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3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21.
目的 通过高脂饮食喂养的方法建立妊娠期糖尿病大鼠模型.方法 选取雌性SD大鼠55只,随机分为正常饮食未孕组、正常饮食怀孕组、高脂饮食未孕组、高脂饮食怀孕组,喂养3月后孕鼠组与雄性大鼠2:1合笼,各组继续给予高脂或普通饲料,分别于孕前及妊娠1、7、14、20 d测空腹血糖与体重,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动态监测空腹胰岛素和血清C肽值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于妊娠末期评估大鼠的葡萄糖耐量和血脂代谢指标,取大鼠肝脏和胰腺组织切片染色并做镜下观察.结果 高脂大鼠体重明显高于对照鼠,孕期体重显著增加(P<0.05),在孕期高脂孕鼠的空腹血糖,胰岛素,C肽水平都显著高于正常怀孕大鼠,胰岛素抵抗明显(P<0.05),孕晚期高脂怀孕大鼠的葡萄糖耐量曲线下面积、血脂水平都明显升高(P<0.05).结论 使用高脂饮食诱导可成功建立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的大鼠模型,此模型接近人类妊娠糖尿病的发病特点,为今后的广泛研究提供了媒介.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探讨恶性血液病初诊时凝血指标及白细胞、血小板等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2年1月至2018年8月在玉溪市人民医院确诊恶性血液病患者初诊时PT,FIB,APTT,ATⅢ,FDP,D-D及WBC,PLT等检测资料并整理、分析。结果 526例恶性血液病包括急性白血病(AL)243例,慢性白血病(CL)92例,淋巴瘤34例,多发性骨髓瘤(MM)59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37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61例。526例中≥1项凝血指标异常者430例,占81.75%。6项凝血指标异常率由高到低依次是D-D 54.00%(236/437),PT 44.30%(233/ 526),FIB 43.35%(228/ 526),FDP 39.93%(119/298),APTT 37.26%(196/ 526),ATⅢ 30.38%(96/316)。各凝血指标组间比较:AL组与CL组FIB,FDP,D-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9~6.78,均 P<0.01); 白血病组与非白血病组ATⅢ,FDP,D-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3~3.86,均 P<0.01)。482例血细胞计数WBC 0.12×109/L~792.97×109/L, 377例PLT 2.0×109/L~935.0×109/L。526例中272例伴出血(51.71%),出血发生率: WBC <4.0×109/L者高(占60.90%),PLT ≤30.0×109/L者最高(占96.84%); 白血病组出血发生率高于非白血病组,白血病组以AML-M3型最高(69.77%); 非白血病组中AA最高(70.27%); 出血发生率随凝血指标异常项增多而增高。≥3项异常出血发生率及2级出血发生率,白血病组均高于非白血病组(χ2=5.22,P<0.05; χ2=8.39,P<0.01)。结论 ①恶性血液病初诊时大部分有1项及以上凝血指标异常(81.75%),凝血指标异常以 D-D最敏感。② 出血发生率:WBC,PLT减少者较高,且随PLT减少而增加; 白血病比非白血病高,以M3型最高; 随凝血指标异常项增多而增高。  相似文献   
23.
目的尝试以脑脊液中免疫球蛋白(Ig)含量及其与血清相应成份比值鉴别脑脊液性质,为各种脑部疾病提供诊断和鉴别诊断依据。方法检测65例各类脑病患者脑脊液及血清Ig含量,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各类脑病脑脊液Ig及其与血清相应成份比值存在一定的差异。以脑脊液中一定浓度的Ig设定范围,用本组资料衡量阳性预测值,则各类脑病诊断阳性预测值分别为非炎性、病毒性(97.0%),癌性(97.6%),化脓性(96.8%),结核性(94.2%),多发性硬化(77.8%)。就脑脊液Ig与血清相应成份比值D而言,综合三种Ig比值设定范围,则各类脑病诊断阳性预测值分别为非炎性(92.5%),病毒性(89.4%),化脓性(87.5%),结核性(92.5%),多发性硬化(88.9%)。结论脑部各类疾病可能导致脑脊液中Ig含量的改变,通过对患者脑脊液中Ig含量检测及其与血清相应成份比值计算,在一定程度上可对多类脑病作出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4.
