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9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5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74篇
内科学   30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71篇
综合类   89篇
预防医学   3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46篇
  3篇
中国医学   51篇
肿瘤学   1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对改革后的口腔医学专业毕业考核的组织方式、评价形式和考生成绩进行分析,为进一步改革多站式考试提供参考。方法:对本科生临床实践技能采取多站式考试模式,用统计学软件对比分析临床实践技能与理论考核成绩的相关性;通过对多站式考试模式的学生感知度问卷调查、教师建议问卷调查,分析当前考核模式存在的问题。结果: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学生多站式与理论考核成绩相关性不大(r=0.244);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学生和老师认为多站式模式能客观全面考核医学生对临床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结论:多站式考试模式能可靠、有效的评价学生临床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02.
炎症性肠病患者的肠外表现(附20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了解炎症性肠病(IBD)患者肠外表现的发生情况。方法对1978-01~2003-12期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201例IB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年间共收治IBD患者201例,其中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182例,克罗恩病(CD)患者19例。IBD伴肠外表现发生率为20·9%(42/201),UC患者为21·43%(39/182),CD患者为15·79%(3/19)。女性显著多于男性(P<0·05)。UC患者年龄小于20岁者肠外表现发生率高(P<0·01),年龄大于50岁者肠外表现发生率低(P<0·01)。发生于UC活动期者占89·74%(35/39),而发生在缓解期者仅占10·26%(4/39);CD患者肠外表现均发生在活动期。肠外表现中关节、肌肉损害最为多见,其次为皮肤损害。侵犯泌尿系统、甲状腺及肝胆系统者罕见。伴有结节性红斑、坏疽性脓皮病及外周关节炎的患者多易合并其他种肠外表现。结论IBD患者伴有肠外表现者并非少见,女性年轻患者肠外表现发生率高,关节、肌肉及皮肤损害是IBD患者最多见的肠外表现,肠外表现的发生随IBD疾病活动性、疾病严重程度、病变范围的增加有增多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支气管管壁厚度与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安岳县人民医院2011—2013年住院COPD患者146例( COPD组),其中高危21例,轻度56例,中度35例,重度34例。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测量支气管管壁横截面的气道壁外径( D)和内径( L),计算管壁内径与外径比值( T/D),管壁面积占总气道总截面百分比( WA%),分析其与肺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COPD组与对照组T/D、W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COPD 组内比较,中度、重度 COPD 患者比轻度和高危组患者 T/D、WA%高,而轻度和高危组T/D、W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T/D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 FEV1)呈负相关( r=—0.564,P<0.05),WA%与FEV1呈负相关( r=—0.753,P<0.05)。结论中度和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支气管管壁厚度较轻度、高危及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厚,且增厚程度与气道阻塞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04.
目的区域阻滞镇痛因近年来超声技术临床应用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受到临床重视,常用方法包括胸椎旁神经阻滞、肋间神经阻滞和前锯肌平面阻滞等。其中前锯肌平面阻滞作为一种新兴的胸壁神经阻滞技术,逐渐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本研究主要探讨前锯肌平面阻滞在前外侧胸壁入路开胸患者围麻醉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01-01-2019-04-30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大连市中心医院实施开胸手术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性别、年龄、手术部位及麻醉时间接近的原则选择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患者均在全身麻醉双腔气管插管下实施手术治疗,术后静脉自控镇痛。围术期镇痛处理上,观察组实施前锯肌平面阻滞,对照组实施胸椎旁神经阻滞,统计两组脑电双频谱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和苏醒指标镇静评分(ramsay score,Ramsay)变化,比较两组疼痛数字评分(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统计并发症。结果麻醉停止后15min及30min,观察组BIS值分别为(64.3±6.3)和(93.3±10.3)分,均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的(55.8±5.9)和(79.9±9.1)分,t值分别为6.228和6.166,均P0.05。术后6h及术后24h,观察组Ramsay评分分别为(5.5±0.6)和(5.3±0.5)分,高于同期对照组的(4.3±0.5)和(4.4±0.5)分,t值分别为9.717和8.050,均P0.05。观察组术后6h、术后24h及术后48h,其疼痛NRS评分分别为(2.8±0.2)、(2.7±0.2)和(2.6±0.3)分,低于同期对照组的(4.6±0.7)、(4.3±0.6)和(4.1±0.5)分,t值分别为15.637,16.000和16.270,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5%,低于对照组的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51,P=0.022。