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8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目的:探讨颈康片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颈康片组)40例,B组(颈复康组)40例。两组连续治疗15天为1观察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对两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A、B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颈康片用于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优于颈复康。  相似文献   
42.
T形钢板内固定治疗胸锁关节脱位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胸锁关节脱位临床较为少见 ,占锁骨骨折脱位的 1% ,诊断治疗上较为棘手 ,传统治疗复发率高。 1997年 1月~2 0 0 1年 12月 ,我们采用T形钢板内固定和胸锁、肋锁韧带修复重建术治疗胸锁关节前、后脱位 7例 ,疗效满意。1 病例资料本组 7例 ,男 6例 ,女 1例 ,年龄 18~ 4 6岁。左侧 3例 ,右侧 4例。致伤原因 :车祸致伤 5例 ,挤压伤 2例。前脱位4例 ,后脱位 3例。受伤至就诊时间为2h~ 2个月 ,其中 5例为新鲜创伤 ,1例为陈旧性损伤 ,1例曾在外院行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失效后转我院治疗。后脱位中有 2例合并有气胸。2 治疗方法患者均行X线片、…  相似文献   
43.
李兆文  林石明  林俊山 《中国临床康复》2004,8(14):2643-2643,2647
目的 观察针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后期患肢麻木的影响。方法 8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50例)、对照组(30例),观察组所用穴位为对照组穴位加涌泉穴,将两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lt;0.05)。结论 针灸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后期肢麻具有较好疗效,涌泉穴可显著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44.
感染是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严重影响患者健康,并增加治疗费用。引起感染的危险因素众多,包括全身因素、周围软组织情况及骨折类型、手术操作是否规范、抗生素的合理使用等多方面,各因素常常相互影响,本文旨在对相关危险因素做一综述,从而帮助临床更好地预防术后感染。   相似文献   
45.
目的对于前交叉韧带重建中选择最佳的移植物目前仍存在争议,在给每个患者选择合适的移植物之前,很多因素必须被考虑。目前常用的自体移植物包括腘绳肌腱和骨-髌腱-骨有着较为长期和广泛的研究,但存在不少供区并发症。近年来对于同种异体移植物及人工韧带的使用和研究也越来越多。异体移植物没有供区并发症,但存在愈合时间延缓和机体排异反应的风险。本文的目的是列出目前国内外主流移植物的优缺点,以便为骨科医生针对每个患者选择最佳移植物提供方便。  相似文献   
46.
<正>前交叉韧带损伤后修复能力差,完全断裂保守治疗效果不佳,临床治疗的主要方法是手术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的腱-骨愈合的时间、愈合牢固程度等成为衡量手术质量的重要指标。手术中残端的保留、移植物初始的张力、骨隧道角度的选择等都会影响到腱-骨界面的愈合。目前从细胞因子、血小板血浆复合物等相关研究发现具有促进移植物的腱-骨界面愈合的作用,但随着移植物的选择、移植物固定方式、手术的方法、骨隧道定位等技术的更新,现有促进腱-骨愈合的研究是否  相似文献   
47.
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式的选择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病,好发于老年人。自1996年1月~2004年12月分别采用DHS、DCS、Gamma钉、PFN、人工股骨头假体置换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共226例,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