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26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2 毫秒
131.
目的以问题为中心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强调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探讨以问题为中心教学法在神经病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神经病学理论教学中,应用PBL教学法对学生授课,并由学生进行评估和问卷调查。结果多数学生赞成以问题为中心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认为前者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掌握与理解重点和难点。结论与传统教学法比较,PBL教学法更加适应现代医学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2.
背景:国内多采用药物治疗和高压氧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但存在疗程长,见效慢,花费高等问题。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前后神经元及细胞凋亡的变化。方法:将SD大鼠抽签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与干细胞移植组。制作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模型后,干细胞移植组在造模后第0,3,6,12,24,72小时及1周时脑内注射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照组不进行细胞移植;假手术组扎闭颈外动脉,用PBS代替细胞悬液。结果与结论:造模后3,6,12,24h干细胞移植组脑内神经元核心抗原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与假手术组(P<0.01),干细胞移植各组脑内神经元核心抗原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造模后0,3,6h干细胞移植组脑内细胞凋亡平均吸光度值明显低于对照组与假手术组及其他干细胞移植组(P<0.05),且移植后第1周明显低于第2,3,4周(P<0.05)。提示在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大鼠体内移植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增加成熟神经元数量,其机制与减少细胞凋亡有关;移植的最佳时机为发病后0~24h之间,细胞移植后的积极作用在第1周最明显。  相似文献   
133.
高原野外驻训条件艰苦,气候环境恶劣,生活条件差,特别是野战条件下,时效性要求高,机动性大,卫勤保障面临的难度更大.现将高原野外驻训卫勤保障的特色及对策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4.
目的 探讨6-羟多巴胺(6-OHDA)对大鼠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单胺类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递质及其合成限速酶基因色氨酸羟化酶(TpH) mRNA、多巴胺β羟化酶(DβH)mRNA和酪氨酸羟化酶(TH)mRNA的影响,及囊泡单胺类转运体(VMAT)功能抑制对上述物质的作用.方法 分别用不同浓度6-OHDA(25、50、100、200 μmol/L),不同浓度的VMAT功能抑制剂利血平(50、100、400、1600 nmol/L)与6-OHDA(100 μmol/L)作用于PC12细胞,于不同时间点(0、12、24、36、48 h)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细胞活性,酶联免疫(ELISA)法检测细胞内5-HT、NE、多巴胺递质,并用荧光实时定量PCR(RT-PCR)法检测TpHmRNA、DβHmRNA及TH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 (1)加入不同浓度的6-OHDA时,PC12细胞中细胞活性随6-OHDA浓度增加而下降,并随作用时间的延长浓度降低更加明显.而在100 μmol/L 6-OHDA组中,随着利血平浓度的增加,细胞活性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C12细胞中5-HT浓度随6-OHDA浓度增加下降不明显,但在同一浓度组中随作用时间的延长浓度降低明显,尤其在36 h时间点浓度最低.NE随6-OHDA浓度增加显著下降,并随作用时间的延长表达量降低更加明显.多巴胺浓度随6-OHDA浓度增加显著降低,但随作用时间的延长浓度变化不明显.100μmol/L 6-OHDA组中,随着利血平浓度的增加,5-HT、NE及多巴胺浓度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与对照组相比,加入不同浓度的6-OHDA时PC12细胞TpHmRNA、DβHmRNA及THmRNA表达随6-OHDA浓度增加显著下降,并随作用时间的延长表达量降低更加明显,而在100μmol/L 6-OHDA组中,随着利血平浓度的增加(50、100、400、1600 nmol/L),TpHmRNA(0.006±0.001、0.003±0.000、0.003±0.000、0.002±0.000),DβHmRNA(0.005 ±0.002、0.003±0.001、0.002±0.001、0.001 ±0.000)及THmRNA (0.005±0.002,0.003 ±0.001,0.002 ±0.001,0.001±0.000)表达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3.336、9.000、9.393,均P=0.000).结论 6-OHDA能诱导PC12细胞活性降低,诱导5-HT、NE、多巴胺递质浓度及TpHmRNA、DβHmRNA、THmRNA表达的降低,并呈剂量及时间依赖性,VMAT功能抑制加重上述变化.  相似文献   
135.
应用多重PCR方法检测大肠埃希菌O157:H8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研究一种快速、特异的检测大肠埃希菌(以下称大肠杆菌)O157:H7的复合PCR方法。方法 选用针对大肠杆菌O157:H7志贺样毒素Ⅰ、Ⅱ(SLT-Ⅰ、SLT-Ⅱ)和溶血素(Hly)基因的三对引物,在同一扩增体系中进行PCR,检测12株不同来源的O157:H7大肠杆菌及其它致病性大肠杆菌及沙门菌、志贺菌15株。结果 除质粒缺失株(933)外,其余11株O157:H7大肠杆菌均在361bp处有溶血素基因产物出现;而12株O157:H8大肠杆菌扩增后的两条志贺样毒素基因产物存在差异,其中6株在210bp、484bp处出现两条相应产物,3株仅有210bp一条SLT-Ⅰ基因产物,另3株仅有484bp的SLT-Ⅱ基因产物。其它致病性大肠杆菌及沙门菌、志贺菌的扩增结果均为阴性。结论 本复合PCR方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可迅速、有效地将O157:H7大肠杆菌与其它常见致病性大肠杆菌及沙门菌、志贺菌相鉴别,通过进一步研究有望应用于临床大肠杆菌O157:H7感染的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136.
目的 调查儿科护士共情能力现状并探讨其与职业倦怠感及职业生活质量的关系。方法 2021年2—3月对本省10所医院儿科护士220名进行问卷调查,采用人际反应指针量表(IRI-C)评价共情能力、职业倦怠量表(MBI)评价职业倦怠感、护士的工作生活质量(QNWL)量表评价职业生活质量。结果 最终获取有效调查对象211名,IRI-C量表总分为54.60±3.46分,条目均分2.48±0.80分,依据条目均分低水平35名(16.59%),中等水平117名(55.45%),高水平59名(27.97%)。不同年龄、职称、儿科工作年限、生育状况的护士共情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BI量表总分为64.49±5.50分,条目均分2.94±1.05分;QNWL量表总分155.68±12.48分,条目均分3.70±1.15分;不同共情能力水平的儿科护MBI、QNWL量表总分及条目均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提示,职业倦怠感与护士共情能力存在负相关性(r=-0.561,P<0.05),职业生活质量与护士共情能力存在正相关性(r=0.504,P<...  相似文献   
137.
目的 探究多巴丝肼、普拉克索联合治疗帕金森病(PD)的效果及对人帕金森病蛋白 2(PARK2)、 线粒体肌酸激酶 1A(CKMT1A)及神经轴突导向因子 1(Netrin-1)的影响。方法 选择 2021 年 7 月至 2023 年 6 月于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PD患者 108 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 54 例。对照组行多巴丝肼治疗,试验组行多巴丝肼、普拉克索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PD严重程度,认知功 能水平,睡眠障碍情况,血清PARK2、CKMT1A、Netrin-1 水平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统一PD评定 量表(UPDRS)各分项得分及总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简易智力状 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血清PARK2、Netrin-1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 血清CKMT1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巴丝肼、普拉克索联合治疗PD可缓解患者症状,提高其认知功能及睡眠质 量,改善血清PARK2、CKMT1A、Netrin-1 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