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8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2篇
基础医学   5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6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1篇
外科学   37篇
综合类   57篇
预防医学   22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271.
272.
肺癌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的血管内支架及溶栓治疗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 探讨上腔静脉内支架置入及局部溶栓治疗原发性肺癌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SVCS)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 采用经皮穿刺股静脉插管的方法对15例肺癌合并SVCS患者分别向狭窄的上静脉置入1枚直径10-14mm、长60-80mm的镍钛记忆合金支架,其中5例经导管注入尿激酶30-42万U局部溶栓治疗。结果 15例支架置入一次成功,上腔静脉血流恢复通畅。14例患者SVCS症状很快消除;1例合并血栓者经局部溶栓治疗后症状显著改善,随访3个月-5年,6例患者成活3个月-3年,无复发;5例患者术后4个月-2年因肺癌死亡时亦无复发。4例患者术后短期内复发支架内血栓阻塞,经局部溶栓治疗后症状显著改善。结论 血管内支架治疗肺癌合并SVCS是一种有效的姑息治疗方法,及时局部溶栓治疗是防止近期复发的良好手段,为了延长这类患者的生存期,必须重视肺癌本身的治疗。  相似文献   
273.
蛋白激酶C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蛋白激酶C(PKC)的分子生物学特征,特别是其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进行了简要综述。鉴于PKC的γ亚单位在脊髓背角浅层痛信号传递和调控过程中的作用愈来愈受到关注,故本文还对PKCγ亚单位在痛模型中的作用及其它递质共存等方面进行了简要回顾。  相似文献   
274.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并痛风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胜  刘汉芳 《河北中医》2004,26(9):700-702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并痛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6 7例冠心病并痛风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 (治疗组 )与单纯西药治疗组 (对照组 )。对照组在规范治疗冠心病的基础上常规服用别嘌呤醇、秋水仙碱 ,必要时静脉滴注抗生素或激素。治疗组除以上方法外还加用中药制剂川芎嗪注射液和黄芪注射液治疗。结果 治疗组痛风总有效率为 85 .7% (36 4 2 ) ,与对照组总有效率 6 0 .0 % (15 2 5 )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治疗组疼痛缓解时间均值为 (36 .5± 5 .8)h ,对照组为 (4 2 .5± 6 .5 )h ,2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治疗组 3年内复发率为 19.0 % (8 4 2 ) ,对照组复发率为 4 4 .0 % (11 2 5 ) ,2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心绞痛改善率 ,治疗组为 88.1% (37 4 2 ) ,对照组为 6 4 .0 (16 2 5 ) ,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2组血流变学指标、心电图改善率、消化道反应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并痛风可作为常规疗法  相似文献   
275.
目的研究交叉针张力带治疗方法对Gartland 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预后效果。方法对178例Gartland 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采用交叉针张力带手术治疗。结果178例获得随访,骨折达到骨性愈合,肘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84.83%。结论交叉针张力带治疗Gartland 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能满足肘关节功能恢复的要求,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76.
目的:通过对选择性神经损伤(SNI)模型小鼠不同时期的疼痛阈值、运动功能和情绪状态等进行研究,系统性分析SNI模型在不同阶段的机体状态。方法:将腓总神经和胫神经进行结扎并远端切除约2 mm,保留腓肠神经以建立SNI模型。分别在术后7、14、30、60 d利用von Frey丝对小鼠进行机械痛敏检测,利用步态分析以检测小鼠运动功能。在术后30 d和60 d进行旷场实验(OFT)、高架十字迷宫实验(EPM)以检测小鼠焦虑样行为,利用悬尾实验(TST)和糖水偏好实验(SPT)检测抑郁样行为。结果:小鼠在SNI术后产生长期稳定的机械痛敏现象,术后60 d产生稳定的焦虑样和抑郁样行为,而绝望相关的抑郁样行为比快感缺失相关的抑郁样行为出现更早,在术后30 d即可出现。SNI模型小鼠出现长期稳定的步态行为异常,且运动功能恢复缓慢。结论:本研究系统性地评估SNI术后不同时期疼痛状态、运动功能和情绪状态,为后续相关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77.
目的:比较研究肝脏、心肌和骨骼肌来源的线粒体对小鼠原代神经元存活及轴突再生的影响。方法:采用差速离心法分别提取C57BL/6小鼠肝脏线粒体、心肌线粒体和骨骼肌线粒体。分离和培养孕14~17 d的C57BL/6胎鼠大脑皮质神经元,培养7 d后进行划痕损伤,然后分别加入等量的三种组织来源线粒体进行共培养。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活细胞碘化丙啶(PI)标记观察神经元死亡。采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神经元中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的表达。采用分光光度计测量线粒体体复合体酶活性和ATP水平。结果:TUNEL染色、PI染色显示:三种线粒体处理后,肝脏线粒体处理组的神经元死亡最少,提示肝脏线粒体的促神经元存活能力最强。肝脏线粒体处理组神经元GAP-43的表达水平最高。进一步分析发现:相同数量的肝脏线粒体产生更高水平的ATP。并且肝脏线粒体可显著促进神经元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酶的活性。结论:与心肌线粒体、骨骼肌线粒体相比,肝脏线粒体具有更强大的促神经元存活和促轴突再生的能力,可用于体内线粒体移植修复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