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8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张琪教授从事中医内科疑难病研究多年,尤其对于神志病的治疗具有真知灼见,以疗效持久显著而闻名,笔者有幸随师问诊,受益良多,现将导师治疗神志病学术思想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02.
激素抵抗性肾病综合征是肾病综合征的特殊类型,指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经过强的松标准疗法(成人1mg/kg/d,连续治疗8周)无效者。又称激素治疗无效型。其病理类型多为膜增殖性肾炎、晚期膜性肾病、晚期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临床治疗相当棘手,处理不当可迅速恶化为慢性肾功能衰竭[1]。肾衰3号颗粒剂是导师张琪教授经验方[2],2000年10月~2004年10月,在黑龙江省中医肾病中心用于治疗本病35例,并设对照组30例对比观察,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标准所选病人均依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分型标准[3]诊断为肾病综合征,并按照激素标准方案(强…  相似文献   
103.
肾衰3号颗粒剂治疗肾性贫血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肾衰3号颗粒剂对肾性贫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8例肾性贫血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58例,和对照组(B)组30例。B组口服福乃得,A组服用肾衰3号颗粒剂,疗程为2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PLT)、血浆白蛋白(ALB)、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以及静息状态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的变化。结果:A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B组(P〈0.05);同时能减少Scr、BUN,与B组比较(P〈0.05)差异显著;提高Hb,ALB、HDL、PLT、HCT与B组比较(P〈0.05);降低TG、TC、LDL,与B组比较(P〈0.05),同时对SBP、DBP无明显影响。结论:肾衰3号颗粒剂治疗肾性贫血,又能保护肾功能,延缓肾衰恶化。  相似文献   
104.
益肾和血汤治疗IgA肾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益肾和血汤对IgA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9例IgA肾病慢性迁延期患者,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1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口服益肾和血汤,疗程为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病人症状、体征、蛋白尿、血尿、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内生肌酐清除率(Ccr),以及免疫球蛋白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4%,对照组56.5%,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同时益肾和血汤能明显改善病人症状,降低蛋白尿,血尿;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益肾和血汤治疗IgA肾病,疗效显著优于西药组。  相似文献   
105.
目的:研究扶正祛风方对膜性肾病(MN)模型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信号通路及足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的影响,探讨其保护足细胞的分子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造模组,造模组经阳离子化牛血清白蛋白(C-BSA)诱导构建MN模型后分为模型组、氯沙坦钾组(0.05 g·kg-1)及扶正祛风方高、中、低剂量(41,20.5,10.25 g·kg-1)组,给药4周。给药0,2,4周检测24 h尿蛋白(24 h-Upro)水平;给药4周后检测尿素氮(BUN)及血肌酐(SCr)水平,肾组织经苏木素-伊红(HE),马松(Masson),过碘酸-六胺银(PASM)染色后光镜观察病理改变,透射电镜观察肾小球基底膜(GBM),足突改变;免疫组化(IHC)观察足细胞EMT标志物结蛋白(Desmin)的分布及表达强度;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及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分别检测肾组织TGF-β1,Smad2/3,磷酸化Smad2/3(p-Smad2/3),Smad7,Desmin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24 h-Upro,BUN,SCr水平显著升高(P<0.01),免疫复合物沉积升高,GBM增厚和足突融合明显,Desmin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TGF-β1,Smad2,Smad3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Smad3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扶正祛风方各组及氯沙坦钾组24 h-Upro,BUN水平降低(P<0.05),扶正祛风方中剂量组血SCr水平降低(P<0.05),扶正祛风方各组及氯沙坦钾组肾小球上皮下免疫复合物沉积减少,GBM增厚和足突融合减轻,扶正祛风方高、中剂量组和氯沙坦钾组Desmin在基底膜的表达强度降低;扶正祛风方中剂量组肾组织TGF-β1和p-Smad2/Smad2 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Smad7 mRNA及蛋白表达升高(P<0.05),扶正祛风方高剂量组p-Smad3/Smad3 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P<0.05),扶正祛风方高、中剂量组及氯沙坦钾组肾组织Desmin 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扶正祛风方可能通过抑制TGF-β1/Smad信号通路激活介导的足细胞EMT实现MN足细胞保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按原发病不同对早中期慢性肾衰竭进行中医症状学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所收集的病例资料建立数据库,综合分析中医症状特点.结果 慢性肾炎所致早中期CRF前10位症状以腰酸膝软最多,其后依次为夜尿频多、急躁易怒、倦怠乏力、腰痛、畏寒肢冷、口干咽燥、失眠、胸闷心悸,最少为肢体困重.高血压所致早中期CRF前10为症状以夜尿频多最多,其后依次为腰酸膝软、倦怠乏力、腰痛、口干咽燥、皮肤瘙痒、面色晦暗、失眠,最少为畏寒肢冷和急躁易怒.结论 慢性肾衰竭早中期,肾虚症状(腰酸膝软、夜尿频多)普遍存在,慢性肾炎所致慢性肾衰竭早中期以腰膝酸软最为常见,高血压病所致慢性肾衰竭早中期以夜尿频多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107.
108.
为研究温阳清利方对难治性慢性肾盂炎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及远期疗效,将62例中医辩证属于气阴两虚、膀胱湿热、肾阳虚衰并存的难治性慢性肾盂肾炎患者,随机分为温阳清利方治疗组和三金片对照组,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两组治疗前后CD3、CD4、CD8、CD4/CD8比值的变化,并观察完全治愈率、治疗失败率、复发再发率。结果:①温阳清利方组治疗后CD3、CD4、CD4/CD8比值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CD9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三金片组CD3、CD4、CD8、CD4/CD8比值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②温阳清利方组的完全治愈率明显高于三金片组,而治疗失败率、复发再发率明显低于三金片组(P<0.05)。表明。温阳清利方能明显改善难治性慢性肾盂肾炎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减少其反复或再发,具有良好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索补脾肾泻湿浊解毒活血法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作用机理。方法:以补脾肾泻湿浊解毒活血法组成中药方剂,对腺嘌呤所致慢性肾功能不全大鼠进行治疗,另以西药组(包醛氧淀粉)、病理组、正常组为对照组,观察大鼠肾脏组织病理学和酶组织化学的变化。结果:肾小管平均直径病理组>西药组>中药组>正常组,各组间比较p<0.01。PAS各治疗组均较病理组反应增强,中药组最突出;SDH活性各治疗组明显强于病理组(p<0.001);AKP活性各治疗组与病理组相比,中药组最强(p<0.001),而西药组虽有增强但差异不显著(0.1>p>0.05)。结论:补脾肾泻湿浊解毒活血法治疗实验性肾衰大鼠的机理可能是:减轻肾小管损伤,改善肾衰大鼠浓缩与稀释力能;增强肾血流量以及肾脏对BUN、SGr特别是MM的排泄,该法对临床治疗慢性肾衰具有积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扶正祛风方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1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收治的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8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加扶正祛风方,均治疗6个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完成治疗后肾功能、血脂、凝血功能、免疫功能、氧化应激变化并比临床疗效。结果:1)治疗后2组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24 h-UTP)、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E-选择素(CD62E)、血小板计数(PLT)、CD8+较治疗前下降,白蛋白(ALB)、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醇(MDA)、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CD4+、CD4+/CD8+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而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临床控制率、总有效率为37.21%、88.37%,高于对照组的20.93%、74.4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扶正祛风方可抑制尿蛋白形成,改善肾脏微循环,提高免疫功能,从而提高特发性膜性肾病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