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9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26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调查黑龙江省高寒地区官兵骨科住院疾病谱,为军队骨科疾病防治及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提供依据。方法调阅我院骨科2012年1月-2016年12月部队伤病员住院病历,按国际疾病分类(ICD10)进行统计并制成Excel表格,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分析。根据不同疾病数量占比、人群、类别、年龄不同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收集病例3065人次,年平均收治住院官兵约为631人次,实际治疗613人次。2012年全年收治人数最少,为530人次,2016年收治最多,为815人次;近5年收治患者人数整体呈上升趋势。导致寒区官兵住院的疾病排名前列的是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膝关节损伤、滑膜炎、筋膜炎、上肢骨折(掌骨、指骨、腕骨)、下肢骨折(胫腓骨、跖骨、跟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急性腰扭伤、腰椎骨折、踝关节损伤、肩周炎。结论根据驻黑龙江省高寒地区骨科住院军人疾病谱特点,为寒区医院骨科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提供依据和保障,搞好相应健康宣教工作,有助于保障官兵健康,增强寒区部队官兵战斗力。  相似文献   
22.
本院自2001年1月~2002年10月对59例脊柱后凸畸形病人采用全脊椎截骨通用脊柱内固定系统(USS),疗效满意.将有关护理特点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全脊椎楔形截骨矫正术后并发应激性溃疡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矫正术后并发应激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5例患者,经去除应激因素、胃肠减压、全身支持等综合治疗后,均得到了临床治愈.无死亡病例发生.结论: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矫正术后并发应激性溃疡是一种严重并发症.对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消炎药物患者,围手术期应预防性使用胃粘膜保护剂及抑制胃酸分泌药物,防止应激性溃疡的发生.  相似文献   
24.
成人脊柱后凸畸形后路全脊椎截骨矫形手术120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成人脊柱后凸畸形后路全脊椎截骨矫形手术方式。[方法]通过后方入路经双侧椎弓根、椎体行楔形截骨,直到椎体前缘皮质下,并行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结果]共手术矫正后凸及侧后凸畸形1 200例,其中男938例,女262例;发病时间5.6~28年,平均11.6年;年龄15~52岁,后凸畸形时间2.5~26年,平均7.3年。后凸病因: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720例;脊柱压缩性骨折246例;脊柱结核132例;先天性脊柱后凸畸形59例;休门氏病后凸43例。最高截骨平面T9水平,单病例最多截骨达4处,平均截骨2处,一处椎体截骨时间平均30 min,出血约100 ml,术中脊髓和神经根保护安全。[结论]成人脊柱后凸畸形后路全脊椎截骨矫形手术截骨规范充分、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脊髓和神经根保护安全、截骨创面对合紧密、利于截骨创面愈合。适用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脊柱后凸畸形截骨矫正手术,显著降低术中和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25.
目的 通过测定红光照射后大白兔组织内ATP等相关能量物质含最的变化,探讨红光照射对机体抗疲劳的影响.方法 将大耳白兔42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14只,一组为对照,不照射红光;其余2组进行红光照射,每日照射1次,每次照射3 h.分别连续照射1周(照射1组)或2周(照射2组)后取心肌、肝脏和骨骼肌组织检测NAD、AMP、ADP、ATP含量,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红光照射后,各照射组与对照组比较各脏器中的能量物质的含量都有所增高,其中照射2组心肌、骨骼肌的NAD、AMP、ADP、ATP的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 红光照射可明显提高组织内ATP等相关分子含量,ATP的合成有显著提高,红光照射能提高机体抗疲劳的能力.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寻一种对脊柱稳定性影响较小的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脑瘫肢体痉挛。方法:采用双侧连续开窗式行双侧L1~S15个节段的椎板间开窗,将L2~S1神经根后根分开、分束,将阈值较低神经束切断。结果:痉挛解除率为90%,功能改善率为75%。结论:双侧连续开窗式SPR可保留椎板、棘突及韧带,保持脊柱稳定,解除痉挛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7.
目的 :采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SPR )治疗成人脑外伤后下肢痉挛 16例 ,进行步态分析及诱发电位研究。方法 :手术前后进行步态分析及诱发电位测定 ,将痉挛下肢的L2 ~S1的脊神经后跟进行分束 ,将阈值较低神经束切断。结果 :痉挛解除率 90 % ,功能改善率 80 %。步态分析及诱发电位测定均有显著差异P <0 .0 1。结论 :SPR能有效治疗成人脑外伤后肢体痉挛。 47例 6年随访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8.
脑瘫是常见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障碍综合征 ,以痉挛性肢体瘫多见 ,约占 6 0 %以上 ,肌张力增强以下肢为重。 1978年意大利学者Fasano[1] 采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SPR)进行治疗 ,取得明显疗效。之后 ,国内许多学者也相继对此有所报道 ,并对方法进行了改进[2 ,3 ] 。自 1997年 8月~ 2 0 0 0年 8月 ,作者采用开窗式SPR手术 +局部矫形手术 +康复训练的程序化方法治疗此类病人 2 8例 ,取得满意疗效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本组 2 8例 ,男 19例 ,女 9例 ;年龄 5~ 15岁 ,平均 9.6岁。有窒息史者 14例 ,有早产史者 7例。肢体…  相似文献   
29.
目的 通过观察红光照射后动物肝脏、骨骼肌及血液中ATP含量的变化,研究红光照射对抗疲劳能力和耐力的影响.方法 大耳白兔1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红光照射1周组(B组)和红光照射2周组(C组),每组6只.A组不接受红光照射,B组和C组分别接受红光照射1周和2周,每天1次,每次3h.处理完毕后采动物耳血,并在全麻下切取肝脏及骨骼肌,检测血、肝脏和骨骼肌内的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一磷酸腺苷(AMP)、二磷酸腺苷(ADP)、三磷酸腺苷(ATP)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动物血液、肝脏和骨骼肌内的NAD、AMP、ADP、ATP含量均明显增高.结论 红光照可明显提高肝脏及骨骼肌内ATP及其相关因子的含量,增加ATP的合成,从而能有效提高机体的抗疲劳能力.  相似文献   
30.
采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治疗成人脑外伤后下肢痉挛16例,并对47例术后6年病人进行随访。16例患者术前3天进行步态分析及诱发电位测定,将痉挛下肢的L2-S1的脊神经后根进行分束,以电刺激仪测定阈值,将阈值较低的神经束切除。结合肌张力、肌力、体重及肌群功能对神经根切断比例进行量比,均小于30%。16例随访4年,痉挛解除率为90%,功能改善率为805。术后步态明显改善(P<0.01)。手术前后诱发电位测定支持肌张力调节的“大、小环路”理论,47例术后6年随访结果疗效满意。提示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能较有效的治疗成人脑外伤后肢体痉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