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53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1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3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01.
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NTM)作为一种机会性致病菌,一般很少在免疫功能正常的人群中引起疾病,除非宿主免疫防御功能受损。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由于体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破坏CD4+T淋巴细胞,使得机体免疫功能严重缺陷,当患者感染NTM时,NTM很可能定植,并最终导致患者出现播散性NTM病(disseminated 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l disease, DNTM)。近年来,全球结核病患者数量呈下降趋势,然而随着AIDS流行、免疫抑制人群数量增加以及实验室NTM检测技术不断进步等因素,AIDS合并NTM的患者数呈上升趋势。与结核病相比,我国公共卫生管理系统未将NTM感染纳入上报系统,而且以往临床重视程度不足,因此系统研究也较少。国内一些地区AIDS合并DNTM患者的5年病死率已高达26.7%,该病极大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并消耗了大量医疗资源。我国在N...  相似文献   
102.
103.
104.
在“诊出就治疗”时代,对中医药在艾滋病防治研究中如何定位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通过归纳艾滋病病毒感染的疾病特征和西医药抗病毒治疗存在的问题,明确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研究的背景,厘清中医药在“诊出就治疗”时代防治艾滋病研究中的定位。目前,尽管西医药治疗艾滋病病毒感染已取得巨大进步,但也面临许多问题。中医药应审时度势,充分利用自身特点,积极投入到对艾滋病的防治工作中。我们认为,在进行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的研究中,中医药应了解西医药治疗的不足和中医药的特点,准确定位,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初步评价硫酸羟氯喹治疗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普通型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收集2020年2月6至25日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住院治疗的30例COVID-19普通型患者。患者1:1随机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硫酸羟氯喹(400 mg,1次/d)治疗,疗程为5 d。比较两组治疗第7天时咽拭子病毒核酸转阴率等指标。研究获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伦理委员会批准,并登记注册(NCT04261517)。结果: 在治疗过程中,试验组1例患者发展为重型。入组后第7天,试验组中13例(86.7%)和对照组中14例(93.3%)患者咽拭子病毒核酸检测为阴性(P>0.05)。在2周的访视期内,所有受试者的咽拭子核酸检测均转为阴性,其中试验组咽拭子核酸转阴时间为入院后第4(1,9)天,对照组为第2(1,4)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27,P>0.05)。试验组在入院后第1(0,2)天体温恢复正常,对照组在入院后第1(0,3)天体温恢复正常。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试验组5例(33.3%)和对照组7例(46.7%)患者均在入院3 d后的复查中出现了进展,所有患者在随后的复查中均提示病灶好转。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有4例(26.7%)和3例(20.0%)患者出现一过性的腹泻和肝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目前COVID-19普通型患者预后较好,以病毒转阴率、重症化率为主要终点的研究难以对药物的疗效进行判断。开展后续的研究需要确定更合适的人群和终点事件,并充分考虑样本量等试验的可行性问题。  相似文献   
106.
107.
【摘要】 目的 探究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 Retroviral Therapy,HAART)联合化疗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合并肺癌患者的骨髓抑制及生存质量评分的影响。方法 筛选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2011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HIV合并肺癌的3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选择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联合化疗组患者15例和单纯化疗组患者15例。治疗周期结束后对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评价与统计;按照骨髓抑制程度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抗癌药物急性及亚急性毒性反应分度标准进行评价;对病人进行功能状态评分(Karnofsky评分,KPS评分)。结果 治疗周期结束后HAART联合化疗组患者骨髓抑制及生存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单纯化疗组的患者(P<005)。结论 对于HIV合并肺癌患者,HAART联合化疗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和患者生活质量,但也是骨髓抑制的高危因素,故应采取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可降低骨髓抑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比较艾滋病患者中马尔尼菲篮状菌病与播散性非结核分枝杆菌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差异及预后的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收集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2015年至2021年艾滋病患者中马尔尼菲篮状菌病为TM组,播散性非结核分枝杆菌病为NTM组,比较2组患者间的临床特征,同时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  结果  2组患者平均年龄均小于40岁,NTM组24%患者预后不良,TM组预后不良占17%。相比于NTM组,TM组患者白蛋白更低(P = 0.003),降钙素原更高(P = 0.002),血沉更慢(P = 0.011),真菌D葡聚糖更高(P < 0.001)。NTM组患者内毒素越低,预后不良的风险越高(P = 0.022);白蛋白 < 30 g/L的患者预后不良的风险高于白蛋白 > 30 g/L的患者(P = 0.017);CD8 < 250/μL的患者预后不良的风险高于CD8 > 250/μL的患者(P = 0.049)。TM组CD8 < 250/μL的患者预后不良的风险高于CD8 > 250/μL的患者(P = 0.012);真菌D葡聚糖越低,预后不良的风险越高(P = 0.016)。  结论   在艾滋病患者中,与播散性非结核分枝杆菌相比,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者白蛋白更低,血沉相对较慢,真菌D葡聚糖水平明显升高且有利于患者预后。2组患者预后均较差,较高的CD8水平预示着较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9.
抗真菌药物的联合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但临床抗真菌疗效仍有待提高.为了提高抗真菌疗效,临床医生常联合应用多种抗真菌药物.不同的联合治疗方案在不同的侵袭性真菌感染治疗中的价值不尽相同.随着新型高效低毒抗真菌药物的出现和应用,临床上出现了多种可能的联合用药方案,但联合用药的确切价值尚需通过临床研究加以验证,联合用药不宜作为侵袭性真菌感染最初的常规治疗方案,且应遵循个体化原则.  相似文献   
110.
耐氟康唑光滑念珠菌ERG11基因突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耐药氟康唑光滑念珠菌ERG11基因突变情况,探讨ERG11基因突变在光滑念珠菌耐药性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分别将氟康唑耐药光滑念珠菌株9株和敏感株10株的ERG11基因克隆至pUC57-T载体,利用载体上的通用引物对其ERG11基因整个开放读码框进行双向测序,将测序结果与网上公布的标准序列进行比对.结果 19株光滑念珠菌耐药株和敏感株ERG11基因共存在10个点突变,均为同义突变,无错义突变和移码突变.其中5个点突变在耐药株和敏感株中均出现,3个只出现在耐药株,2个只出现在敏感株.点突变主要位于ERG11基因1320~2200 bp,出现频率最高的3个点突变为T2117A、A1583G、T1328C.结论 光滑念珠菌ERG11基因序列存在多态性,未发现因ERG11基因突变引起靶酶氨基酸改变而导致的光滑念珠菌对氟康唑耐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