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3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胃食管反流病根据其发病时的主症归属于中医"吐酸、呕吐、嗳气、胃痞、胃痛、噎膈、胸痹、哮喘"等范畴.本文就"八法"中"和、消"二法在中医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中的体现作一探讨."和法"体现于调和脾胃升降、调和脏腑生克制化、调和精神情志;"消法"体现于消食、行气、活血、祛湿化痰等诸多方面.鉴于疾病病因病机的复杂性和变化,在临床治疗上还要注意"和、消"二法与其他治法的配合使用,诸法合用又要权衡主次轻重.做到"圆机活法",灵活施治.  相似文献   
62.
目的评价通降和胃方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收集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患者12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3例和对照组63例,分别予以通降和胃方加减和奥美拉唑治疗,疗程8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的临床症状积分差别及内镜下食管黏膜炎症积分,评价通降和胃方加减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完成疗程各60例,治疗组治疗GERC的临床总体显效率为78.33%,对照组为43.33%,两者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改善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患者的咳嗽、嗳气症状上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改善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患者的反酸、烧心症状上比较,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降和胃方能够有效地改善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患者的的临床症状,且对咳嗽、嗳气症状的疗效优于奥美拉唑,提示通降和胃方在抗反流方面优势显著。  相似文献   
63.
目的:评价疏肝和胃方改善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ERD)主要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NERD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分别予疏肝和胃方和奥美拉唑治疗,疗程8周,观察两组主要症状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在改善胸痛、泛酸、反胃症状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改善胸痛、泛酸、反胃有效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疏肝和胃方疗效优于奥美拉唑。结论:疏肝和胃方能够有效改善NERD患者的主要症状。  相似文献   
64.
徐亭亭  张宇  程艳梅  朱生樑 《新中医》2017,49(7):187-189
正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ERD)是指出现不适的反流症状,内镜下未见黏膜损伤者,亦称为内镜阴性反流病,它是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一个亚型,占其发病率的50%~70%~([1])。主要临床症状包括:烧心、反酸、胸骨后烧灼感等食管症状及咽喉梗阻感、呛咳等食管外症状。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近5年内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率已经从2.5%~4.8%上升至5.2%~8.5%,上海的发病率为6.4%~([2~3])。目前西药治疗主要以质  相似文献   
65.
目的:从内脏高敏感角度探讨疏肝和胃方治疗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的可能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对照组、模型组、奥美拉唑组、疏肝和胃方组,每组12只。后3组均采用腹腔注射鸡卵清蛋白(OVA)基础致敏,并联合食管酸灌注的方法建立内脏高敏性大鼠模型;生理盐水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于第14天生理盐水灌注;疏肝和胃方组和奥美拉唑组分别予以疏肝和胃中药、奥美拉唑混悬液灌胃14 d,其他各组不予特殊处理。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各组大鼠脑、脊髓背角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成酶(ncNOS)及c-Fos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脑、脊髓背角ncNOS及c-Fos蛋白表达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P<0.05);疏肝和胃方组、奥美拉唑组脑、脊髓背角ncNOS及c-Fos蛋白表达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其中疏肝和胃方组ncNOS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奥美拉唑组(P<0.05),而c-Fos蛋白表达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疏肝和胃方能够降低食道内脏高敏感性,这可能与降低脑、脊髓背角ncNOS及c-Fos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6.
反刍综合征是一种以反复且毫不费力的餐后食物反流为特征性临床表现、以胃食管压力梯度逆转为最基本发病机制的消化系统疾病, 又称反刍障碍。该病的诊断主要基于病史, 必要时可结合食管功能检查。反刍综合征极易被误诊为胃食管反流病, 两者在临床上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本文通过对反刍综合征的临床特点进行总结与归纳, 以期为该病的早期识别与诊断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