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4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8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温海明 《家庭医生》2012,(12):32-33
手术结束2小时了,病人还迟迟未醒,这是麻醉苏醒延长,以往很常见。现在,有了麻醉药浓度监测技术,以及最重要的麻醉“解毒药”(麻醉拮抗药)的应用,普通的病人在术后10多分钟就能清醒。  相似文献   
12.
颈椎病、肩背痛、腰酸腿痛……这些“顶梁柱”上的毛病何以如此死缠烂打、挥之不去?有没有办法更好地防治它们?答案是“有”。  相似文献   
13.
异丙酚复合氯胺酮麻醉用于小儿短手术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文观察了用异丙酚复合氯胺酮静脉麻醉用于小儿短小手术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27例ASAI-II级短小手术的患儿,那男19例,女8例,年龄1~12岁,体重8~23 kg。采用丙酚复合氯胺酮静脉麻醉。记录术前、术中5、15、25、35时的MAP、RR、SPO值,取术中4次数值的平均值与术前比较,并观察记录肢动等反应情况。结果本组患儿在手术过程中所记录的MAP、HR、RR及SPO2与术前比较,所有数据经统计学处理,P0.05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异丙酚复合氯胺酮麻醉于小儿短小手术麻醉过程中较平稳,术后苏醒快、恶心、呕吐、躁动、低血压症等不良反应减少,本方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4.
刘女士从事美容产品销售工作,年轻时身材苗条,裤子尺码是26,固定月薪有2900元。结婚后有了孩子,但她仍注意保养,每天参加健身锻炼,身材一直保持良好,收入也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艾司洛尔治疗肺科开胸手术全麻期间窦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20例ASAⅠ~Ⅱ级开胸手术病人,全麻期间发生窦性心动过速,经一般临床处理后观察10min以上心室率≥100次/分,静注艾司洛尔0.5mg/kg者。测定用药前、用药后1min、3min、5min、10minHR、SBP。结果全组20例均有效,无不良反应。与用药前比较,静注药物后1min、3min心率明显减慢,,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血压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洛尔具有起效快、作用时间短等特点,特别适用于围术期窦性心动过速病人的控制;仅用小剂量艾司洛尔(0.5mg/kg)单次缓慢静注即可达到控制心率又不影响血压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术中不同手术室温度对全麻患者体温及麻醉恢复期的影响.方法 肺叶切除术患者60例,ASA 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Ⅰ组室温设定为21℃,Ⅱ组室温设定为23℃,Ⅲ室温设定为25℃.以鼻腔温度为中心温度,前臂温度为体表温度连续观察麻醉后10,30,60,90,150 min各时点体温变化以及自主呼吸恢复、意识恢复、气管拔管时间;术后2 h寒战、躁动等发生率情况.结果 体表温度麻醉后10 min各组均比麻醉前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麻醉后30 min Ⅰ,Ⅱ组温度逐渐下降,Ⅰ组下降幅度较大,在30,60 min,Ⅰ组与Ⅲ组同时点比较P<0.05.中心体温变化,Ⅰ组在麻醉后30 min,Ⅱ组60 min,Ⅲ组在90 min逐渐下降,Ⅰ组下降幅度最大,在60 min,与Ⅲ组比较P<0.05.Ⅰ组麻醉复苏慢,寒战躁动率高,但该组室温下台上医务人员较满意,评分较高,以上复苏期指标与Ⅱ,Ⅲ组比较均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 25℃室温较21℃的室温能有效预防胸科手术患者的中心体温过低,可降低麻醉复苏期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吗啡与曲马多硬膜外术后镇痛临床效果和安全性,以寻求较为适合开胸手术术后镇痛的方式。方法:64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评分Ⅰ~Ⅱ级开胸手术病人,随机分为2组,每组32例,一组术后使用吗啡,另一组使用曲马多行硬膜外术后镇痛。2组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术后4,8,12,24,48 h随访进行疼痛评分,观察记录各种不良反应。结果:2组术后不同时间点VA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曲马多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吗啡(P<0.05)。结论:吗啡和曲马多硬膜外术后镇痛均能达到较好的效果,但曲马多组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吗啡。曲马多可以替代吗啡做为开胸手术病人术后镇痛的一种有效、安全的镇痛药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单侧毁损肺手术患者采用多项血液保护措施,血红蛋白( Hb)≥70 g/L时按需输血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符合入选的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86例患者为观察组,回顾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98例患者为对照组。观察组应用氨甲环酸、液体加温超声刀等多项血液保护措施,输血条件为Hb<100 g/L,≥70 g/L。对照组则根据患者术前情况,手术出血500~700 mL时按经验输血。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出入量及围术期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红细胞、血浆用量、术后胸腔引流量与对照组比较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输血时Hb值为(77±5)g/L。两组围术期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无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毁损肺患者,恰当的气道管理及血液保护措施、按需输血,可减少术中出血,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醒脑静联合纳美芬用于手术全麻催醒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ASAⅠ~Ⅱ级择期肺科手术需行全麻催醒的65岁以下成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醒脑静组(B组)及醒脑静联合纳美芬组(C组),每组20例。A组不给予任何拮抗催醒药,B组于缝皮时给予醒脑静0.5mL/kg静脉滴注,C组在B组基础上给予纳美芬0.25μg/kg。结果:与A组比较,B、C组清醒及拔管时间明显提前于A组,C组清醒及拔管时间又提前于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组有明显差异(P〈0.05);与A组比较,B、C两组苏醒拔管期心动过速、高血压发生率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醒脑静联合应用纳美芬具有较好的催醒效果,且能减少清醒过程的躁动、血压剧升及心率增快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针刺麻醉对全麻下老年患者肠癌切除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择期全麻下行肠癌切除的老年患者75例随机分为针刺加全麻组(A组,38例)、单纯全麻组(B组,37例).A组患者先行针刺麻醉,电针百会、内关、足三里、三阴交,诱导20 min后行气管内全身麻醉,电针刺激至手术结束.B组只行单纯气管内全身麻醉.运用简易智能量表(MMSE)评定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前1天、术后第3天的认知功能变化;监测患者术前、术毕S-100β蛋白水平变化.结果:A组患者术后麻醉苏醒时间较B组缩短[(20.35±6.05)min vs (28.24±7.68) min,P<0.05];第3天POCD的发生率A组低于B组[23.7%(9/38) vs 35.1%(13/37),P<0.05];两组患者术毕血清S-100β蛋白水平较术前升高(均P<0.05),术毕A组血清S-100β蛋白水平低于B组(P<0.05).结论:针刺麻醉可以减少老年患者肠癌切除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并降低S-100β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