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1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26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4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6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61.
体重过低,又称消瘦,是由体内能量代谢异常造成的。和肥胖病一样,消瘦如不能得到有效地改善,不仅影响形体美,而且容易引起许多健康问题,如免疫力低下、月经不调、不孕、内脏下垂等。钱氏等[1]的前瞻性研究显示:体重过低是增加死亡率的危险因素。然而,目前医学界并未对体重过低引  相似文献   
62.
针灸调肝法在女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肝针灸法是以肝经穴位或与肝有关的穴位治疗疾病的一种特殊针灸疗法。《读医随笔》:“医者善于调肝,乃善治百病。”肝为藏血之脏,司血海,性喜疏泄条达,文献记载“凡脏腑十二经之气化,皆必藉肝之气化以鼓舞之,始能调畅而不病。凡之气结、血凝、痰饮、浮肿、鼓胀、痉厥、癫狂、积聚、痞满、眩晕、呕吐、哕呃、咳嗽、哮喘、血痹、虚损,皆肝气不能舒畅所致也”。女性疾病如月经不调、痛经、乳腺增生、子宫肌瘤、更年期综合征等产生无不与肝气不疏有关,古人曰“女子肝无不郁”,“五脏之病,肝气居多,而妇人尤甚”,“因女子以肝为先易于怫郁,郁而…  相似文献   
63.
神经症是最常见的一类精神疾病,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恐惧、强迫、疑病症状,或神经衰弱症状的精神障碍。据报道,国外神经症的患病率为12%~26%;国内1982年神经症的患病率为28·81%,占精神科门诊量的50%,占心理咨询门诊的57·2%~58·6%。世界卫生组织根据各国的调查资料推算,全  相似文献   
64.
作为中医学和针灸学理论的主要源泉之一,《黄帝内经》中关于针灸学的理论原则和具体方法的论述是极为丰富的,对整个学科的形成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贡献。笔者对《黄帝内经》中关于针刺法则的内容进行了研究,分别就针具选择、针刺治疗原则、刺法、针刺得气等几个问题展开讨论,以便对《黄帝内经》在针刺法则方面作简要总结,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5.
蒙昌荣  樊莉  符文彬  李勇 《辽宁中医杂志》2007,34(10):1455-1457
目的:探索腹针联合常规针刺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105例,采用PEMS3.1软件包实施随机分为腹针组、常规针刺组和联合组(腹针+常规针刺),其中腹针组针刺:中脘、关元、外陵、大横、下风湿点、气旁,留针30min后出针,常规针刺组取患侧内外膝眼、阳陵泉、梁丘、血海、膝阳关;联合组治疗同时应用前两组方法;每日针刺1次,每周治疗6次,共治疗4周,治疗前后应用Lysholm膝关节量表进行评分。结果:腹针组35例,显效8例,有效10例,进步1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1.4%;常规针刺组35例,显效7例,有效8例,进步1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8.6%;联合组35例,显效13例,有效16例,进步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1%;3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组治疗后Lysholm膝关节量表评分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腹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与常规针刺联合治疗具有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66.
目的:观察电子艾灸仪治疗胃脘痛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电子艾灸仪治疗胃脘痛,作为治疗组,并与温和灸组比较,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疗效标准评定疗效。结果:电子艾灸仪组与传统温和灸组疗效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电子艾灸仪可替代传统艾灸用于治疗胃脘痛,还有能恒温、安全、使用方便、不污染空气、同时可灸多个穴位的优点。  相似文献   
67.
目的 比较调神通络针刺法和中风常规针刺法对脑梗死后无认知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60例脑梗死后无认知障碍患者设定随机数字表,按1∶1比例均匀分组,命名为A组(调神通络针刺法),B组(中风常规针刺法).观察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CSS)、MBI以及安全性指标.对治疗结果采用意向性分析法(ITT).结果 两种针刺法都能明显改善中风患者的CSS、MBI(均P<0.01),两种针刺法之间对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现象.结论 调神通络针刺法能改善无认知障碍的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68.
针刺奇经八脉为主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4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针刺奇经八脉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82例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2组,在基本药物治疗基础上,治疗组采用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一般吞咽训练治疗.2组均每天治疗1次,每周6次,共治疗3周,以洼田氏饮水试验及录像吞咽造影评分为疗效评定指标.结果:痊愈率、总有效率治疗组为35.7%、90.5%,对照组为15.0%、75.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奇经八脉为主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9.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活血化瘀中药、康复训练联合方案治疗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用简单随机法将105例患者分为3组:针刺 中药治疗组(针药组)、中药组、基础治疗组各35例.各组均予常规康复及基础药物治疗,中药组加用活血化瘀中药,针药组加用针刺和活血化瘀中药.结果: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针药组总有效率93.5%,中药组84.8%,基础治疗组71.9%.日常生活能力指数(BI),针药组残疾率41.9%.中药组63.6%、基础治疗组75.0%.针药组疗效均优于中药组和基础治疗组.结论:联合治疗方案在改善中风患者的神经缺损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70.
目的:观察清脑通络方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证属肝热血瘀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38例TIA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63例,采用清脑通络方(处方:决明子、丹参、山楂、赤芍、川芎、水蛭)治疗;对照组175例,采用拜阿司匹林治疗。疗程为60天。主要观察1年内TIA发作频次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和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2组1年随访TIA发生频次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除对照组失眠症状外,其他症状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各项症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有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治疗后治疗组降低全血高切黏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清脑通络方能明显降低TIA发作,尤其在改善TIA患者临床症状方面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