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2篇
内科学   1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0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双语教学是目前国内教学改革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该文将笔者在西医院校本科生开展中医学课程双语教学的初步实践和经验进行了总结分析。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学生已经开始具有国际化视野意识,对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有所认识,并且对开展中医学双语教学抱有较高的期望值,而进一步加强教师运用外语进行教学的能力和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基本功,是开展成功的双语教学的关键。  相似文献   
32.
按随机交叉对照法用自拟疏肝调肠汤治疗肠易激综合征38例,对照组用参苓白术散,治疗1个月后两组的有效率分别为42.11%和52.63%,显效率为44.74%和26.32%。统计分析表明:两组的有效率无差异性(P>0.10),而治疗组的显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认为IBS的病机同时涉及脾虚和肝郁两个方面,显示本方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3.
目的 观察大黄(庶虫)虫丸经旁分泌途径对大鼠肝星状细胞增殖及其表达TGF-β_1 基因的影响. 方法采用Nycodenz 分离液非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同步分离急性CCl_4 损伤模型大鼠和正常大鼠肝的枯否细胞(KC)和星状细胞(HSC).在制备正常鼠血清和大黄(庶虫)虫丸药物血清的基础上,将它们分别加入KC 培养板内作用48 h 后制备成正常鼠KC 条件培养液(NKCCM)和损伤鼠KC 条件培养液(KCCM).将NKCCM 和KCCM 作用于活化的HSC 24 h 后,采用MTT 法和3H-TdR 掺入法检测HSC 增殖的变化;采用半定量RT-PCR 法扩增TGF-β_1 mRNA 以检测HSC 表达TGF-β_1 基因的情况. 结果旁分泌组各组的HSC 增殖幅度及TGF-β_1 基因的相对表达量较正常对照组NKCCM 组均明显增加(P<0.05或0.01).同时旁分泌组中,含药血清作用的5%,10%和20% KCCM 组较无药物血清作用的0% KCCM 组HSC 的增殖能力及TGF-β_1 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则下降,且随药物浓度的升高逐渐降低,其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大黄(庶虫)虫丸可明显抑制经旁分泌途径活化的大鼠HSC 的增殖及TGF-β_1 基因的表达,且其抗肝纤维化效应与药物剂量间存在一定的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34.
中药治疗肝纤维化的实验与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进展中肝内胶原生成与降解失衡,使过多的胶原在肝内沉积的病理过程。中医认为湿热疫毒未清、瘀血阻络是肝纤维化形成的主要原因,其基本病机包括湿、热、毒、淤、虚。中药具有多途径、多层次、多靶点综合药理作用的特点,在纤维化治疗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现将近5年来中药防治肝纤维化实验与临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5.
[目的]通过实验和临床研究探讨中药复方调胃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作用机制。[方法]予大白鼠分别灌服调胃汤及其双倍剂量调胃汤、西沙必利溶液、蒸馏水,再灌服葡聚糖蓝2000,然后处死动物取胃肠,以分光光度计λ620nm测定胃内葡聚糖蓝2000残留量,并计算自幽门括约肌至色素最前端及至盲肠距离百分比为小肠推进比。FD患者95例,随机分成治疗组67例.予调胃汤加减治疗;对照组28例,子多潘立酮治疗,4周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疗效。[结果]调胃汤组胃内色素残留率小于空白组和西沙比利组(P〈0.01,〈0.05),平均小肠推进率大于对照组(P〈0.01),与西沙比利组相似(P〉0.05)。治疗组改善主要症状作用优于对照组(P〈0.05),总疗效作用相似(P〉0.05),但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调胃汤有较好的促进胃肠运动的作用,是治疗FD的有效方剂,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6.
目的评价肝硬化患者的肝细胞功能及肝硬化程度. 方法对25例肝硬化患者及13例正常对照组,进行肝胆动态显像,通过三室模型获得肝细胞摄取、排泄功能的放射性-时间曲线,计算肝细胞摄取和排泄等功能指标. 结果肝硬化组高峰时间、平均残存时间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01.肝硬化组与正常组比较高峰值摄取指数、摄取斜率、排泄斜率均显著降低,均p<0.01.结论肝细胞显像是一种灵敏评价肝细胞代谢功能的无创性方法,可用于分析肝硬化程度.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慢性肝病肝血瘀阻与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之间的关系,认识肝纤维化的中医病因病机本质。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152 例慢性肝病血瘀证和非血瘀证患者及35 例对照组的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hPCⅢ)、Ⅳ型胶原(Ⅳ-C)。结果:血瘀证和非血瘀证组血清HA、hPCⅢ、Ⅳ-C3项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血瘀证组血清HA、hPCⅢ两项显著高于非血瘀证组。进一步的相关分析表明,血瘀证程度与血清HA呈密切正相关。结论:肝血瘀阻的程度与肝纤维化密切相关,血清HA 可作为反映肝血瘀阻程度的良好指标。此外,肝纤维化与肝血瘀阻以外的中医病因病机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8.
目的:分析大黄虫丸对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肝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对37例肝炎肝硬化患者及12例正常对照者进行肝胆动态显像定量分析肝细胞功能,其中19例患者给予大黄虫丸治疗后6月复查了肝胆显像,比较治疗前后肝细胞摄取和排泄功能变化,并监测其肝功能指标变化。结果:肝炎肝硬化组摄取高峰时间、平均残存指数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摄取指数、摄取速度指数、排泄速度指数均显著降低(P<0.05)。大黄虫丸治疗后肝炎肝硬化患者转氨酶、胆红素、球蛋白等肝功能生化指标均明显降低(P<0.01)。患者肝细胞的摄取高峰时间显著缩短,摄取指数均显著提高,(P<0.01);摄取速度明显提高(P<0.05);肝细胞平均残留指数显著降低(P<0.01)。结论:大黄虫丸不仅可改善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状态,还可提高患者肝细胞摄取和排泄功能。  相似文献   
39.
慢性胃脘痛脾虚证患者核素胃排空功能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慢性胃脘痛脾虚证患者核素胃排空功能观察潘志恒,梁九根,陈国浩,王连源,卢献平近年来,随着胃肠动力学研究的进展,特别是由于研究手段和测定方法上的不断改进,胃排空功能异常在各种常见胃、十二指肠疾病发病上的意义越来越受到重视,现已证实许多胃、十二指肠的常见...  相似文献   
40.
近十年来中医药治疗大肠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十年来中医药治疗大肠癌的研究进展广州中山医科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潘志恒大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据统计其发病率占全部恶性肿瘤的第七位,死广率占第五位,在胃肠道癌肿中其发病率仅次于胃癌和食道癌(门。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饮食结构的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