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28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60篇
预防医学   28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了解山西省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病情动态和防治措施落实情况,为下一步开展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国家《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监测方案》和《2013年山西省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监测方案》的要求,在全省选择5个病区县、14个病区村作为监测点,调查监测村的改水及改水工程运行情况、测定水砷含量,同时对监测村常住人口进行地方性砷中毒病情调查,并测定尿砷含量;水砷、尿砷含量测定采用氢化物原子荧光光度法(GB/T5750.6-2006),砷中毒诊断采用《地方性砷中毒诊断标准》(WS/T 211-2001)。结果 14个监测村已全部改水,改水率100.00%,改水工程全部正常运行,且水砷含量全部合格;砷中毒患者检出率为1.57%,患者以轻度为主,新发患者15例;尿砷含量测定396人,范围在0.000 2~0.380 0 mg/L,几何均值为0.005 2 mg/L。结论山西省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病情总体上已减轻,但仍有新发患者,防治监测工作仍然不能松懈。  相似文献   
42.
目的了解山西省大骨节病病情,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2012年医改地方病防治项目实施方案》的要求,在全省抽取18个县,每个县抽取5个乡,每个乡抽取3个村,调查病区村大骨节病防控措施落实情况,包括调查点的人口、耕种、主食以及其他防治措施等落实情况,并对调查村所有7~12岁儿童开展临床和X线检查。结果共调查18个县514个村,病区人口32.31万人;病区实施了病区村搬迁81个,搬迁22 832人;退耕还林还草150 965亩,占耕地面积的56.00%,改种经济作物68 473亩,占耕地面积24.90%,异地育人3 203人;近几年未采取补硒措施;调查了211个病区村病情,检查7~12岁儿童6 793人,临床未检出阳性病例;X线检出阳性4例,均为单纯干骺端改变,检出率为0.06%(4/6 793),未检出骨骺、骨端及腕骨阳性儿童。结论山西省儿童大骨节病病情已经控制,处于持续稳定状态,由于大骨节病致病因子仍然存在,需继续加强大骨节病的病情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43.
目的了解山西省地方性砷中毒病情分布状况,为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2009年度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山西省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病情调查项目技术方案》的要求,结合既往调查资料,对8个县(市)45个村居民的饮水砷含量和暴露人群发病情况进行了拉网式调查。结果 45个村中,未改水村21个,共采水样90份,超标46份,超标率为51.11%,水砷超标现象比较严重,最高达到0.870 0 mg/L;已改水村24个,共采水样192份,超标32份,超标率为16.67%,水砷含量最高为0.186 0 mg/L,最低为0.000 5 mg/L;调查未改水村村民38 232人,查出砷中毒患者400人,患病率为1.05%(400/38 232),调查改水村村民32 729人,查出砷中毒患者101人,患病率为0.31%(101/32 729),根据国家砷中毒病区划分标准,21个未改水村中16个村为轻病区,其余5个村为潜在病区;24个已改水村中14个村为轻病区,其余10个村为潜在病区;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增加,男女患病性别差异明显(χ2=13.093,P<0.01),女性高于男性。结论未改水村水砷超标率高,已改水村个别村水砷含量仍然超标,没有达到改水降砷的效果,应另寻低砷水源或加强改水工程的后期管理和维护。  相似文献   
44.
病房建立护理工作流程是为避免差错、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团队合作为目的。铁营医院根据卫生部对医院管理的要求,建立并实施了以护士为主体,医生参与,在护士长领导和科主任的支持下完成的工作流程。“流程”在各班次都标注有时问段及工作内容。实践显示“流程”在病房的实施规范了护理管理,实现了持续、全面质量控制的目标。  相似文献   
45.
随着卫生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广大患者维权意识的显著增强,患者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加之社会上各种负面因素的影响,医疗执业环境越来越差,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不断。在日常的医疗护理工作中,一旦触犯了患者的利益,不管其行为是故意还是过失,都有可能引起医疗纠纷。因此,医患人员必须树立法制观念,懂法守法,加强责任心,强化服务意识,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防范各种医疗纠纷的发生^[1]。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NICU病房内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情况、耐药性、相关因素及正确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针对本院NICU2008年11月~2009年12月气管切开患者鲍曼不动杆菌导致的下呼吸道感染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K-B法进行药敏实验,按NCCLS标准判断细菌耐药性。结果:268例痰标本中检出鲍曼不动杆菌77株,达到28.73%。对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唑啉、氨苄西林的耐药比例均高于70%,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比较敏感。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免疫功能低下、机械通气、鼻胃管留置以及广谱抗生素的应用,为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主要原因。结论:医院内获得性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性高,且耐药率增加较快,临床应合理使用抗生素,以提高疗效和减缓耐药株的产生。应实施有效的消毒隔离措施,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学习,加强医护人员的无菌操作。  相似文献   
47.
目的全面、准确了解和评价2007年山西省居民食用盐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方法按《山西省2007年碘盐监测方案》规定的抽样方法及碘盐测定方法进行。结果全省119个县(市、区)除高碘乡镇外监测居民食用盐35039份,非碘盐率1.77%,碘盐合格率97.75%,合格碘盐食用率96.04%,盐碘均数31.6±7.54mg/kg,盐碘中位数31.8mg/kg。结论与2006年相比,非碘盐率下降,合格碘盐食用率升高,继续加大监测工作力度,确保2010年全省95%的县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的目标。  相似文献   
48.
武敏 《陕西中医》2010,31(9):1240-1241
笔者在2007年5月至2009年5月2年问,针对临床较为多见的下焦湿热性疾患,选用自拟红藤三仁四草汤治疗500余例,收效显著。红藤三仁四草汤组方及其药物常用剂量:红藤、败酱草、薏苡仁、冬瓜仁各30g,桃仁6g,马鞭草、益母草、  相似文献   
49.
以时间为序的护理工作流程管理的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控制过程质量,以保证各班次各时间段护理工作任务完成的时效性,提高为患者服务的整体质量和效率。方法根据病房护理工作特点建立各班次各时间段的护理工作流程模板,首先在一个病房进行试点,成熟后在全院病房实施。结果医护人员对流程设置的科学性、实用性、提高护理工作效率等方面的满意度评价均达到90.0%以上。基础护理合格率、危重患者护理合格率、消毒隔离合格率、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急救物品完好率及患者满意度由90.0%~98.0%提高至95.2%~100%。结论以时间为序的各班次各时间段工作流程管理,使各班次各时间段应完成的工作任务得到进一步识别和确认,细化了护理工作的过程管理,从而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50.
目的:幽门螺杆菌(H P)感染可诱发胃溃疡(GU)及十二指肠溃疡(DU)。调查宿主对H P的免疫应答是否决定不同的疾病结局。材料与方法:感染H P的32例GU和28例DU患者及24例未感染的消化不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检测每例患者活检组织中的浸润细胞成分,测定T细胞刺激后分泌的淋巴因子及H P特异性IgG亚型的血清浓度。结果:在GU患者体内发现低水平胃蛋白酶I和高水平胃蛋白酶II,而DU患者存在高水平胃蛋白酶I。GU及DU患者的浸润细胞都以T细胞为主。与DU患者相比,GU患者体内T细胞数量很高(P<0.01)而浆细胞数量较低(P<0.05),同时,T细胞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