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23篇
综合类   1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59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本文收集1970年1月至1989年12月20年间住院女性乳腺癌1862例,对此间术式的演变进行分析,并就当前存在的问题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52.
就“可切除乳腺癌”而言,手术可以达到治愈目的。但是,即使很早期的乳腺癌,根治术后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出现复发和/或血行转移。因此,手术后有机地辅以化疗、放疗及内分泌治疗等,无疑将有助于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与转移,对于晚期患者也能  相似文献   
53.
目的:观察肿瘤残留病灶大小在原发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价中的的意义.方法:将2000年11月~2006年3月408例于北京肿瘤医院乳腺中心就诊的原发性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病理资料重新进行Miller&Payne(M&P)方法病理评价.将其超声影像结果与手术后M&P病理评价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本组病例中临床有效且残留病灶≤1cm 158例,达cCR者53例,cPR者105例.病理显效(M&P病理评价G4G5)117例(74%);最大径>1cm的239例中病理显效占76例(31.8%).二者之间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Spss13.0,Pearson Chi-Square,卡方=60.939,P<0.001).达cCR者53例,病理非显效(M&P 1~3级)者6例.结论:原发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残留肿瘤病灶≤1cm时,有良好的病理反应.  相似文献   
54.
目的:采用病例- 对照研究检测MDM2 启动子区309 位点T>G 单核苷酸多态(SNP 309)在中国女性人群中的频率分布,分析其与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提取病例组698 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及对照组525 例健康人的外周血单核细胞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 )分析法,检测MDM2 启动子区309 位点基因多态性,确定此位点三种基因型,即T/T、T/G、G/G 基因型。统计分析病例组和对照组人群MDM2 SNP 309 各基因型频率分布,及各基因型与乳腺癌发病风险的相关性。结果:在研究的病例组与对照组整体人群中,经年龄、月经状态、家族史及生育史等因素校正后,与MDM2 SNP 309 T/T基因型比较,T/G 型及G/G 型与乳腺癌的发病风险无显著相关性(T/G,adjusted OR= 1.2,95%CI:0.8~1.6,P=0.30;G/G,adjusted OR= 1.0,95%CI:0.7~1.5,P=0.88)。 进一步分层分析后显示:在绝经后人群中,与T/T基因型比较,T/G 基因型及G/G 基因型显著增加乳腺癌的发病风险(T/G,adjusted OR= 1.8,95%CI:1.2~3.0,P=0.011;G/G,adjusted OR= 1.9,95%CI:1.2~3.3,P=0.014)。 提示绝经后人群携带T/G 型、G/G 型者比携带T/T基因型者患乳腺癌的风险分别升高约1.8、1.9 倍。在绝经前人群中,各基因型与乳腺癌的发病风险无显著相关性(P>0.05)。 结论:MDM2 启动子309 位点突变型G 等位基因携带者显著增加绝经后女性乳腺癌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55.
门诊有一位张女士自外地前来就诊.3年前,她的左侧乳头出现了瘙痒和轻微刺痛,渐渐地乳头皮肤发红并轻度肿胀,出现一些小丘疹和少量渗液.在当地一家医院就诊,医生认为是乳头湿疹,就给她开了一些外用药物涂抹.一段时间过去了,病情似乎有些好转,于是她就放下心来.  相似文献   
56.
乳腺癌外科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alsted(1894年)首创乳腺癌根治术,因手术合理,疗效明确,百余年来成为人们治疗乳癌所遵循的标准术式。近半世纪来,对乳癌术式进行了不少探索性的修改,总的趋势不外保守和扩大两方面,特别是近20多年来由于对乳腺癌的生物学特性有进一步的研究和认识,乳腺癌手术治疗的概念也随之有所更新。主要是:①乳腺癌从发病开始就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可能隐藏有微小远处转移,故局部无止境地扩大切除范围,无助于改善予后;②Halsted认为乳癌转移方式是循解剖学模式,即由局部瘤灶转移到区域淋巴结,以后再发生血行转移。现代研究认为,肿瘤转移是无次序、跳跃式的,不一定由近及远,局部淋巴结并非肿瘤转移的屏障。总之,乳腺癌手术范围的大小,对患者的予后似难的产生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7.
十二指肠非何杰金淋巴瘤的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二指肠非何杰金淋巴瘤的诊治北京医科大学肿瘤临床学院外科(100036)林本耀欧阳涛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很少见,约占胃肠道恶性肿瘤的1%~5%,仅占全身恶性肿瘤的0.4%,有资料估计,一个外科医生平均约8年才能见到1例小肠恶性肿瘤。原发性十二指肠非何杰...  相似文献   
58.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日益受到重视,与常规辅助化疗相比具有诸多优势,现综述近年来新辅助化疗的研究现状和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PDCD5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方法,检测311例长期随访的原发性乳腺癌患者PDCD5基因多态性,用Pearsonχ^2检验分析PDCD5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并通过Kaplan-Meier曲线分析其与乳腺癌患者生存率之间的关系。结果在311例乳腺癌病例中,PDCD5 CG/GG基因携带者的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阴性率(50.9%)显著高于CC基因携带者的PR阴性率(38.6%),P=0.035;PDCD5基因多态与乳腺癌患者的其他临床病理特征均无相关性(P〉0.05),也未见其与患者预后相关(P〉0.05)。结论PR阴性高表达的乳腺癌患者常提示预后不良。PDCD5基因多态与PR阴性高表达有关,提示PDCD5基因型可能与预后不良有关,但生存分析却未显现其与乳腺癌患者预后间具有相关性。本研究结果初步显示,PDCD5基因多态性检测对女性乳腺癌患者预后评价可能没有直接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0.
乳腺病变穿刺组织病理学检查非恶性结果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芯针穿刺活检(CNB)为非恶性结果的乳腺病灶的处理策略.方法 回顾性总结连续1130个CNB诊断为乳腺非恶性结果的病变,分析初次穿刺活检、切除活检或再次穿刺活检组织病理诊断和未进行再次活检者的随访资料.结果 1130个经CNB诊断的非恶性病变中,530个进行再次活检,77个诊断为乳腺癌;491个随访1~38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3.3个月,发现4个乳腺癌;109个失访.CNB诊断的57.9%(22/38)的导管上皮非典型增生、22.2%(4/18)的导管上皮细胞异型性、27.9%(24/86)的乳头状病变和90.0%(9/10)可疑癌最终被诊断为乳腺癌.结论 对于穿刺病理结果为高危病变的乳腺病灶应予切除活检,穿刺病理诊断与临床体检和影像学检查相符的良性病变可以考虑免除手术切除活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