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9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25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29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61.
1997年8月~2000年8月,对82 例髋部手术后患者口服血府逐瘀汤,活血化瘀,理气止痛,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取得了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2.
背景:LARS韧带由法国JP Laboureau 1985年设计并应用于临床。中短期临床应用报道证实该人工合成韧带疗效满意,但目前该韧带材料移植后组织学转归的研究较少。 目的:应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材料LARS韧带重建兔前交叉韧带,对移植后移植物组织学及超微结构进行观察。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1/12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实验中心及相关实验室完成。 材料: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材料LARS韧带为手术中剩余的LARS韧带残端共3条(上海科隆有限公司提供);健康成年新西兰白兔12只。 方法:采用系统抽样法将兔分为两组,自体前交叉覆盖残端组(L-LARS)共9膝,右膝前交叉韧带完全切断后,应用体外编织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材料LARS韧带重建,并应用前交叉韧带残端覆盖LARS韧带;单纯LARS韧带组(LARS)共3膝,前交叉韧带完全切除后单纯应用体外编织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材料LARS韧带重建前交叉韧带。 主要观察指标:术后1,3,6个月切取关节内、骨道内移植物及关节内滑膜组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及Masson染色观察,并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移植物术后6个月的超微结构。 结果:术后1个月,L-LARS组关节内LARS韧带纤维束被纤维结缔组织包裹,而LARS组手术后6个月仍不能被纤维结缔组织包裹。术后3个月,L-LARS组关节内LARS韧带纤维束包裹的纤维结缔组织为不成熟的胶原纤维组织,L-LARS组和LARS组骨道内或LARS韧带纤维束之间,均存在中等程度的异物反应或炎症反应,以LARS组明显。术后6个月,L-LARS组关节内LARS韧带纤维束之间仍为不成熟的胶原纤维组织;L-LARS组及LARS组骨道内或LARS韧带纤维束之间,异物反应或炎症反应逐渐减轻;L-LARS组及LARS组骨道内均存在骨长入,新生编织骨起始于骨道壁,向人工材料的深层长入;术后6个月,电子显微镜见L-LARS组人工纤维束间胶原纤维直径50~100 nm,关节内人工纤维束间的成纤维细胞及骨道内人工纤维束间的成骨细胞体积和细胞核增大,粗面内质网扩张。 结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材料LARS韧带生物相容性较好;关节内游离部分用自体组织覆盖后,有助于人工韧带材料“生物化”;移植后骨道内是否存在有效骨长入仍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63.
目的 观察富血小板血浆(PRP)、富生长因子液(PRGF)对兔异体冻干跟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ACL)后早期微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 共选择14只健康成年新西兰白兔.12只兔切除双侧ACL,每只兔随机--侧植入经等量等渗盐水浸泡后的兔异体冻干跟腱(NS组),另一侧植入经PRGF浸泡后的兔异体冻干跟腱(PRGF组).2只兔设为空白组,仅切开一侧膝关节.术后2,4,6周对移植物行HE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Weidner法定量检测移植物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术后2,4,6周,NS组MVD分别为2.52±0.45,3.41±0.44,2.57±0.51;PRGF组MVD分别为3.56±0.81,4.91±0.46,3.01±0.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PRGF组在微血管长人跟腱的时间及深度方面优于NS组.结论 PRGF能促进异体冻干跟腱移植重建ACL后早期微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64.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CT的肱骨髁间骨折的分型,并评价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44例肱骨髁间骨折应用CT分型,其中6例Ⅰ型简单骨折1,6例Ⅱ型单柱复杂骨折,19例Ⅲ型双柱复杂骨折和3例Ⅳ型合并冠状面骨折。根据骨折分型选择手术内固定方式,术后随访评价临床效果。结果Ⅰ型、Ⅱ型、Ⅲ型及Ⅳ型骨折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是78.2、91.5、120.1、137.6min。44例中有39例获得随访(随访率为88.6%),平均随访21.6个月(13~31个月),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14.7周(12~21周)。术后12个月时的Mayo评分平均为82.4分(100~45分)。结论基于CT的肱骨髁间骨折的分型简洁易记,区分度好,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能指导治疗方法的选择,有助于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65.
