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5篇
  免费   97篇
  国内免费   54篇
耳鼻咽喉   27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58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81篇
内科学   89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6篇
特种医学   126篇
外科学   128篇
综合类   430篇
预防医学   222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184篇
  4篇
中国医学   215篇
肿瘤学   5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106篇
  2013年   95篇
  2012年   88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93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131篇
  2007年   111篇
  2006年   95篇
  2005年   84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61.
目的 观察氧化苦参碱(OM)联合贝伐珠单抗(BV)对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作用,并基于分泌型糖蛋白(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对OM调控BV引起的上皮间质转化(EMT)的机制进行探讨。方法 采用细胞增殖与活性检测(CCK-8)实验观察OM(0,0.5,1.0,2.0,4.0,8.0,16.0 mmol·L-1)及BV(0,0.25×10-4,0.50×10-4,1.00×10-4,2.00×10-4,4.00×10-4,8.00×10-4 mmol·L-1)联合后对MCF-7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侵袭小室法(transwell)和划痕损伤修复实验观察OM(4.0 mmol·L-1)与BV(2.00×10-4 mmol·L-1)联合后对MCF-7细胞侵袭与迁移能力的影响;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观察OM(4.0 mmol·L-1)与BV(2.00×10-4 mmol·L-1)联合后对MCF-7细胞增殖相关蛋白的影响,并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及EMT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OM(2.0,4.0,8.0,16.0 mmol·L-1)可呈浓度依赖性地抑制MCF-7细胞的增殖(P<0.05,P<0.01),而BV未表现出抑制MCF-7细胞增殖的作用,两药联合对MCF-7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与O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空白组比较,OM可显著减少MCF-7细胞的迁移距离和侵袭细胞数目(P<0.01),BV可明显增加MCF-7细胞的迁移距离和侵袭细胞数目(P<0.05,P<0.01)。与BV比较,联合后OM可显著抑制BV引起的MCF-7细胞的侵袭和迁移(P<0.01)。与空白组比较,OM及两药联用可明显抑制MCF-7细胞中与细胞增殖相关蛋白激酶B(Akt)和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ERK1/2)蛋白的磷酸化(P<0.01);OM及两药联用后显著降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中β-catenin,原癌基因(c-Myc),CD44,G1/S-特异性周期蛋白-D1(cyclin D1)蛋白表达(P<0.05,P<0.01);OM及两药联用可显著降低EMT中钙离子依赖的细胞N-钙黏蛋白(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蛋白表达,增加钙离子依赖的细胞E-钙黏蛋白(E-cadherin)的表达水平(P<0.01),BV组上述相关蛋白的表达相反(P<0.05,P<0.01)。结论 OM与BV联合后OM可通过有效抑制BV引起的Wnt/β-catenin通路激活逆转EMT机制发挥抗乳腺癌的作用。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27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及外侧壁骨折发生情况,末次随访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评价疗效。结果手术时间40~102(73.8±2.9) min,术中出血量30~200(80.0±10.1) ml,骨折愈合时间12~17(14.3±2.1)周。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24(15.45±7.36)个月。术中发生外侧壁骨折1例,术后发生防旋钉部分退出1例。末次随访髋关节Harris评分91~95(92.7±3.6)分。结论 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恢复快,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63.
王进  张志坚 《中国药房》2014,(8):705-707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血浆D-二聚体(DD)和抗凝血酶Ⅲ(AT-Ⅲ)水平的影响。方法:将52例AECOP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传统治疗组和疏血通治疗组,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传统治疗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疏血通治疗组患者在传统治疗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疏血通注射液6 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qd。两组患者疗程均为10 d。观察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及健康体检者的血浆DD和AT-Ⅲ以及所有患者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的变化,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AECOPD患者血浆DD显著高于健康体检者,AT-Ⅲ显著低于健康体检者,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疏血通治疗组与传统治疗组患者血浆DD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且疏血通治疗组显著低于传统治疗组,而AT-Ⅲ、FEV1均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且疏血通治疗组显著高于传统治疗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疏血通注射液用于AECOPD患者,可抑制血栓形成,改善凝血功能异常,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64.
2008年1月~2013年12月,作者在临床治疗风湿病时,针对血沉有不同程度增快,应用自拟降沉汤进行观察治疗288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究经皮微创空心钉张力带治疗髌骨C型骨折的疗效,为临床医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3月-2011年3月收治的6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经皮微创空心钉张力带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克氏针张力带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60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7-16个月,平均随访14个月,骨折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4.2个月。按Boatman膝关节临床评分标准评定,观察组优良率为93.3%;对照组优良率为90.0%。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经皮微创空心钉张力带治疗髌骨C型骨折有利于骨折复位,可以给骨骼以牢固、稳定的支撑,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改善血运和骨膜的生长与恢复。因此在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的情况来选定具体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6.
