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35篇
综合类   9篇
药学   11篇
  1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21.
熊国胜  林焱斌  林任 《骨科》2014,5(4):232-234,243
目的 探讨肩关节脱位伴肱骨近端三部分、四部分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及不可吸收线缝合固定的疗效.方法 35例肩关节脱位伴肱骨近端三部分、四部分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钢板及不可吸收线缝合固定.结果 所有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6~12个月.所有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无伤口感染、骨不连、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根据CMS(Constant-Murley score)评分系统评分:优32例,良3例.结论 肩关节脱位伴肱骨近端三部分、四部分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钢板固定及不可吸收线缝合重建肩袖功能,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锚钉缝合技术治疗新鲜股四头肌腱断裂的疗效。方法 6例新鲜股四头肌腱断裂的患者,入院后行切开锚钉缝合固定。术后石膏或支具制动2周。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所有患者膝部无疼痛不适,膝关节活动不受限等并发症。根据Lysholm评分系统评分,6例全优。结论新鲜股四头肌腱断裂行锚钉缝合技术治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3.
目的:结合术前伤椎CT,选择不同后路椎板减压方式+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6例胸腰椎单椎体爆裂性骨折伴或不伴神经损伤的患者,结合术前CT,了解椎管占位情况,分别选择后路椎板不处理、开窗减压、扩大开窗减压、半椎板减压或全椎板减压+椎弓根螺钉固定+植骨或不植骨进行治疗,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CT及评价脊柱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经过平均16.1个月随访,神经功能获1~3级恢复;脊柱结构、伤椎形态、椎管形态基本得到了恢复,无断钉,脊柱功能得到满意的恢复。结论:术前应详细了解CT片,依据伤椎椎管占位情况,个性化的选择后路减压方式,这样可最大限度的保留脊柱后侧稳定结构,又能很好的达到手术目的。  相似文献   
24.
25.
目的:通过定性观察膝骨性关节炎软骨细胞线粒体中的蛋白质,进一步探讨软骨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将收集到的膝关节软骨组织进行线粒体提取,并采用定量蛋白质组学串联质谱标签标记技术进行检测,再通过搜索Uniprot数据库和利用Proteome Discoverer软件进行分析,从而进一步分析其生物学信息。结果:通过数据库检索得到294个蛋白质点,其中有14种蛋白质点定位于线粒体,另外根据数据库及线粒体的结构可能有11种定位于线粒体。通过数据库的筛选、分析、分类,归纳出的蛋白质有ATP合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谷氨酸脱氢酶1、谷胱甘肽S-转移酶、天冬氨酸转氨酶、胸苷激酶2、苹果酸脱氢酶、补体、细胞色素b-c1、热休克蛋白10kDa、热休克蛋白60kDa、Trifunctional enzyme及Stress-70protein.另外,通过蛋白复合物的生物学进程、细胞成分及分子功能的分析,可能存在的信号通路有BMP4-BGN与Cofilin-actin-CAP1.结论:对软骨细胞线粒体中的蛋白质作全面的定性观察有助于进一步了解软骨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从而为骨性关节炎寻找更好的预测指标和干预靶点。  相似文献   
26.
重建髋臼前后柱完整性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运用平面有限元及光弹实验原理,研究髋臼负重区前后柱骨折后的应力分布,阐明髋关节骨性关节炎产生病理基础和力学机制。方法 建立骶髂关节和髋关节平面有限元模型,模拟单腿站立负重状态,分析髋臼负重区及近负重区在不同骨折类型和位移下的应力分布。结果 髋臼负重区的裂缝型和台阶型骨折局部应力增大;负重区内位移一致的台阶型较裂缝型骨折局部出现应力集中。近负重区较负重区内的骨折所产生的应力小。结论 髋臼负重区骨折应尽可能达到解剖复位,尤以台阶型为著。恢复髋臼前后柱的完整性,可减少负重区的应力集中,减小髋臼病损、延缓关节退变的发生。早期的髋臼重建对后期因髋关节骨性关节炎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提供可靠骨性结构,使手术有更多的选择空间。  相似文献   
27.
