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24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1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5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是调节细胞发育和生长的一个关键途径[1]。在正常情况下对胚胎发育和器官的形成和功能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此通路的失调参与人类多种肿瘤的发病过程[2]。骨肉瘤是儿童和青少年长骨干骺端常见的原发性恶性骨肿瘤,以产生骨样基质为病理特征,具有高度异质性、高复发率、多药耐药性、早期易肺转移等特点[3]。以外科手术联合甲氨蝶呤、顺铂等新辅助化疗的应用,使骨肉瘤患者的5年生存率提高到75%左右[4],但却不能有效地降低总病死率和改善整体预后,出现转移或复发的患者5年生存率<20%[5]。研究表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参与骨肉瘤细胞的生长、侵袭和转移,并有效诱导骨肉瘤的耐药和再生,是介导骨肉瘤发生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6]。  相似文献   
12.
骨质疏松症是常见的骨代谢疾病之一,以骨密度的减少及骨微结构的退变为主要特征,导致骨骼脆性增加及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疾病[1].目前临床上治疗骨质疏松症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其作用机制为抑制骨吸收,促进骨形成,纠正异常的骨转换,从而改善骨质量,降低骨折的发生率.然而这些方法治疗费用高,治疗时间长,且存在着一定的药物不良反应用[2-4].因此,寻求更理想的治疗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脊柱后路显微椎间盘镜行双间隙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复合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入路和疗效.方法在应用脊柱后路显微椎间盘镜为28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髓核摘除术中,选择L4、5、L5S1复合型椎间盘突出者52例(18.4%),采用同侧双切口入路或不同侧双切口入路对同侧或不同侧相邻的双间隙椎间盘突出者做髓核摘除术.结果接受本手术入路治疗的52例复合型椎间盘突出症者,其建立工作通道的成功率为100%、行显微椎间盘镜髓核摘除的优良率为96.1%.结论以同侧或不同侧作双切口入路在椎间盘镜下作相邻双间隙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治疗复合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创伤小、恢复快,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4.
显微椎间盘镜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评价显微椎间盘镜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经脊柱后路行显微椎间盘镜下腰椎间盘髓核切除和侧隐窝扩大手术282例。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45分钟,平均术后住院时间8天,疗效优良率达97.8%。结论 经脊柱后路显微椎间盘镜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比常规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基本保持了脊柱后柱的完整性,对脊柱稳定性影响小,手术野清晰,手术安全,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5.
显微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应用MED(Micro Endoscopic Disectomy)摘除突出髓核组织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探讨此技术的基本概念,手术要点和临床效果及使用价值。方法:对62例单节段平面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脊柱后路内窥镜下间盘摘除术。在准确定位后逐级扩张切口,放置工作管道及显微内窥镜,在电视监视下,确认病变椎间隙,切除上位椎板下缘及其黄韧带,牵开神经根和硬膜囊,显露突出的髓核组织并将其摘除,根据神经根受压状况,作神经根管扩大。结果:本组病例无手术并发症,所有病人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6个月,临床效果:优56例,良4例,优良率为96.7%。有2例改为传统开放手术。结论:MED创伤小,能直接解除突出的髓核组织及侧隐窝狭窄对神经根的压迫,保持了脊柱结构的稳定性,从而大大减轻了患者痛苦及心理负担,对大多数惧怕传统开放手术的病人无疑是完全可以接受的治疗。  相似文献   
16.
经皮穿刺双间隙髓核摘除术治疗复合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以一个经皮穿刺点行双间隙髓核摘除,治疗复合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方法 在应用经皮穿刺法为40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髓核摘除术中。选择L4,5、L5S1复合型椎间盘突出者35例(8.7%),采用同一穿刺点对同侧不同侧椎间盘髓核突出的相邻的双间隙作髓核摘除术。结果 接受本术式治疗的35例复合型椎间盘突出症者,其穿刺的成功率为100%,穿刺的有效率为100%。结论 以一个穿刺点作经皮穿刺髓核摘除治疗复合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创伤小、恢复快,具有创新性。  相似文献   
17.
76岁的金老师曾是一位人民教师,三尺讲台的辛劳让她饱受腰痛困扰。5年前,金老师发现自己除了剧烈腰痛外,双下肢的肌肉力量也出现明显减退,走路时身体更是出现明显的偏斜。下肢酸痛无力和反复腰部疼痛让她陷入无法久立久行的恶性循环,无法下楼锻炼的她心肺功能和消化系统也出现了问题。后来,她来到上海市中医医院骨伤科,樊天佑主任经过详细问诊与查体后明确诊断,她患上的是重度胸腰椎退变性侧弯合并重度腰椎管狭窄。经过中西医结合治疗,金老师现在已经能正常下地行走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和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和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Neer三、四部分肱骨近端骨折患者37例,行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20例,其中Neer三部分骨折14例,四部分骨折6例;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骨折17例,均为四部分骨折。采用Neer评分标准从疼痛、活动、功能等方面评定两组疗效。结果平均随访时间为20个月(12~30个月)。内固定组优良率为83.3%,置换组优良率为87.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定钢板与人工肱骨头置换在治疗肱骨近端粉碎骨折均能达到满意的疗效,但对于骨折严重粉碎无法重建的肱骨近端骨折,尤其伴有严重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人工肱骨头置换仍是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羌活地黄汤含药血清对胶原性关节炎(CIA)大鼠成纤维样滑膜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羌活地黄汤抑制滑膜增生的机制。方法:分别予新西兰大白兔灌胃羌活地黄汤、独活寄生汤,制备药物血清。选择10只雌性SD大鼠,6只建立牛Ⅱ型胶原诱导的大鼠关节炎模型,分离培养成纤维样滑膜细胞,分为模型组、羌活地黄汤组和独活寄生汤组;另4只作为正常组(用等量生理盐水)。正常组、模型组细胞均加入5%DMEM血清的培养液;羌活地黄汤组和独活寄生汤组,分别加入含10%相应含药血清的DMEM培养液。采用MTT法检测滑膜细胞增殖,ELISA法检测IL-17、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表达浓度。结果:羌活地黄汤含药血清可抑制滑膜细胞的增殖,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羌活地黄汤还可抑制IL-17、RANKL的表达(P0.05)。结论:羌活地黄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成纤维样滑膜细胞的增殖及降低IL-17、RANKL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0.
切开复位有限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切开复位有限内固定治疗的价值。方法: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34例,按AO分型为C2或C3型,采用克氏针固定29例、钢板掌侧固定3例、钢板螺钉加克氏针固定2例。结果:按改良Green和OBrien系统评估,优19例(55%),良7例(21%),一般8例(24%)。结论;切开复位有限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疗效好,固定方法简便,并发症少,对固定器材没有特殊的要求,是一种有实用价值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