目的研究肝癌患者血清补体水平及其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透射免疫比浊法检测C3、C4,酶法检测CH50在42例肝癌与12例肝硬化患者、38例正常人血清中含量并进行对比,分析肝癌及其不同临床分期和手术前后C3、C4和CH50的变化。结果肝癌患者血清C3水平与正常人无明显差别(P>0.05),C4显著降低(P<0.01),CH50显著增高(P<0.01),以甲胎球蛋白(AFP)阴性的肝癌最为明显,且与AFP无相关性;肝癌不同临床分期补体水平有不同表现;手术后C4明显升高(P<0.05),CH50明显下降(P<0.05),复发时再次升高;肝硬化患者的血清补体含量明显低于正常人(P<0.05)。结论肝癌患者血清补体水平存在明显异常,检测血清C3、C4和CH50对肝癌诊断、鉴别诊断、治疗中的动态观察及预后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自身抗体阴性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特点。方法采集26例自身抗体阴性RA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晨僵时间、关节肿痛数、X线检查等临床指标,分析此类患者临床特点;随访中每半年做一次实验室检测,指标包括GPI、ACCP、AMCV及RF,分析此类患者实验室特点。结果 (1)这类患者平均年龄较大,病程较长,晨僵时间较短,关节肿痛数较少,X线骨侵蚀多集中于Ⅰ期;(2)在随访中,陆续有患者被检出自身抗体,半年后检出4例(15.38%),一年后检出9例(34.62%),一年半后检出16例(61.54%),两年后检出19例(73.08%)。结论随病情发展和变化,一些患者自身抗体也会陆续被检出,理论上存在病情变化加重的趋势,应引起临床高度的重视。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讨焦炉工多环芳烃(PAH)代谢物与DNA氧化损伤及周围血环指蛋白2(RING2)基因表达的关系。方法 采用判断抽样方法,选择某焦化厂497名焦炉工为接触组,以同厂175名水处理工人为对照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2组人群尿中1-羟基芘、2-羟基萘、2-羟基芴、9-羟基菲和8-羟基脱氧鸟苷水平,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测定其全血中RING2基因的表达量。结果 接触组人群1-羟基芘、2-羟基萘、2-羟基芴、9-羟基菲水平和RING2 mRNA相对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了性别、年龄、吸烟、饮酒、2-羟基萘、2-羟基芴和9-羟基菲等因素后,1-羟基芘水平越高,RING2高表达的风险越高(P0.05)。1-羟基芘中、高水平组人群中,RING2高表达者8-OHd G浓度均高于RING2低表达者(P0.05)。结论 随着研究对象尿中PAH代谢物1-羟基芘水平的升高,RING2高表达的风险增高,DNA氧化损伤程度加重。  相似文献   
27.
肝病患者平均红细胞体积和分布宽度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检测86例各类肝病患者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和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并将结果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MCV值慢性重症肝炎(慢重肝)、肝硬化、肝癌>慢性活动性肝炎(慢活肝)、急性重症肝炎(急重肝)>慢性肝炎、慢性迁延性肝炎(慢迁肝)和正常对照组(P<0.01);RDW值慢重肝>肝硬化>肝癌>急性肝炎、急重肝>慢活肝>慢迁肝、正常对照组(P<0.05)。肝硬化失代偿期MCV和RDW均明显高于代偿期(P<0.05)。慢重肝死亡组MCV和RDW均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MCV和RDW的改变可以反映肝病病情的轻重程度,可作为肝功损害疗效观察和重症肝炎预后的理想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肿瘤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与非肿瘤疾病合并DIC在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方面的差异和特征。方法应用2017新版中国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断积分系统(CDSS)诊断标准对玉溪市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疑诊肿瘤合并DIC与非肿瘤疾病合并DIC患者进行诊断并对两组间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的差异及特点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1)206例疑诊DIC患者经新CDSS诊断,肿瘤合并DIC49例,占69.01%,高于非肿瘤疾病合并DIC的35例(25.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诊断DIC(+)者的28d病死率为79.76%,高于DIC(-)者的64.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出血及严重出血(2级出血)发生率:非肿瘤疾病合并DIC组出血发生率高于肿瘤合并DIC组(P0.05),2级出血发生率(57.14%)则低于肿瘤合并DIC组(59.1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部位:肿瘤合并DIC组以皮肤、黏膜瘀点、瘀斑及消化道出血多见,非肿瘤疾病合并DIC组以泌尿系统和消化道出血多见。(3)实验室指标:肿瘤DIC(+)组血小板计数50×109/L者所占比例高于非肿瘤疾病DIC(+)组(P0.01);肿瘤合并DIC组白细胞计数高于非肿瘤疾病合并DIC组(P0.05);肿瘤合并DIC组血小板计数减少比非肿瘤疾病合并DIC组明显(P0.05);非肿瘤疾病合并DIC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比肿瘤合并DIC组明显(P0.01)。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D-D)水平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017新版CDSS可提高对DIC的诊断准确率,对两类疾病DIC的诊断存在差异性;DIC(+)患者28d病死率高于DIC(-)患者。肿瘤合并DIC患者与非肿瘤疾病合并DIC患者相比,血小板计数减少、白细胞计数增多显著、出血较严重,但后者存在更为明显的APTT延长。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探讨硒标免疫层析技术的原理和实验构建,作应用评价和展望.方法 查阅相关文献结合专业知识构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硒标和进口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作平行对比.结果 硒标法的构建关键环节是对层析材料的选择、处理及受体提纯和固定.硒标法检测抗-HIV与阿克苏试剂相比,临床标本符合率100.0%,灵敏度100.0%,特异性97.9%,检测极限3.2 NCU/ml.结论 硒标法在免疫学检测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也有较多的缺陷,有待进一步研究提高.  相似文献   
30.
CD-1700计数仪溶血剂对肝病患者白细胞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ELL—DYN 1700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溶血剂对各类肝病患者白细胞参数的影响。方法:采用CELL-DYN 1700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和手工法同时检测86例各类肝病患者白细胞参数并将结果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溶血剂对肝病患者白细胞参数的影响:对于WBC计数而言,溶血剂对各类肝病患者白细胞参数的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对于WBC分类计数而言,除MID无差别外,其他均有显著性差别。结论:CELL-DYN 1700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溶血剂对肝病患者白细胞参数存在明显的影响,建议对此类患者采用手工计数和分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