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8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6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0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67篇
内科学   17篇
神经病学   35篇
特种医学   19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139篇
预防医学   36篇
药学   49篇
中国医学   71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针对糖尿病低血糖产生的原因及其对应的护理干预,对糖尿病人进行健康指导,从而减少或防范低血糖的发生,及时纠正低血糖,改善和提高糖尿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2.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ex vivo retrovirus-mediated gene transfer therapy with acid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aFGF) in the management of traumatic brain injury. Methods: PLXSN-SPaFGF, a recombinant retroviral vector expressing biologically active aFGF was constructed and transfected into cultured embryonic astroglial cells which were injected into the surrounding areas of the contusion in the rat left parietal cortex. From 3 d to 1 month after the implantation, the survival of and aFGF gene expression in the implanted astroglial cells were examined, and neuronal apoptosis and rat motor function impairment evaluated. Results: The implanted aFGF-transduced astroglial cells survived and expressed aFGF mRNA and protein evidently at 3 d after grafting. The number of and aFGF gene expression in the astroglial cells increased remarkebly 7 d and decreased to some extent 1 month after the implantation. There were significant aFGF mRNA and protein expression in the neurons surrounding the contusion at 7 d that decreased to relatively low levels 1 month after the implantation of aFGF-transdued astrocytes. Diminished neuronal apoptosis (P<0.05) and significantly improved in the previously impaired motor function (P<0.05) of the rats were observed from 7 d to 1 month after the implantation. Conclusion: This experiment successfully conducted ex vivo aFGF gene transfer therapy in traumatic brain injury which proved to be effective in rescuing injured nerve cell from death and enhancing recovery of neurological deficiency.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甲羟戊酸(MVA)促进人类肾小球系膜细胞(HMC)增殖中,细胞外信号调控蛋白激酶1/2(ERK1/2)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通路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HMC根据不同的处理因素分为正常对照组、MVA组(100nmol/L)、MVA(100nmol/L)加PD98059(50μmol/L)组即MVA加PD组,以不含干预因素正常培养细胞为对照组,分别于干预后12、24h收集各组细胞,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P-ERK1/2、Bcl-2、Bax蛋白的表达。结果①p-ERK1/2蛋白的表达:MVA组在各个时间点的表达均明显上调,且随时间延长,蛋白表达增加(P〈0.05);而MVA加PD组在各个时间点的表达均无明显变化(P〉0.05)。②Bcl-2与Bax蛋白的表达:MVA组与MVA加PD组在各个时间点Bcl-2蛋白表达均明显上调,且随时间延长表达增加(P〈0.05);而各个时间点Bax蛋白的表达均明显下调(P〈0.05);但随时间延长,MVA组表达下降(P〈0.05),而MVA加PD组表达下降不明显(P〉0.05);③Bcl-2/Bax:MVA组与MVA加PD组在各个时间点均升高,且随时间延长Bcl-2/Bax升高(P〈0.05);而在各个时间点,MVA加PD组较MVA组Bcl-2/Bax明显下降(P〈0.05)。结论MVA可通过Ⅱ水1/2信号转导通路促进HMC增殖;ERK1/2信号转导通路促进HMC增殖可通过上调Bcl-2及下调Bax的表达,并最终通过上调Bcl-2/Bax而实现。  相似文献   
104.
特重型颅脑损伤35例临床救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3-5分的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伤情危重,死亡率高。如何提高其救治水平一直是神经外科致力探索的重点之一。我院2001年3月~2006年8月对35例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进行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取得了一定效果,现报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5.
刘成华  王清华 《河北医学》2001,7(6):527-527
由 1998年 9月至 1999年 9月份 ,我们将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 (米索 )与钳刮术联合应用于大月份流产 (孕 11~ 14周 )取得良好效果 ,体会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自 1998年 9月至 1999年 9月份 ,对自愿要求流产而无流产禁忌症的健康妇女 6 0人 ,妊娠 11~ 14周 ,年龄最小 15岁 ,最大 4 3岁 ,平均 34岁。初产妇 4 5例 ,占 75% ,经产妇 15例 ,占 2 5%。1.2 给药方法 :米非司酮 2 5mg每日 3次口服 ,连服2d ,总量 150mg ,服药前后 3h空腹 ,嘱第三早晨 7点 30分空腹来院 ,行米索 0 .6mg顿服。在口服米非司酮其间 ,嘱患者如有…  相似文献   
106.
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多采用血管扩张剂治疗,远期效果不满意。近几年来我科采用了川芎酊离子导入加超短波电疗法综合治疗,观察临床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60例患者均根据临床表现、体征及X线检查确诊为椎动脉型颈椎病并随机分成两组,物理治...  相似文献   
107.
吕雅萍  王清华 《海南医学》2010,21(23):149-150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置管,其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导管。因其留置时间长(7d至1年)、保护患者外周血管、减轻患者痛苦、可由护士独立操作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8.
109.
目的:对澡酸盐敷料的特性及临床应用进行探讨,以期为临床创面愈合提供更好的生物敷料。 方法:由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Medline数据库、万方数据库、Science Direct 数据库、Ei数据库1960-01/2009-10期间相关文献,检索词为“澡酸盐,敷料,临床应用,dressing,alginate”,纳入澡酸盐特性及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排除重复及Meta分析类文献。并手工查阅相关书籍。 结果:共检索到65篇相关文献,17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48篇文献为重复或Meta分析。藻酸盐是由海带中提取的天然多糖碳水化合物,而藻酸盐敷料是从海藻中提炼的柔软无纺织纤维,它含有85%天然藻酸盐纤维,15%的羧甲基纤维素纳。它的主要功能是吸收渗出液,形成凝胶,与渗液发生Na+/Ca2+离子交换。藻酸盐敷料的出现,为患者带来了福音,目前在压疮的处理、肛瘘的护理、造口护理、糖尿病足护理等方面都得到了广泛的临床应用。与传统敷料比较,藻酸盐敷料感染率较低,其原因,一是其密闭性好,与外界隔绝;二是可促进局部血管增生,增加血液供应,治疗效果显著提高;三是潮湿、微酸环境有利于中性粒细胞发挥作用,增强局部杀菌能力,降低感染发生率。这类材料还可用于腹部手术术后伤口愈合,脓肿切开引流术后伤口的应用等。 结论:澡酸盐湿性敷料可以提供最适宜伤口生长的湿润环境,保留渗出液中的活性物质并促进活性物质的释放,有利于坏死组织的溶解和组织细胞的增殖分化及上皮细胞的移行; 同时使伤口内微循环保持低氧状态,刺激新生毛细血管的生长 ,促进肉芽组织的生长。 关键词:藻酸盐敷料;临床应用;生物材料;湿性敷料;创面愈合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0.03.037  相似文献   
110.
目的:对桂枝茯苓丸制剂及含药血清的指标性成分进行检测,为桂枝茯苓丸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桂枝茯苓丸制剂及含药血清芍药苷、肉桂酸、丹皮酚。结果:桂枝茯苓丸制剂中三种成分均可检出,含药血清中检出肉桂酸、丹皮酚成分,未检出芍药苷成分。结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可以检测出体内、体外桂枝茯苓丸制剂中的指标性成分,方法简单、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