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9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67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7篇
预防医学   18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4 毫秒
101.
目的:通过对脑卒中患者各时期住院康复期间费用结构及其影响因素与功能转归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研究住院费用结构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方法:选取脑卒中住院康复患者237例,按病程分为急性期组(A组)、恢复期组(B组)与后遗症期组(C组),回顾性分析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与功能转归情况。结果:脑卒中的住院费用中,A、B、C组药比分别占50.65%、18.84%、17.43%;康复治疗费用比例分别占10.39%、53.39%、57.63%;MBI分值平均提高分别为10.1分、6.4分、5.0分。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3组间有7个因素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分析显示,住院日、药费、治疗费、化验费、检查费和MBI提高值均对住院总费用产生影响。结论:脑卒中后住院康复患者住院费用结构仍然存在药费比重过高问题,控制患者合并症有助于减少住院费用,在脑卒中急性期即开始介入正规的康复治疗有利于提高患者ADL能力,并可改善住院费用结构和减少住院日。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导管球囊扩张术结合手法治疗对环咽肌失弛缓症所致吞咽障碍的治疗作用。方法:第1阶段:50例吞咽障碍患者均接受导管球囊扩张术及常规吞咽康复训练,治疗终点为恢复经口进食或治疗已满4周。第2阶段:对第1阶段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仍旧沿用第1阶段的治疗方法,观察组改用门德尔松手法及shaker训练法进行治疗,治疗终点为恢复经口进食或治疗满2周。结果:第1阶段治疗后,50例患者中有19例进食功能完全无改善,分为观察组10例及对照组9例进行第2阶段治疗。治疗后,观察组吞咽障碍功能等级评分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饮水试验评分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结论:导管球囊扩张术对环咽肌失弛缓所致吞咽困难疗效显著,但对存在喉部向上和向前的动作不足的患者无法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需结合相应的手法才能达到治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3.
陈艳  潘翠环  龚卓  王璇  陈卓铭 《中国康复》2013,28(5):336-338
目的:观察多奈哌齐联合言语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失语症(PSA)的临床疗效.方法:PSA患者60例,随机分入2组各30例,2组均给予语言障碍ZM2.1行进言语康复训练,观察组加用多奈哌齐治疗.采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标准汉语失语症检查量表对失语症康复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除漫画说明外,余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对照组除句子朗读外,余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观察组名词命名能力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语言障碍ZM2.1语言康复训练对PSA患者的语言功能改善有效,多奈哌齐与其联合应用对改善PSA患者命名能力可能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04.
运动再学习疗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运动再学习技术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运动再学习组和对照组,运动再学习组33例(男性17例、女性16例),进行运动再学习治疗;对照组32例(男性16例、女性16例),进行常规康复治疗。2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治疗3周、6周时采用Fugl-Meyer评分法、Barthel指数、Berg量表进行评定和数据分析。结果经3周治疗后2组患者运动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平衡能力均明显改善,2组间比较,运动再学习组运动、平衡能力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再学习技术有利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探讨吞咽训练对偏瘫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入选脑梗死偏瘫合并吞咽障碍患者84例,根据其是否进行个体化吞咽功能康复训练分为吞咽训练组及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摄食-吞咽功能评估、Barthel指数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得分.结果 (1)两组患者摄食-吞咽功能评估、Barthel指数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得分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吞咽训练组摄食-吞咽功能、Barthel指数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吞咽功能康复训练有利于脑梗死偏瘫合并吞咽障碍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  相似文献   
106.
康复治疗实践教学基地是康复治疗专业教学的重要场所,是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康复治疗人才的基本条件之一[1];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客观需要;我系围绕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职业素质,在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及教学方法的改革、实践教学基地的师资培养及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减重步行训练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步行功能、ADL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32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减重步行训练组(63例)及对照组(69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减重步行训练组在此基础上同时进行减重步行训练。2组患者于康复治疗前后分别采用功能性步行量表(FAC)、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Barthel指数评分(BI)评定患者步行能力、下肢运动功能及ADL水平;治疗结束后随访3个月,每月均采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步行能力及ADL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并且减重步行训练组上述各项指标改善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第2,3个月时,发现减重步行训练组SF-36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减重步行训练不仅有利于脑梗死偏瘫患者步行功能及ADL能力恢复,而且还有利于其生活质量的提高;在脑梗死偏瘫患者康复治疗过程中,应结合患者实际病情尽早对其实施减重步行训练。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运用护理心理学模式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及ADL的影响。方法:60例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接受常规神经科治疗和早期肢体功能康复训练。在治疗过程中康复组配合健康教育,个别心理疏导等心理干预。治疗前后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14项评价心理障碍;Brunnstrum评价肢体功能;Barthe指数评价ADL。结果:治疗3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HAMA有所下降。肢体功能和ADL均有提高,康复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的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均有很大影响。显著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9.
110.
目的 观察肌电触发康复机器手对脑卒中早期患者手运动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符合入组标准的脑卒中患者3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15)和试验组(n=15),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给予肌电触发康复机器手训练。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治疗后)采用Fugl-Meyer量表(FMA)评定2组患者腕、手的运动功能,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定2组患者四指(示指、中指、环指、小指)的痉挛程度,并采用康复机器手自带的表面肌电系统评估2组患者四指、拇指和全指伸肌、屈肌的肌力。 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的腕、手以及总FMA评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后试验组的腕、手以及总FMA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四指屈肌MAS评分为(0.47±0.13)分,较组内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均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四指、拇指、全指屈伸肌的平均肌电幅值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治疗后四指、拇指、全指屈伸肌的平均肌电幅值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肌电触发康复机器手联合常规康复可改善早期脑卒中患者患手的运动功能、痉挛程度和肌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