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1篇
特种医学   36篇
外科学   58篇
综合类   20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91.
目的评价动脉内接触性溶栓(intraarterial catheter directed thrombolysis,ICDT)联合球囊及支架成形术在亚急性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09年12月—2011年6月对13例(18处)亚急性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先行ICDT,再联合球囊及支架成形术,观察溶栓效果和血管再通情况。结果本组溶栓总有效率为94.44%。尿激酶用量(211.54±84.54)万单位;溶栓后缺血症状改善,肢体皮肤温度回升,静息痛有不同程度的好转,无垃圾脚发生。球囊及支架成形术后踝肱指数(ABI)由术前的(0.38±0.11)升高至(0.89±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ICDT能够溶解部分血栓,显露血管真正狭窄范围,减少支架放置数目,缩短支架长度,从而降低血管再狭窄风险及节约医疗成本。  相似文献   
92.
1病例资料 忠者,男,58岁。2天前无明显诱凶出现左下腹疼痛,无恶心、呕吐。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等,吸娴、饮酒史30年。实验室检查无异常。查体:脐刷偏左可触及一搏动性包块,  相似文献   
93.
患者 女 ,4 6岁。发现中下腹肿物 3年 ,增长迅速半年就诊。B超 :中下腹肿物 ,上至右肋缘下 ,下至耻骨联合下方 ,约 2 5cm× 2 0cm× 16cm大小 ,周边不规则 ,界限不清 ,回声不均匀。子宫、双侧附件显示不清。CT表现 :从耻骨联合上缘至第 1腰椎上缘层面可见一巨大囊实性肿物 ,实性部分约 4 .8cm× 5 .7cm× 6 .3cm大小 ,密度均匀 ,CT值约 35HU ,与囊性部分相连。囊性部分由 2个相连的厚壁囊肿组成 ,大小分别为 10 .4cm× 13.2cm×16 .0cm及 11.4cm× 13.3cm× 14 .4cm ,囊内密度不均匀 ,似有结节状、条带状略…  相似文献   
94.
背景:脑血管病的CT影像表现与中医辨病辨证的相关性研究属于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的范畴,是现代医学影像与传统中医相交叉的边缘性学科。目的:探讨CT影像表现与中医辨病辨证的相关性,评价CT在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中医辨病辨证中作用。设计:以诊断为依据的横断面研究。地点和对象:研究对象为解放军252医院神经科诊断为VD的患者30例,男18例,女12例。入选患者均在实施治疗方案之前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和CT表现对照。主要观察指标:VD患者中医辨证分型的4种类型:肾精虚衰型、心脾两虚型、痰浊阻窍型和淤血阻络型相应的头颅CT表现。结果:中医辨证以淤血阻窍型多见,CT表现以多发性梗塞灶者多见。CT表现在中医辨证(脑萎缩:淤血阻窍型2例,痰浊阻窍型4例,肾精虚衰型2例,心脾两虚型2例)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x^2=10.353,P=0.323)。辨病与中医辨证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x^2=9.931,P=0.356)。臆萎缩与室旁对称性片状低密度及蛛网膜下腔高密度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x^2=3.354,P=0.067),而多发性梗死灶与后两种表现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5.445,P=0.020)。结论:VD各证型中CT主要表现为多发性脑梗死。各种CT表现在中医各证型之间的出现频率差异不显著,但在辨病过程中CT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5.
患者男,63岁,突发双下肢持续性剧烈疼痛16h;10天前曾出现腰痛,伴随左下肢疼痛及间歇性跛行,逐渐加重;既往高血压40年,6年前患脑梗死,未遗留后遗症;吸烟、饮酒30年。查体:双侧股、腘、足背及胫后动脉搏动未触及,双下肢皮温低,双足轻度发绀,双下肢肌力1级,感觉减退。尿液呈酱油色。实验室检查: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1256U/L、乳酸脱氢酶2250U/L、α-羟丁酸脱氢酶1246U/L、磷酸肌酸激酶80 120U/L、肌酸激酶同功酶910 U/L,N末端脑钠肽  相似文献   
96.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ASO)发病率逐年增高,腔内成形术治疗LASO的近期效果满意,但中远期的再狭窄率较高。炎症反应参与了动脉硬化发生发展的全程,因此探讨炎症反应对LASO腔内治疗术后的影响,炎症因子对术后再狭窄风险的预测作用及如何通过控制炎症反应来降低术后再狭窄率,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就此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7.
患者男,40岁,主因"肺结核10年,间断性咯血1个月、加重1天,累计咯血量约1000ml"入院。RBC:2.5×1012/L,Hb:58g/L。胸部CT平扫示左上及左下肺结核(图1)。急行支气管动脉及其他责任血管造影,见左侧2支支气管动脉均增粗、扭曲,动脉晚期出现明显片状染色区(图2A),用明胶海绵碎屑进行栓塞;右支气管动脉与右上肋间动脉共干,发出分支与左侧交通(图2B),用同样的方法进行栓塞;逐个进行肋间动脉造影,发现左侧第7、8肋间动脉及左膈下动脉也为  相似文献   
98.
介入治疗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引起的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SSS)的介入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锁骨下动脉狭窄(10例)或闭塞(5例)的患者资料。采用经股动脉顺行穿刺或经肱动脉逆行穿刺方式开通,行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术。术后观察患者体征及并发症。结果技术成功率为100%(15/15),术后患者症状、体征消失,双上肢收缩压差由术前的(47.00±19.30)mmHg下降至(5.33±2.32)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造影示椎动脉血流转为正向血流。随访1~4年,未发现再狭窄。结论介入治疗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病变引起的SSS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9.
患者男,61岁,主因"右下肢间歇性跛行半年,双小腿发凉2个月"入院;跛行距离200m,休息5min可缓解;糖尿病史6年,无高血压、冠心病史。查体:双小腿及双足皮温降低,以右侧明显,双侧股动脉、腘动脉及足背动脉搏动减弱。实验室检查:甘油三酯2.86mmol/L,血糖6.7mmol/L。CTA及MRA:腹主动脉下段及双髂总动脉闭塞,上方管壁见附壁血栓,双髂外动脉以下血管显影良好(图1)。TASCⅡ分型:D级,  相似文献   
100.
颅内动脉瘤的比较影像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比较分析DSA、3D TOF MRA及CT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30例颅内动脉瘤均经血管造影和手术征实,所有病例均先后作CT、3D TOF MRA及DSA检查,对其影像学特征进行比较研究。结果:DSA显示全部瘤体,呈囊状、梭形局部突出影;3D TOF MRA显示28个动脉瘤(2个假阳性),4个未显示,其显示动脉瘤的敏感性为86.7%,假阳性为6.7%。CT显示瘤体及蛛网膜下腔出血提示动脉瘤者15例,占50%;无异常者8例,占26.7%。结论:DSA仍然是诊断颅内动脉瘤的金标准‘3D TOF MRA虽然是显示颅内动脉瘤的敏感方法之一,但对确定治疗方案价值低于DSA;CT敏感性较差,但可通过显示其间接征象提示动脉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