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7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19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8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97篇
内科学   36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86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32篇
综合类   108篇
预防医学   25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59篇
  1篇
中国医学   27篇
肿瘤学   6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4 毫秒
11.
目的:通过基于体素的形态学(VBM)和静息态能磁共振成像(rs-fMRI)研究为期5周的减重干预对女性肥胖患者的大脑结构与功能连接的影响。方法:通过饮食控制对16名受试者进行为期5周的干预,分别于干预前后对其进行脑区3.0T磁共振扫描。使用SPM12对数据进行预处理与分析,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减重后患者的体重指数等生理指标显著改善(P<0.05),左侧脑岛的灰质体积下降,右侧小脑髓质、钩回的灰质体积有所增加,且中央内侧和旁扣带回、左侧背外侧额上回、右侧中央前回和中央后回与左侧脑岛的功能连接升高。结论:饮食控制减重法可以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的灰质萎缩伤害,抑制患者胃肠道感觉或恢复味嗅觉异常加工以达到显著的减重疗效。  相似文献   
12.
全身磁共振成像(WB-MRI)对于晚期前列腺癌患者全身转移的诊断和评价治疗后反应有重要价值。但由于WB-MRI技术复杂度高,需要制定规范化的图像采集方案和报告标准,才能广泛推广应用。前列腺癌转移报告和数据系统(MET-RADS-P)是由泌尿外科、肿瘤学和影像学专家组对WB-MRI采集方案及标准化报告最低要求提出的建议,并提供了结构化报告的推荐模板。本文结合文献综述和自身应用体会对MET-RADS-P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皮质下脑卒中后手运动相关脑区正负网络连接的变化及与运动功能障碍的关系.材料与方法 对18例单侧皮层下脑卒中患者和18名性别、年龄完全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分别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检查.以左侧初级运动皮质(primary motor cortex,M1,对应病灶侧)内与手运动功能相关的区域为感兴趣区,基于体素水平的全脑功能连接方法 分析手运动相关的正网络和负网络;进一步基于感兴趣区水平的功能连接方法 分析正负网络内和网络间功能连接的变化;最后,将卒中患者异常的功能连接指标与上肢运动功能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卒中组与病灶侧M1功能连接显著大于对照组的脑区均在负网络内;而显著小于对照组的脑区均在正网络内;卒中组正负网络内和网络间的功能连接强度均显著降低;且病灶侧M1与负网络内同侧额中回的功能连接系数与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呈负相关(r=-0.735,P<0.01).结论 脑卒中后与手运动相关脑区的正负网络连接强度均下降.尤其是卒中组大于对照组的功能连接可能并非意味相关脑区的"功能代偿",而是反映了手运动相关脑区之间的负性功能连接降低,这将更有利于深入理解脑卒中神经作用机制并为康复干预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运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探究脑卒中皮质脊髓束(corticospinal tract,CST)扩散定量指标与运动功能的关系.材料与方法采集37例单侧皮质下脑卒中患者和30例健康被试的DTI数据,运用概率性纤维束成像追踪出健康被试的CST,获得健康对照组CST模板.基于健康对照组的CST模板测量两组被试双侧CST的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和平均扩散率(mean diffusivity,MD),进一步计算两组被试FA比率(FA ratio,rFA)、FA不对称性(FA asymmetry,FAasy)、MD比率(MD ratio,rMD)和MD不对称性(MD asymmetry,MDasy),用这六个扩散参数相关指标来评估脑卒中患者CST完整性损伤,并与患者"手+腕"及上肢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 Assessment,FMA)作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卒中组病灶同侧CST的FA、rFA显著降低(分别为t=-15.775,t=-11.111,P<0.001),FAasy显著增高(t=9.473,P<0.001);而MD、rMD显著增高(分别为t=9.553,t=7.733,P<0.001),MDasy显著降低(t=-8.941,P<0.001);病灶对侧CST的FA和MD均无显著变化(P>0.05).患者病程及病灶大小与各扩散指标间均无显著相关关系(P>0.05).卒中组病灶同侧CST的FA和rFA与"手+腕"及上肢FMA呈显著正相关(分别为r=0.342,P=0.038;r=0.479,P=0.003;r=0.343,P=0.038;r=0.482,P=0.003),FAasy与"手+腕"及上肢FMA呈显著负相关(分别为r=-0.353,P=0.032;r=-0.490,P=0.002).分步回归分析进一步发现,相较于病灶同侧CST的FA和rFA,FAasy与"手+腕"和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更加相关(分别为Beta=-0.353,P=0.032;Beta=-0.490,P=0.002).结论基于健康对照组CST模板测得的FA相关指标能反映CST结构完整性.FAasy与"手+腕"及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密切相关,或许可作为评估脑卒中患者手腕部和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医学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应该是:在满足阅览需求的前提下正确处理好读者与图书馆、馆员与馆员、读者与馆员之间的关系。在实际工作中要牢固树立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秉承“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服务宗旨,不断提升医学图书馆服务质量,以首都医科大学图书馆为例,探讨如何发挥医学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优势和服务优势,开展更适合医学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并对医学图书馆的服务改进提出一些想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蛋白a (LP-a)、同型半胱氨酸(Hcy)联合检测在冠心病诊治中的价值。方法冠心病患者121例,分别为稳定性心绞痛(Stable angina,SAP)45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P)38例、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38例;健康对照组58例。测定项目所用方法:LDL-C为酶直接法、LP-a为免疫透射比浊法、Hcy为循环酶法。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清LDL-C、LP-a、Hcy浓度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各亚组间,UAP组LDL-C、LP-a浓度与SA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Hcy高于S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LDL-C、LP-a、Hcy浓度明显高于SAP组与UA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各亚组内LDL-C、LP-a、Hcy三项联合检测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各单项检测的阳性率(P<0.05)。结论 LDL-C、LP-a、Hcy含量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及病情严重程度有关,三者联合检测可提高检测的阳性率,为冠心病的诊断、病情变化、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18.
19.
目的探讨用较小扫描范围的CT灌注成像检查对急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卒中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急诊接治的22例连续脑卒中患者,均在发病1~24 h行CT平扫和CT灌注成像检查。应用Z轴80 mm范围灌注参数,得出脑梗死核心区、半暗带的体积。计算半暗带/(半暗带+梗死核心区)比值。根据Z轴长度80 mm的CT灌注结果的治疗方案为基线,将较小覆盖范围获得的结果制定的治疗方案,计算较小范围灌注评价治疗的敏感性与特异性。结果当半暗带/(半暗带+梗死核心区)比值>0.2时,较小覆盖范围应用40 mm范围的CT灌注检查,可以准确评价梗死核心区与半暗带。结论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卒中患者,当半暗带/(半暗带+梗死核心区)>0.2时,40 mm的Z轴覆盖范围CT灌注成像能够对病灶的范围与性质做出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颅底骨折脑挫伤合并多发伤急诊救治的规范化方案和效果. 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的颅底骨折脑挫伤合并多发伤患者52例,设为观察组,给予优化、规范的救治方案;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的颅底骨折脑挫伤合并多发伤患者48例,设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存活情况及术后1年GOS预后情况. 结果 观察组实施确定性手术比例、开颅与有关专科联合一次性手术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死亡率分别为23.08%、41.67%(P<0.05);观察组术后1年恢复良好、轻度残疾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重度残疾、植物生存、死亡的比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颅底骨折脑挫伤合并多发伤患者病情危重,需要多专业高效配合,优化的救治流程整合了有限的资源,规范了急诊救治程序,从而提高了患者的手术效果,降低了术后死亡率,提高了术后生存质量,对其急诊救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