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4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3篇
中国医学   1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21.
采用双极银丝电极记录清醒大鼠小肠移行性综合肌电(MMC)及基本电节律(BER)。结果表明,(1)正常大鼠十二指肠段(幽门括约肌下10cm处)的MMCIⅢ相时程为3.26±0.67min周期为12.30±2.99min,而在空肠上段(幽门下30cm),Ⅲ相时程为3.59±0.92min,周期为14.43±3.58min;(2)正常大鼠MMCⅢ相的扩布速度,在幽门括约肌下10cm至20cm段内为3.56±1.56cm/min,幽门括约肌下20cm至30cm段内为2.50±0.85cm/min;(3)正常大鼠小肠BER自十二指肠至空肠上段逐渐减慢,但在MMC不同时相内BER存在差异,即Ⅰ相内的BER较Ⅲ相时快;(4)同组动物两次记录时间相隔2天和7天时,MMC各项参数无显著性变化。提示本方法记录的大鼠小肠MMC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2.
中草药抗乙型肝炎病毒的实验研究概况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王伯祥 《新中医》2001,33(2):3-5
为了客观考核各种药物的抗肝炎病毒的效果,多年来医学界用许多方法对中草药进行筛选,发现一些药物对HBsAg有抑制作用。在研究程序上,从体外到体内,从动物实验到人体治疗,从广泛筛选到重点研究,均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相似文献   
23.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创刊于1991年6月28日,到本期杂志出刊时正好迈过了二十年的办刊历程。二十年岁月不算太长,也不算太短,在人类与疾病斗争的历史长河中是应该办成几件好事,足以产生出一些涟漪、漪澜和浪花的。  相似文献   
24.
肝为人体的重要生理器官,维持人体正常的气血运行作用甚大。无论肝之疏泄,肝之阴血阳气职司失常,均会导致血行不利,瘀血内阻,故肝病容易形成血瘀。本文就血液流变学、甲努微循环及球结膜微循环变化特点与肝病血瘀证关系进行探讨,以期建立反映肝病血瘀证的客观指标。1对象  相似文献   
25.
采用双极银丝电极记录清醒大鼠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移行性综合肌电(MMC)。结果表明:以2kg/L(200%)生大黄液连续胃饲5天(4ml/只/天),造成的“脾虚”腹泻大鼠模型具有明显的脾虚证表现;与造型前比较,腹泻大鼠小肠MMCI相时程显著缩短或保持不变,而Ⅱ、Ⅲ相时程显著延长,并出现MMC周期的显著延长。提示“脾虚”腹泻大鼠的十二指肠和空肠处于运动亢进、推进加强的状态,这可能是大黄造型所出现的“脾虚失运”状态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26.
慢性乙型肝炎HBV前C区基因突变与TNF-α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于慢性乙型肝炎HBV前C区基因突变机制的研究,发现其与机体的免疫状态有关.本文通过对慢性乙型肝炎HBV前C区基因突变与患者血清中TNFα水平的研究,进一步探讨细胞因子在HBV前C区基因突变发病中的作用机制.1材料和方法1.1材料52例HBVDNA...  相似文献   
27.
目的 :研究富硒绿茶对人肝癌细胞株恶性表型的逆转作用 ,探索富硒绿茶预防肝癌机制。方法 :对经富硒绿茶药物血清处理后的人肝癌细胞株 Bel-740 2进行生长曲线、克隆形成、甲胎球蛋白 (AFP)、白蛋白 (ALB)的合成和分泌、 -谷氨酰转肽酶 ( -GT)活力的测定及细胞形态的电镜观察。结果 :富硒绿茶药物血清对该系细胞能抑制生长 ,抑制克隆 (P<0 .0 5 ) ,减少AFP和 -GT的合成和分泌 ,促进 ALB的合成 (P<0 .0 5 ) ,且呈现一定的浓度、时间依赖关系 ,对人肝癌细胞株恶性表型有逆转作用 ,可诱导癌细胞向正常方向分化。结论 :富硒绿茶对人肝癌细胞株恶性表型有逆转作用 ,能诱导人肝癌细胞株 Bel-740 2向正常方向分化 ,具有预防原发性肝癌发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28.
从1965年Blumberg发现澳抗以来,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率和乙型肝炎的发病率一直难以控制,慢性乙型肝炎对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目前我国有乙肝病毒慢性携带者1亿多人,慢性乙肝患者达三千万以上。  相似文献   
29.
骨密度测定在晚发性佝偻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骨密度测定在晚发性佝偻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65例晚发性佝偻病患儿和80名健康儿童进行骨矿含量测定,同时检测血钙、磷、碱性磷酸酶、拍X光片。结果:晚发性佝偻病各年龄组骨矿含量及骨密度均明显低于健康儿童,其骨密度异常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检查。结论:骨密度测定是早期诊断晚发性佝偻病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30.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辨证分型的客观化指标及建立多元线性诊断方程。方法:对4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历中25项临床检测指标进行分析,选取TP、H、Sα、HBsAg、HBeAg、ALT等6项指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结果:经线性回归方程诊断,各证型的符合半分别为:湿热中阻证(68.53%);肝肾阴虚证(29.51%)、肝郁脾虚证(64.58%),脾肾阳虚证(44.49%),瘀血阻络证24%,总符合率为52.75%。结论:诊断方程对确定慢性肝炎辨证分型的客观化诊断有一定价值,但仍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