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9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21.
肘管综合征再次手术2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肘管综合征临床较多见 ,但由于适应证及手术方式、方法选择不当 ,治疗效果不佳。 1995~ 2 0 0 0年我科共收治 2 3例再次手术患者 ,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病例资料 本组 2 3例 ,均为再次手术 ,男 16例 ,女 7例 ,年龄 4 0~ 6 8岁。均为单侧。病程 :3个月~ 3年 ,平均12 8个月。症状与体征 :患手尺侧及尺侧 1个半手指麻木 (S 2 )、手的精细动作困难 15例 ,痛觉减退 (S 1) 3例 ,感觉丧失 (S 0 )、爪形手 5例。小鱼际肌、骨间肌、拇内收肌萎缩 17例 ,肌萎缩程度 :(+) 14例 ,( ) 3例。全部病例小指内收试验 (+) ,屈肘试验 (+) ,…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腓总神经卡压综合症的病因及治疗.方法对10例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治疗分析.结果 10例患者均手术治疗,其中2例曾试行封闭治疗,疗效不佳,最终手术.手术1~3个月恢复正常者8例,6个月恢复者1例,另1例观察3年部分恢复.结论腓总神经卡压征,应及早手术探查,查明致压原由,解除卡压并彻底行神经松解术.  相似文献   
23.
随着中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慢性骨关节疾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为关节置换术。目前,关节置换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仍有部分患者出现并发症。由于关节置换术的术前因素可以影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通过改善术前危险因素,为关节置换术患者提供最佳的手术机会,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介绍关节置换术的常见术前危险因素对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希望对骨科医生在预防术后并发症方面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4.
男,12岁.走路时摔倒,左手着地致肱骨近端肿胀、疼痛3 d于2008年8月入院.体格检查:一般状况好,左肱骨近端肿胀,局部压痛,纵向叩击痛阳性.X线片示左肱骨近端病理性骨折,病灶内可见囊状透光区,考虑骨囊肿.实验室检查: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α-脂蛋白正常,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76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83 mmol/L,载脂蛋白A 10.75 mmol/L,均低于正常值.  相似文献   
25.
焦建宝  李庆贵  薛金伟 《河北医药》2010,32(18):2515-2516
目的评价探讨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取三角肌与胸大肌间隙入路切开复位、LCP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34例,术后指导患者进行早期功能锻炼。结果本组34例患者,1例死于肺源性心脏病,其余33例患者获得随访5~24个月,骨折均达Ⅰ期愈合,按照Neer评分标准优26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为93.9%。结论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操作简单、固定满意、副损伤小、术后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可作为老年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6.
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临床较少见,在腕部损伤中较多见,占腕部损伤的3%~5%川,早期易漏诊及误诊,误诊率高达66%~81.8%,对治疗不利,容易出现舟骨骨不连,月骨坏死,腕关节不稳,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直接影响腕及手的功能。本院自1995年一2005年共收治61例,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漏诊的患者,经治疗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7.
手术致神经损伤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 0~ 1997年我科共收治手术致神经损伤患者 8例 ,报道如下。1 病例资料8例中 ,男女各 4例 ,年龄 16~ 5 2岁。病程 4h~ 40天。腓总神经损伤3例 ,1例为行窝囊肿切除术时不慎将腓总神经贯穿缝扎 ,有 1 5cm瘢痕粘连压迫段 ,拆除缝线 ,松解瘢痕粘连 ,见神经局部苍白肿胀 ,纵行切开神经外膜 ,松解各神经束 ,未见神经束有横断损伤 ;另 2例为石膏压迫。股神经缝扎伤 1例 ,系髂骨手术关闭切口时 ,将股神经外膜与皮下组织一并缝扎所致。拆除缝线可见股神经局部轻度充血肿胀 ,无瘢痕 ,神经干上下外观一致。桡神经损伤 2例 ,均为肱骨干骨折切…  相似文献   
28.
目的 采用美国肿瘤与癌症基因组图谱(Tumor and Cancer Genome Atlas, TCGA)数据库分析肺腺癌的组织与正常人体组织的差异基因,寻找与肺腺癌发病相关的关键基因,为临床早期诊断肺腺癌提供参考。方法 在R语言环境下,用limma包处理从TCGA数据库下载的肺腺癌mRNA转录组数据与临床数据,其中mRNA转录组数据包含正常组织59例,肺腺癌组织535例,共594例样本。对数据进行差异表达分析,筛选log2FC排名前200位的基因,并对其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对FDR值排序,选取排名前200位的mRNA差异基因并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图。将网络节点降序排列并寻找关键基因,以关键基因中位值为界将其分为低表达组与高表达组,并进行生存分析。将生存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关键基因根据Stage分期进行分组,并进行差异分析以明确关键基因在临床早期与随疾病分期进展的表达情况。结果 筛选出5526个差异表达基因。GO富集分析结果表明,其生物过程主要在多细胞生物过程等功能富集。KEGG富集分析结果则显示,其生物过程主要在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等方面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患者的损伤机制,比较手术与非手术治疗效果,了解患者椎管前后径与损伤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患者,按后伸位、前屈位、其他体位和体位不明统计患者的损伤机制。判断损伤体位基于患者对受伤过程的回忆和体检时患者头面部皮肤肿胀、擦伤等方面。根据ASIA脊髓损伤评分标准,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6、9、12个月评定患者的神经功能,比较手术组患者(n=22)与非手术组患者(n=12)治疗后不同时间与治疗前神经功能评分变化情况;测量患者损伤部位的椎管前后径,将之与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中,过伸损伤23例,过屈损伤4例,其他损伤1例,体位不明6例。治疗后3个月、6个月、9个月和12个月ASIA运动评分增加幅度分别是:手术组为7.16±0.81、8.33±0.69、13.51±1.03、16.82±1.21;非手术组为5.22±0.64、6.09±0.55、8.66±0.78、11.57±0.96。治疗后3个月、6个月、9个月和12个月ASIA感觉评分增加幅度分别是:手术组为14.31±1.37、22.37±2.30、31.87±2.86、37.66±3.39;非手术组为9.53±1.09、15.72±1.23、18.48±1.57,22.84±2.83。经t检验,在各个时相点2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椎管前后径与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之间无明显相关性,但其平均椎管前后径小于9mm,且大多数患者有后纵韧带钙化、椎间盘突出等病变。结论成人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患者多数伴有椎管狭窄,其受伤机制多为过伸损伤,手术治疗效果明显优于非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30.
焦建宝 《山东医药》2011,51(20):93-94
目的比较前路和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100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其中经前路手术44例(前路组),经后路手术56例(后路组)。采用Frankel分级评价两组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经影像学检查评价术后脊柱后凸畸形角度(Cobb角)恢复情况。结果与前路组比较,后路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小;2组Frankel分级均改善至少1个等级,神经功能改善明显,术后2组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2组术后后凸Cobb角均较术前改善,且后路组较前路组改善明显;随访结束时前路组Cobb角矫正度平均丢失较后路组少。结论前路和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均能获得相似的术后神经功能恢复,临床上应结合患者的损伤情况及术者对入路的熟练程度合理选择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