目的通过犬股骨颈骨折螺钉内固定模型的力学检测及组织学观察,从微观角度认识骨小梁重建对股骨头坏死的影响。方法选取18只成年田园犬制作成股骨颈骨折螺钉内固定模型,于造模后12周确认所有股骨颈骨折已愈合随机分为取钉组、取钉植骨组及不取钉组,于造模后20周分离所有犬的股骨并进行股骨颈力学测试及组织学观察。结果取钉组、取钉植骨组及不取钉组断裂点载荷、最大载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取钉组与取钉植骨组的断裂点载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取钉组与取钉植骨组断裂点载荷大于取钉组;不取钉组最大载荷大于取钉植骨组与取钉组,取钉植骨组最大载荷大于取钉组。取钉组、取钉植骨组及不取钉组骨小梁宽度与新鲜骨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取钉组骨小梁宽度、新鲜骨面积大于取钉植骨组,且取钉植骨组大于取钉组。结论支撑应力的改变将导致骨小梁重新分布,骨小梁再分布是影响股骨头坏死塌陷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8.
目的观察大鼠脊髓损伤后TIMP-2、Collagen Ⅰ和Collagen Ⅳ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对大鼠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只雌性SD(2个月龄)大鼠按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术后3天组、术后5天组、术后7天组和术后9天组,每组12只。假手术组仅行椎板切除术,其余组采用NYU脊髓打击器建立脊髓损伤模型。术后1、3、5、7、9天应用BBB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对大鼠肢体运动功能进行评分;采用尼式染色观察脊髓神经元形态;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脊髓组织TIMP-2、Collagen Ⅰ和Collagen Ⅳ表达;Western blot检测TIMP-2、Collagen Ⅰ和Collagen Ⅳ的蛋白表达量。结果 (1)脊髓损伤后,大鼠BBB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显著下降,随着时间延长,大鼠BBB肢体运动功能评分逐渐增高,与术后1天相比,术后7天和术后9天大鼠肢体BBB运动功能评分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尼氏染色观察发现,假手术组脊髓和神经元结构完整,尼氏体饱满,脊髓损伤各组脊髓和神经元结构被破坏,但术后9天大鼠脊髓和神经元的形态有所改善;(3)免疫组化检测显示假手术组TIMP-2、Collagen Ⅰ和Collagen Ⅳ表达量不高,脊髓损伤各组TIMP-2、Collagen Ⅰ和Collagen Ⅳ表达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天TIMP-2的表达量最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天Collagen Ⅰ和Collagen Ⅳ的表达量最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髓损伤后大鼠肢体运动功能的变化可能与TIMP-2,Ⅰ、Ⅳ型胶原蛋白表达的变化有关。大鼠脊髓损伤后,脊髓组织中TIMP-2、Collagen Ⅰ和Collagen Ⅳ表达增高,TIMP-2表达量在伤后5天达到高峰,Collagen Ⅰ和Collagen Ⅳ表达量在伤后7天达到高峰,有助于促进脊髓损伤模型大鼠肢体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探讨股骨颈骨折愈合后股骨头坏死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进行手术且随访资料完整的132例股骨颈骨折患者资料,采用单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股骨颈骨折愈合后股骨头坏死的影响因素.结果 术后随访中,共有12例出现坏死,坏死率为9.1%.年龄、复位质量、疲劳累积损伤是股骨头坏死的影响因素.结论 疲劳累积...  相似文献   
30.
PFNA微创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分析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目的分析应用AO股骨近端髓内钉-抗螺旋刀片(PFNA)微创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70岁以上股骨转子间骨折28例,均经闭合复位、小切口置入PFNA固定。结果X线片示所有骨折均一期愈合,平均愈合时间2.8个月,无骨不连、内固定松动、脱出或再骨折等并发症。根据Harris功能评分,优良率96.4%。结论PFNA能很好地防止旋转及塌陷,创伤小、并发症少,可早期负重,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理想的内固定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