目的 研究丹参酮Ⅱ A对大鼠腹主动脉缩窄术后左室肥厚心肌的作用及一氧化氮的影响.方法 SD大鼠行腹主动脉缩窄术建立高血压左室心肌肥厚模型,术后4周将手术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未治疗左室肥厚(LVH)组、丹参酮低剂量组[10 mg/(kg·d),腹腔注射]、丹参酮高剂量组[20 mg/(kg·d),腹腔注射]及缬沙坦组[10 mg/(kg·d),灌胃],每组各8只.用药8周后通过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后壁、室间隔的厚度;取左心室组织检测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病理切片HE染色测量心肌纤维直径(MFD);硝酸还原法测定心肌组织NO的含量、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蛋白激酶C(PKC)蛋白的表达.结果 腹主动脉缩窄术后,SD大鼠血压明显升高,出现左心室肥厚.缬沙坦可降低大鼠的血压[(136±15)mm Hg]并减轻左心室肥厚.低剂量、高剂量丹参酮组与LVH组相比虽不能降低血压[(188±11)、(187±14)mm Hg vs(186±13)mm Hg,P>0.05],但能明显减低左室后壁、室间隔厚度、LVMI、MFD值(P<0.01),同时可使心肌的NO明显增加[(12.8±1.7)、(12.0±1.4)vs(5.8±1.1)μmol/g,P<0.01],心肌PKC蛋白的表达明显下调[(0.605±0.051)、(0.519±0.062)vs(1.291±0.117),P<0.01].结论 丹参酮对心肌肥厚的逆转作用是非血压依从性的,丹参酮Ⅱ A可能通过促进心肌局部NO的产生、抑制PKC蛋白的表达起到阻止、逆转高血压心肌肥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7.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常常发现许多老年人自己患高血压病多年却不知晓,只是在检查其他病时才被发现,对此,医护人员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向病人宣传控制高血压病的卫生知识,告诫病人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68.
目的] 通过调查和测量计算江苏省乳腺X射线摄影受检者乳房压缩厚度(compressed breast thickness,CBT)和腺体平均剂量(average glandular dose,AGD),了解江苏省乳腺X射线摄影的AGD分布情况及影响因素。 [方法] 抽样调查来自5 城市17 个医疗机构中17 台次340 个乳腺X射线摄影的曝光参数,使用X线质量控制检测仪测量其入射体表空气比释动能(entrance surface air kerma,ESAK)。使用国际通用方法计算AGD,并分析其与CBT等因素的关系。[结果] 在江苏省抽取的340 个乳腺X射线摄影参数中,AGD均数为1.66 mGy。CBT 服从正态分布,均数和标准差分别为4.22 cm和1.12 cm。两种不同体位的CBT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81,P 〈 0.05),两种体位的AG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91,P 〉 0.05)。 [结论] CBT 可能通过不同机制影响AGD水平,可为建立适合我国乳腺X射线摄影受检者剂量指导水平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9.
目的:测量与分析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的泄漏辐射水平,探讨使用剂量分布仪等剂量扫描装置检测加速器泄漏辐射水平。方法:依据国家标准“电子加速器放射治疗放射防护要求”中提供的方法,以一台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为对象,使用IBA公司生产的Startrack型剂量分布仪对该加速器M区域内X射线泄漏辐射进行检测分析。结果:M区域内X射线泄漏辐射与最大吸收剂量点比值为0.07%,平均吸收剂量与最大吸收剂量比值为0.04%。结论:研究探讨使用剂量分布仪等剂量扫描装置进行加速器的X射线泄漏辐射检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0.
徐志斌  王进 《山东医药》2014,(10):52-53
目的:探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延迟开放引流管对失血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4例同期初次接受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延迟组30例,常规组34例,均于手术结束前放置18号硅胶引流管。延迟组术毕松开止血带后即刻关闭引流管,术后4 h开放;常规组术后一直通畅引流。两组均于术后引流量<100 mL/d时拔出引流管。比较两组术后引流量、术后24 h血红蛋白水平,伤口愈合及膝关节功能康复情况。结果延迟组术后总引流量及血红蛋白下降值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及早期膝关节功能评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延迟开放引流管对减少术后出血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