结论针对前外侧胸壁入路开胸手术患者,实施前锯肌平面阻滞,可有效促进患者术后麻醉恢复,镇痛效果理想,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采用实时三维超声(RT-3DE)及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I)评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房形态和功能。方法 收集7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左心房内径指数将其分为左心房无扩大(NLAE)组(n=35)和左心房扩大(LAE)组(n=35),并收集35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应用RT-3DE检测最大、最小和收缩前左心房容积(LAVmax、LAVmin、LAVpre),计算左心房每搏输出量(LASV)、总射血分数(LAEF)、主动射血分数(LAaEF)和被动排空分数(LApEF)。采用2D-STI计算左心房壁的收缩期、舒张早期和晚期平均峰值应变率(mSRs、mSRe、mSRa)。比较3组间上述参数的差异,分析2D-STI与RT-3DE测量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NLAE组LAaEF、mSRa增高,LApEF、mSRs、mSRe降低(P均<0.05);与NLAE组比较,LAE组LAVmax、LAVpre、LAVmin、LASV、LAaEF、mSRa增高,LAEF、LApEF、mSRs、mSRe降低(P均<0.05)。NLAE组和LAE组中,mSRs与LAEF(r=0.70、0.77)、mSRe与LApEF(r=0.80、0.82)、mSRa与LAaEF(r=0.87、0.89)呈明显正相关(P均<0.01)。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房在重构前即已发生功能改变;RT-3DE和2D-STI技术可用于评价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房结构和功能。  相似文献   
106.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以中轴关节慢性炎症为主,并累及骶髂关节,主要表现为腰背痛的慢性病症.本病相当于中医学的"腰痛""龟背风""肾痹""竹节风""大偻"等范畴.<素问·痹论>云:"以冬遇此者为骨痹……骨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肾……肾痹者,善胀,尻以代踵,脊以代头."吾师苏励教授从医30余载,对<伤寒论>颇为推崇,勤...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评价未经治疗的侵袭性牙周炎(aggressive periodontitis,AgP)患者牙槽骨吸收状况并分析与牙槽骨吸收状况有关的因素,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对108例未经治疗的AgP患者[男45例,女63例;年龄≤25岁者34例(A组),>25岁者74例(B组)]进行吸烟状况和教育背景的问卷调查,并测量全口牙邻面位点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浅袋:PD=3、4 mm,中袋:PD=5、6 mm,深袋:PD≥7 mm);根据全口X线根尖片评价邻面牙槽骨吸收状况(轻、中、重度骨吸收).结果 实际共测量了2841颗牙.浅袋与轻度骨吸收(r=0.518,P=0.000)、深袋与重度骨吸收(r=0.366,P=0.000)均呈正相关;AgP患者男性轻、中、重度骨吸收牙数(分别为7.1±6.2、12.5±4.7、5.1±0.6)与女性(分别为8.7±6.3、12.9±4.8、4.2±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707、0.671和0.413);B组中、重度骨吸收牙数(分别为13.6±4.2、5.2±3.7)显著多于A组(分别为11.0±5.5、3.6±3.5),P<0.01;受过高等教育和未受高等教育者轻、中、重度骨吸收牙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为0.314、0.862和0.407);吸烟是重度骨吸收AgP患者的危险因素之一(OR=1.961).结论 AgP患者PD与牙槽骨吸收程度相关;年龄和吸烟是影响AgP患者牙槽骨吸收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8.
目的观察复方法莫替丁咀嚼片治疗酸相关性疾病引起的烧心、反酸等症状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阳性药物平行对照的试验设计,240例患者按1:l比例随机进入试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有症状时,先口服法莫替丁模拟胶囊1粒,后咀嚼复方法莫替丁咀嚼片1片。B组:有症状时,先口服法莫替丁胶囊1粒,后咀嚼复方法莫替丁模拟咀嚼片1片。无症状时,两组均于睡前先服用胶囊,后咀嚼片剂。试验药和对照药一日不超过2片或2粒。疗程7d。治疗前及治疗每天分别对烧心、反酸、上腹痛等症状进行评分,每剂服药后5、10、15、20、30、40、50、60、120min时进行观察。结果227例患者按方案完成研究,A组114例,B组113例。第l天:A组服药10min和15min后烧心症状的即刻缓解率分别为31.63%和4-4.90%,显著高于B组(P分别为0.0067和0.0370);A组服药后10-60min内各时间点反酸、上腹痛症状的即刻缓解率均显著高于B组(P均〈0.05);A组服药5min后总体症状的即刻缓解率为17.70%,至60min内各时间点总体症状的即刻缓解率均显著高于B组(P分别〈0.05)。第2—7天各症状的即刻缓解率与第1天类似。A组所有症状完全缓解时间在50min之内,治疗第1天和第2天,完全缓解时间分别为(46.57±27.39)min和(40.95±22.02)min,显著快于B组(P分别为0.0106和0.0062)。本研究发生不良事件7起,均在B组,A组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复方法莫替丁咀嚼片较法莫替丁胶囊更快速缓解酸相关性疾病引起的烧心、反酸、上腹痛等症状。  相似文献   
109.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联合应用依达拉奉和奥扎格雷钠,对照组单独使用奥扎格雷钠,疗程14 d,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Barthel指数(BI)为指标,评价疗效。结果治疗14 d后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3个月时治疗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优于对照组。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比单用奥扎格雷钠疗效好,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0.
胆管癌转移途径中,胆管腔内播散最少见,仅占4%左右,发生在乳头状腺癌[1].2006年7月至2008年5月我科收治2例原发胆囊癌腔内跳跃式转移至胆总管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