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71.
颈动脉体瘤是一种化学感受器肿瘤,又称副神经节细胞瘤,临床比较少见。由于其病变部位特殊,局部解剖复杂以及血管丰富,外科治疗中有时需切除颈动脉,重建血流,手术难度大,危险性高。可能出现偏瘫、死亡等严重并发症,临床处理较困难。本文收集了我院手术治疗的38例颈动脉体瘤,现将治疗方法及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我院1979年7月~2006年2月经手术治疗的颈动脉体瘤共38例,男15例,女23例。年龄28~68岁,平均年龄38.5岁。病变位于双侧1例,左侧22例,右侧15例。除常规全麻术前检查外,重点行B超、CT检查和颈动脉造影,了解肿瘤位置、范…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母血、脐血中胰岛素水平与胎儿宫内生长发育的关系及意义。方法收集2010年9月—2011年10月在本院分娩的单胎足月正常妊娠(无产科并发症)孕妇及其新生儿各90例,分娩前抽取孕妇空腹静脉血5 ml,胎儿娩出后即抽脐血5 ml,标本收集后用固相萃取/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母血、脐血中胰岛素的水平。结果低体质量儿(SGA)组脐血胰岛素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体质量儿(AGA)组和巨大儿(LGA)组;LGA组脐血胰岛素水平高于AG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脐血胰岛素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胎盘质量、身长呈正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562、0.583和0.542,P<0.05);母血胰岛素水平在3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脐血胰岛素与胎儿生长发育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估胎儿宫内生长发育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3.
目的:分离纯化射干中鸢尾类物质.方法:运用静态吸附实验,筛选出一种吸附性能较好的XDA-1大孔吸附树脂,并应用于柱层析进行射干正丁醇萃取液的分离纯化.研究了萃取液中鸢尾类物质浓度、流速及温度等各因素对大孔吸附树脂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XDA-1大孔吸附树脂对鸢尾类物质的静态吸附率达到83.48%,柱层析用70%乙醇洗脱,洗脱率达到93%.在一般室温下,操作温度对大孔树脂的吸附效果没有多大的影响.结论:XDA-1树脂对射干中鸢尾类物质的分离效果较优,该分离方法操作简便,成本较低.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卵巢癌化疗的方法和护理,对我科5年来61例卵巢癌术后化疗患者并随机分两组进行化疗效果对照。治疗组40例采用化疗泵化疗,对照组21例采用静脉化疗,同样采用PAC方案。结果:治疗组患者的存活率、平均生存月,药效明显高于对照组,感染率明显小于对照组,结论:化疗泵应用于卵巢癌化疗是一种理想的化疗方法。  相似文献   
75.
<正>低出生体质量儿在成年后患心血管系统疾病,代谢综合征的概率增加[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与胎儿的生长发育关系密切。因此,我们测定了妊娠足月正常体质量儿、低体质量儿脐血与母血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的水平,同时测定IGF-1受体(IGF-1R)在两组胎盘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以探讨其与胎儿生长受限是否存在相关性。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76.
目的:通过对膝关节运动控制训练来探究脑卒中对偏瘫患者步态的影响,从而确定其临床康复治疗的对策。方法:选择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2015年3月至2017年12月确诊为脑卒中所致步态异常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患者进行针对性的膝关节控制性训练,对照组进行常规体能训练(PT)、起立床、行走等整体训练。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法进行康复评估。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Fugl–Meyer步行能力总分、平衡功能评分、左右步幅差、步速比较,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步行能力为治疗组为(25.35±7.52),对照组为(20.53±3.45)分;平衡能力为治疗组为(10.43±2.99)分,对照组为(8.98±3.18)分;左右步幅差(cm)为治疗组(3.45±2.70)cm,对照组为(8.71±4.35)cm;步速(m·s-1)为治疗组(0.68±0.34)分,对照组(0.44±0.29)分,评估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对偏瘫患者的膝关节控制性训练,可以显著改善步态,提高患者的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77.
目的:采用Meta分析法探讨下肢外骨骼机器人对脑卒中患者时空步态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国内外数据库有关于下肢外骨骼机器人对脑卒中患者步态功能恢复的随机对照研究。以步长、步速、步频、步宽、步行周期、步态时相为结局指标,使用Cochrane手册5.1.0进行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和改良Jadad量表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运用Revmen5.4和Stata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5篇文献,共71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步长[MD=2.61,95%CI:(1.79,3.44),P<0.0001],步速[MD=0.08,95%CI:(0.07,0.09),P<0.0001],步频[MD=6.10,95%CI:(3.67,8.53),P<0.0001],步宽[MD=-2.22,95%CI:(-2.93,-1.51),P<0.0001],步态时相[MD=-0.08,95%CI:(-0.11,-0.06),P<0.0001],合并效应有显著差异,并有统计学意义。步行周期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差异,[MD=-0.01,95%CI:(-0.37,0.35),P=0.94]。亚组分析结果表明,基于平台训练的机器人与对照组相比更好地改善了步长、步速、步频。下肢外骨骼机器人对病程<6个月的患者,干预效果良好,且治疗周期越长效果越明显。结论:下肢外骨骼机器人能更好地改善卒中患者的时空步态参数,提高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