目的 探讨老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严重度与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的关系。方法 采取横断面调查,纳入2015年1月~2016年10月在解放军总医院鼾症门诊确诊为OSAS患者311例(年龄≥65岁)为观察组,其中男性213例,女性98例。同期入选体检人群排除OSAS的老年人120例为对照组。根据OSAS患者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再将观察组分为3组:轻度 OSAS 组(AHI为5.0~14.9,n=90),中度OSAS 组(AHI 为15.0~29.9,n=113),重度 OSAS 组(AHI≥30,n=108)。对照组的AHI<5。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进行多导睡眠监测、静脉抽血查常规、血生化全套指标,并采用多元线性回 归分析,分析OSAS严重度与RDW的相关性。结果 重度OSAS组的RDW、甘油三酯水平高于其他各组(P<0.01);重度OSAS组和中度OSAS组的空腹血糖水平、体质量指数高于轻度OSAS组和对照组(P<0.05或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AHI与体质量指数(Beta=0.111,P=0.032)、RDW(Beta=0.106,P=0.029)呈正相关。RDW预测OSAS的严重程度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87(P=0.0001)。结论 RDW可随着老年OSAS程度的加重而增高,可能作为老年OSAS患者严重度评估的潜在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66.
67.
张力带固定治疗锁骨外端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8.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髌骨外侧支持带松解术治疗髌骨外侧高压综合征(ELPS)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42例经非手术治疗无效的ELPS患者行关节镜辅助下经皮髌骨外侧支持带松解手术,术后积极康复训练.结果 42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2~19(15±2.3)个月.Lysholm评分:优26例,良9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83.3%,患者主观满意率为95.2%.Lysholm评分从术前52~74(65.08±4.26)分提高到术后62~100(92.38±2.7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8,P<0.05).结论 关节镜下髌骨外侧支持带松解术治疗ELPS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的优点.能否获得满意的疗效取决于四个方面:术前正确评估、严格手术适应证、正确手术操作及术后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69.
目的 评价关节镜下外侧支持带松解治疗髌骨外侧高压综合征(ELPS)的疗效.方法 2006年4月至2009年1月采用关节镜下外侧支持带松解术治疗47例ELPS患者,均诉膝前疼痛.Q角增大(>20°)37例,外侧支持带部位压痛34例,髌骨被动倾斜试验阳性41例,髌骨滑动试验阳性40例,压髌试验阳性42例.X线片示结节-沟角大于10°者28例.20°位CT片均有髌骨倾斜角和外侧髌股角异常.术中在关节镜引导下,用射频消融电刀松解外侧支持带,切断部分股外侧肌,达到完全松解.结果 42例患者术后获12~19个月(平均15个月)随访.Lysholm评分标准评定:优26例,良9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为83.3%.Lvsholm评分从术前平均(65.1±4.3)分提高到术后平均(92.4±2.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80,P<0.05).结论 关节镜下外侧支持带松解术是治疗ELPS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且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70.
通过分析老年食管癌患者心血管代谢性疾病(CMD)的分布特征,为其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研究对象来自于2008年1月至2018年3月的住院病例,共纳入1591名老年食管癌患者。将糖尿病、高血压、缺血性心脏病、脑卒中作为主要的心血管代谢性疾病纳入研究。分析老年食管癌患者中CMD患病率、患病数量分布及人口学影响因素。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1591例食管癌患者平均年龄为(71.84±5.00)岁,女性所占比例为25.14%(400/1591)。23.57%(375/1591)患有至少1种CMD,6.47%(103/1591)患≥2种CMD。CMD患病率有随年龄增加的趋势,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糖尿病、高血压、缺血性心脏病、脑卒中的患病率分别为6.60%(105/1591)、17.10%(272/1591)、5.34%(85/1591)和1.76%(28/1591)。年龄增加、高体质量指数、非农民可能与食管癌共患CMD有关。结论 老年食管癌患者合并CMD应引起重视,建议加强多学科合作,特别关注高龄及超重的食管癌患者合并CMD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