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31.
TLRs在大鼠穿透角膜移植术后排斥反应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动态检测大鼠角膜组织TLR2、TLR3、TLR4mRNA的表达,研究TLR2、TLR3、TLR4在穿透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采用SPF级雌性SD大鼠108只为受体,SPF级Wistar大鼠36只为供体,另取SPF级雌性SD大鼠6只12只眼为正常对照组。受体大鼠分为3组:自体角膜移植组(A)、同种异体角膜移植组(B)和同种异体角膜移植后糖皮质激素应用组(C),A、B、C组各36只大鼠接受穿透角膜移植术,术后裂隙灯下观察角膜透明度、新生血管情况并采用排斥反应指数(RI)进行评分。分别于术后第5、7、9天获取角膜标本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和荧光实时定量PCR(real-timePCR)检测,动态观察角膜组织中TLR2、TLR3、TLR4mRNA的表达。结果术后随时间变化,A、B、C组大鼠角膜植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肿、混浊、新生血管生长。B组大鼠角膜RI平均在术后7d符合排斥反应的诊断标准并经病理学检查证实。A组和C组大鼠角膜的RI计分未达到排斥反应诊断标准。正常大鼠角膜可见TLR2、TLR3、TLR4mRNA表达;术后9dB组大鼠角膜TLR2mRNA的表达较A组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LR3mRNA和TLR4mRNA在B组各时间点间表达的差异倍数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30;P=0.32),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LR2可能作为天然免疫识别受体识别移植抗原,参与角膜移植术后的免疫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32.
0引言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是先天性垂直斜视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多发生于幼儿及儿童早期,常单侧发病占70.6%,双眼占29.4%。患者最常见的症状或主诉是上斜视或代偿头位引起的斜颈、脊柱及面部畸形。本病的手术方法有  相似文献   
33.
TLR2在大鼠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通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RT-PCR)动态检测大鼠角膜组织TLR2 mRNA的表达,研究TLR2在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实验分四组:正常对照组(N)、同种同体角膜移植组(A)、同种异体角膜移植组03)和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激素抗排斥组(C),A、B、C三组大鼠给予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术后裂隙灯下观察角膜透明度、新生血管并用排斥反应指数评分;分别于术后第5、7、9天取材,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和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动态观察角膜组织TLR2 mRNA的表达.结果 术后随时间变化角膜植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肿、混浊、新生血管生长.B组大鼠角膜排斥反应指数平均在术后第7天符合排斥反应的诊断并获病理学支持:A组和C组大鼠角膜的排斥反应指数计分未达到诊断标准.正常的角膜组织可见TLR2 mRNA表达;三个手术干预组TLR2 mRNA表达差异倍数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同种异体角膜移植组角膜TLR2 mRNA的表达较同种同体角膜移植组显著增加,激素抗排斥组角膜TLR2 mRNA表达较同种异体角膜移植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 TLR2可能作为天然免疫识别受体识别移植抗原,参与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
Abstract:
Objective To gain insight into the role of Toll-like receptor 2 (TLR2) in graft rejection following penetrating keratoplasty, and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of TLR2 mRNA in the corneal graft. Methods Penetrating keratoplasty was performed in 3 groups of rats for orthotopic autologous corneal transplantation (group A), allograft corneal transplantation (group B), or allograft corneal transplantation with hormone treatment (C). The transparency and neovascularization of the cornea were observed using a slit-lamp microscope and scored according to the rejection index, with normal cornea serving as the control. The corneal tissues were sampled at 5, 7, and 9 days after the transplantation for histo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and detection of TLR2 mRNA expression using RT-PCR. Results With the passage of time, edema, opacities and neovascularization of the comeal graft occurred after the operation in all the groups. Seven days after the operation, the rejection index of group B, but not that of groups A and C, met the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graft rejection with also support by histopathological evidence. The expression of TLR2 mRNA was detected in normal corneas and augmented in the corneal grafts in the 3 transplantation groups. TLR2 mRNA expression in group B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group A, and the expression in group C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comparison with that in group B (P<0.05). Conclusion As the recognition receptors of native immune system, TLR2 in the rejected corneal grafts may recognize the allograft antigen and play a role in acute graft rejection after penetrating keratoplasty.  相似文献   
34.
