
  2007年   148篇
  2006年   139篇
  2005年   151篇
  2004年   159篇
  2003年   146篇
  2002年   144篇
  2001年   337篇
  2000年   277篇
  1999年   189篇
  1998年   111篇
  1997年   89篇
  1996年   77篇
  1995年   104篇
  1994年   80篇
  1993年   69篇
  1992年   49篇
  1991年   64篇
  1990年   65篇
  1989年   68篇
  1988年   49篇
  1987年   48篇
  1986年   38篇
  1985年   33篇
  1984年   25篇
  1983年   35篇
  1982年   47篇
  1981年   30篇
  1980年   18篇
  1979年   14篇
  1977年   12篇
  1962年   9篇
  1959年   17篇
  1958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71.
国内麻醉学专业人员利用网上资源日益增多,从浩如烟海的网络资源中精选与掌握核心信息源是一大难题.本文介绍国际权威搜索引擎,检索麻醉学网上信息.  相似文献   
72.
心电图正常的冠心病三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电图是诊断冠心病是最常用的方法.但亦有其局限性和假阴性,我科自1994年开始冠脉造影以来,发现3例冠脉造影 证实有冠脉狭窄而心电图正常患者,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病例1] 患者,男,47岁.两年来每遇冷风时自觉心前区憋闷不适感,可自行缓解,无明确的心绞痛发作,多次心电图检 查均未见ST-T改变.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年.查体:血压20/12.5 kPa,心界不大,心率76次/min,律齐.A2>P2.心电图 正常.心脏彩超未见室壁运动异常.血糖、血脂均正常.冠脉造影示:前降支不规则变细,中段可见50%狭窄,左旋支于边缘支 发出前有一长约0.8 cm的99%狭窄,边缘支发出后可见一长0.7~0.8 cm的90%狭窄,前向血流减弱;右冠状动脉第3段后 侧支发出前完全闭塞,远端血流不清.选择2.5 mm×20mm的球囊对左旋支的病变进行扩张,以2~6个大气压反复扩张7 次,持续时间13.5 min.即刻冠脉造影见扩张血管充盈良好.前向血流清晰.15 min后重复冠脉造影见扩张后的血管发生弹 性回缩,因而放置冠状动脉内支架.重复造影见左旋支充盈良好,病人自觉症状好.术后华法令抗凝.随访9个月,病人无心  相似文献   
73.
74.
被称为“第三类镇痛药”的金丝桃甙由安徽省医学科学研究所王选荣等从植物药黄蜀葵、照山白中成功提取。 金丝桃甙的研究始于20年前,当时,安徽医大一院口腔科用黄蜀葵花煎剂治疗口腔溃疡获得显著止痛效果。随后,他们开始了“黄蜀葵花化学成分的研究”。研究人员从中分离出5种黄酮单体,其中金丝桃甙含量为1.8%,为其主要功效成分。药理研究发现,金丝桃甙对实验动物的辐射刺激致痛、注射缓激肽致痛等有显著镇痛作用;制成药膜外用临床观察238例,总有效率达96.5%。其作用机制和现有的吗啡类、阿司匹林类镇痛药不同,它是…  相似文献   
75.
来自美国、芬兰、瑞典、冰岛和德国的科学家进行的合作研究显示,在人类第13对染色体上,可能存在着被称为“乳腺癌3”的新乳腺癌基因。 与乳腺癌有显著关系的另外两个基因——“乳腺癌1”和“乳腺癌2”已经被识别。科学家是在研究乳腺癌多发性家庭时发现这两个基因的。但研究也发现,这些家庭中有一些并没有“乳腺癌1”和“乳腺癌2”基因,却也出现了遗传性乳腺癌患者。 为解释这一现象,该国际研究小组首先对37名没有上述两种基因的乳腺癌患者的肿瘤组织进行了分析,确定问题可能与第13对染色体有关。然后,他们又研究了77 个芬兰、冰岛和瑞典的家庭,这些家庭都有非上述两种基因导致的乳腺癌患者,结果发现第13对染色体上可能存在新的乳腺癌基因。 科学家们已在第13号染色体上初步确定出一块区域,认为其中可能含有新的乳腺癌基因。接下来,他们计划进一步分离出“乳腺癌3”基因,并在全世界范围进行调查,以证实该基因的普遍性。科学家表示,确定这一基因将为医生提供诊断遗传性乳腺癌的新方法。 (摘自《健康报》2000年8月18日第1版)  相似文献   
76.
77.
78.
79.
粘膜炎莫拉氏菌致败血症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37岁,因畏寒、发热、腹泻、皮肤瘀斑伴神志不清一天入院.T40℃,P110次/分,R18次/分,BP9.0/6.0KPa.查体:头面部及四肢出现点状瘀斑,部分融合成1~3cm块状.粘膜无破溃及出血.浅表淋巴结不肿大.头颅CT未发现异常.WBC20.5×109/L,N0.82,L0.15,M0.03.  相似文献   
80.
患者,男,33岁,汉族。因左臀间断疼痛2年,加重并左腹股沟包块1月,于1998年10月入院。平素体健,无传染病史。1996年7月开始出现左臀部疼痛,间歇性发作,曾4次在不同医院住院治疗,分别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骨盆出口狭窄症、臀上皮神经炎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经理疗、局部封闭及抗风湿治疗,症状稍缓解,1998年9月出现低热和乏力,考虑“上感”,对症 处理1周,继而厌食、消瘦,左腹股沟处发现一包 块,行走困难。查体:发育正常,消瘦,心、肺、肝功 能正常,脊柱无畸形,诸椎间及椎旁无压痛及放射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