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31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9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71.
男性尿道及会阴部手术后,病人常因隆起的伤口与盖被摩擦或因盖被重力压迫伤口引起疼痛,或暴露的伤口接碰被盖造成感染,为了减轻病人痛苦,减少并发症,促进病情恢复,我科选择生活中使用的筲箕,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2.
老年黄斑变性43例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研究老年黄斑变性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特征.方法:对经眼底荧光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确诊的老年黄斑变性患者43例45眼,其中湿性型28例30眼、干性型15例15眼,按年龄匹配的正常人30例43眼利用OCT分别进行检测.观察黄斑部神经纤维层(nerve fiber layer of macular,MNFL)、色素上皮/脉络膜毛细血管复合层(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choriocapillaris,RPE/CC)及视网膜神经上皮层(retinal neurepithelium layer,RNE)的厚度变化.应用秩和检验比较其差异性.结果:MNFL厚度:湿性型老年黄斑变性组为76.5±51.7 μm、干性型老年黄斑变性组为32.5±7.6 μm、正常对照组为27.7±6.4 μm,湿性型组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RNE厚度:湿性型老年黄斑变性组为307.1±130.8 μm、正常对照组为239.9±13.4 μm、干性型老年黄斑变性组为223.4±22.6 μm,湿性型组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RPE/CC厚度:湿性型老年黄斑变性组为115.3±30.6 μm、干性型老年黄斑变性组为81.7±20.4 μm、正常对照组为76.4±11.5 μm,湿性型组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黄斑部神经纤维层厚度、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及色素上皮/脉络膜毛细血管复合层厚度随着老年黄斑变性病程的发展,其厚度增加.OCT可以作为湿性型老年黄斑变性发生与发展的监测工具之一.  相似文献   
73.
老年黄斑变性的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汤洋  唐罗生 《国际眼科杂志》2006,6(6):1393-1396
老年黄斑变性是一种严重威胁老年人视功能的眼底疾病,针对其危险因素、早期诊断及治疗,国内外展开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将总结近年来国内外对老年黄斑变性的新的治疗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74.
汤洋  林坚  黄雄昂  李琳 《浙江医学》2017,39(11):878-881,890
目的观察研究双侧臀肌肌内效贴配合功能训练改善脑卒中患者坐-站转移能力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脑卒中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治疗组1(患侧贴扎组)、治疗组2(健侧和患侧共同贴扎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治疗组采用肌内效贴配合常规功能锻练,对照组仅进行常规功能运动。记录3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6周的相关数据,采用AL-080型步态与平衡功能锻练评估系统,测量患者坐-站转移所需时间、左右下肢负重的差别(ALD)以及身体重力点在额状面上的移动距离(COGX),观察并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3组患者训练前各项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3组患者在训练前和训练后坐-站转移的时间、ALD、COGX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两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比较上述所有参数的差值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2和治疗组1患者治疗后上述参数的差值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治疗组2的疗效较治疗组1、对照组更显著。治疗组1的疗效高于对照组。结论肌内效贴配合功能训练可一定程度促进偏瘫后坐-站转移能力,双侧贴扎肌内效贴效果较患侧单独贴扎效果好,可作为一种简易的治疗方法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75.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锁骨中点入路与喙突入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拟行前臂及手外科手术患者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18~70岁,体重50~70kg,ASAⅠ或Ⅱ级。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M组行超声引导锁骨中点入路臂丛神经阻滞(一点法),C组行超声引导喙突入路臂丛神经阻滞(两点法),阻滞药物均为1%盐酸利多卡因与0.375%盐酸罗哌卡因混合液20ml,C组分2次,每次注入10ml。记录麻醉操作时间、阻滞起效时间、麻醉维持时间、阻滞完成后5min(T_0)、10min(T_1)、15min(T_2)、20min(T_3)、25min(T_4)、30min(T_5)患者的感觉运动阻滞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M组麻醉操作时间明显短于C组(P0.05);两组患者阻滞起效时间与麻醉维持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_0和T_1时M组尺神经的感觉阻滞效果明显优于C组(P0.05);T_0时C组肌皮神经的感觉阻滞效果明显优于M组(P0.05);T_5时两组患者的感觉和运动阻滞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引导锁骨中点入路与喙突入路均可安全用于臂丛神经阻滞,锁骨中点入路操作时间更短,更易掌握。  相似文献   
76.
目的:提高对肾盏憩室的诊断、鉴别与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2008年17例予部分切除术的肾盏憩室(13例经开放手术、4例经后腹腔镜手术)的病历资料及回访结果。结果:16例术前诊断为肾盏憩室,1例术前诊断为肾囊肿,术中证实为肾盏憩室。所有病例均获痊愈,其中6例出现漏尿。根据憩室的大小及伴随症状将行部分切除的憩室分成三类。结论:肾盏憩室部分切除术后,发生漏尿与憩室的大小有关。采用开放手术和后腹腔镜治疗肾盏憩室,均能获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77.
目的 观察电针缓解癌痛患者阿片耐受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癌痛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使用阿片类药物进行镇痛治疗,电针组取双侧内关和足三里穴进行电针治疗,对照组取双侧内关和足三里穴旁开15 mm处非穴位点进行电针治疗。观察两组阿片耐受指数、爆发痛的次数和疼痛缓解持续时间,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数字等级评定量表(numeric rating scale, NRS)和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命质量核心量表(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r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C30, EORTC QLQ-C30)评分变化,并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电针组阿片耐受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爆发痛次数低于对照组(P<0.05),疼痛缓解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电针组治疗后情绪、躯体、认知和社会功能及总体健康评分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电针组治疗后疲倦、恶心呕吐、疼痛、气促、失眠、食欲丧失和便秘评分低于治疗前和对...  相似文献   
78.
目的 评价神经肌肉穴位电刺激疗法联合Kinect体感交互运动对2型糖尿病患者体重指数和握力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浙江医院康复科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52例,随机分为A组51例、B组49例与C组52例。三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A组采用神经肌肉穴位电刺激疗法联合Kinect体感交互运动,B组单用Kinect体感交互运动;C组单用神经肌肉穴位电刺激疗法;比较治疗前后三组患者体重指数和握力改善情况。结果 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三组患者体重指数呈改善趋势,尤其是A组。治疗不同时间点三组BMI和握力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神经肌肉穴位电刺激疗法联合Kinect体感交互运动有助于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体重指数和握力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