白浪  陆晓和  钟彦彦  张静  周瑾  武海军 《眼科研究》2009,27(11):1011-1014
目的检测大鼠角膜组织TLR2mRNA的表达,研究糖皮质激素对穿透角膜移植术后角膜TLR2表达的影响及对术后排斥反应的作用。方法实验动物分正常对照组(N)、同种同体角膜移植组(A)、同种异体角膜移植组(B)和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激素(典必殊滴眼液点术眼,每日2次)抗排斥组(C),A、B、C3组大鼠给予穿透角膜移植术,术后裂隙灯下观察角膜透明度、新生血管并用排斥反应指数评价;分别于术后第5、7、9天取材,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动态观察角膜组织中TLR2mRNA的表达。结果术后随时间变化角膜植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肿、混浊、新生血管生长。B组大鼠平均在穿透角膜移植术后7d发生排斥反应并获病理学支持;A组和C组大鼠术后排斥反应指数计分未达到诊断标准。术后3组手术干预组角膜TLR2mRNA的表达均增加,同种异体角膜移植组角膜TLR2mRNA的表达较同种同体角膜移植组显著增加,激素抗排斥组角膜TLR2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可能通过抑制角膜TLR2的表达及其介导的信号转导,抑制排斥反应,对移植物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5.
为考察我院是否存在不合理用药问题,笔者抽取住院病历20份,门诊处方3283张进行调查分析。经查阅有关文献资料,现将一些用药不当问题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6.
为探讨PBL教学法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以提高药理学的教学质量,选取我院2005级17个本科班对药理学中部分内容进行广泛的PBL教学,并开展问卷调查,发现该教学方法有利于医学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但不能取代传统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分离培养、鉴定和扩增的方法,同时观察BMSCs的生长特性,为组织工程中种子细胞的选择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应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贴壁培养法相结合分离纯化BMSCs并进行体外扩增,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原代及传代细胞的形态、生长情况,计数细胞数目,绘制细胞生长曲线。HE染色光镜观察细胞形态,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细胞表面标志抗原CD29、CD34和CD44的表达,进行表型鉴定。结果成功地完成了兔BMSCs体外分离培养及扩增。生长特性观察发现,第1~3代细胞增殖能力强,生长旺盛,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传代细胞增殖能力逐渐下降。分离培养的BMSCs阳性表达CD29、CD44,阴性表达CD34。结论体外应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贴壁培养法相结合,可获得高纯度的BMSCs,培养的BMSCs呈纤维状、克隆样生长,第1~3代细胞活性较强,可作为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用于进一步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38.
目的:观察蒙药扎冲十三味片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血脑屏障的保护作用。方法:双侧结扎大鼠颈总动脉制备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测定比较各组脑组织含水量和伊文思兰含量,从而评估各给药组对血脑屏障的保护作用。结果:与缺血模型组比较,扎冲十三味片各剂量组均可使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含水量及伊文思兰含量减少。结论:扎冲十三味片可减轻局灶性缺血大鼠脑水肿,对缺血性血脑屏障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9.
目的:观察"扎冲十三味"及其有效组分挥发油对大鼠脑缺血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SD大鼠随即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扎冲十三味全方组(0.24g/kg)、扎冲十三味挥发油大剂量组(0.24g/kg)、扎冲十三味挥发油小剂量组(0.048g/kg)。各组灌胃给药27天后,采用线栓法制作MCAO脑缺血模型,测定大鼠神经功能评分、脑梗死指数以及大鼠血清炎症因子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扎冲十三味全方组神经功能评分、脑梗死指数及血清IL-1、IL-6与MCP-1均显著降低(p<0.05);扎冲十三味挥发油大剂量组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梗死指数无明显影响,但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显著降低(p<0.05);扎冲十三味挥发油小剂量组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梗死指数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均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扎冲十三味抑制IL-1、IL-6和MCP-1等炎性因子的表达是其发挥保护缺血性脑损伤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其中的挥发油可能通过抑制血清炎症因子的表达、与其他有效组分共同作用才能达到保护脑缺血损伤的目的。  相似文献   
40.
目的:比较不同程度睡眠呼吸障碍患者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复合体(GCC)的厚度变化。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收集2015-06/2018-06间于我校附属医院诊断为阻塞性睡眠呼吸障碍综合征的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将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5的58例患者纳入睡眠呼吸障碍组,根据AHI值将其分为轻、中、重度三个亚组,将AHI<5的50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采用RTVUE 100-2型相干光断层扫描检查仪对黄斑区视网膜进行扫描,测量黄斑区GCC总体平均厚度(GCC-Avg)、上方平均厚度(GCC-Sup)、下方平均厚度(GCC-Inf)、局部丢失容积(FLV)与整体丢失容积(GLV)。分析比较各组间GCC厚度的差异。结果:不同程度睡眠呼吸障碍组各区GCC厚度均较对照组变薄(P<0.05),但FLV和GLV均较对照组增加(P<0.05),不同程度睡眠呼吸障碍组组间FLV比较无差异(P>0.05),不同程度睡眠呼吸障碍组组间GLV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随着睡眠呼吸障碍程度的加重黄斑区GCC厚度变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