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2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8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4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2篇
内科学   38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70篇
综合类   88篇
预防医学   53篇
药学   37篇
  1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3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9 毫秒
441.
胸腰椎相邻节段矢状曲度X线片不同测量方法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比研究X线片上3种测量胸腰椎相邻节段矢状曲度方法的准确性,为临床应用提供放射学依据。方法:选取脊柱干燥标本共计6具,以不同投照方式行胸腰椎侧位X线摄片共计42次。选择79例正常人行站立位标准侧位X线摄片。将上述资料在数字工作站上用以下3种方式测量胸腰椎相邻节段矢状曲度:①失真代偿X线分析法(DCRA法);②测量相邻椎体上、下终板垂线夹角(Cobb法1);③测量相邻椎体上终板垂线夹角(Cobb法2),将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脊柱标本3种测量方法两两对比,投照椎体轴向逆时针或顺时针旋转时差异有显著性(P<0.05)。脊柱标本不同投照方式测量结果对比,DCRA法测量相邻节段矢状曲度无差异(P>0.05),而Cobb法1和Cobb法2测量时当椎体出现轴向逆时针或顺时针旋转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成人标准侧位摄片时3种测量方式测量胸腰椎相邻节段矢状曲度结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DCRA法测量相邻节段矢状曲度准确性高,不同投照方式对其测量结果影响小;当椎体有轴向旋转时Cobb法1和Cobb法2测量矢状曲度将影响测量结果。  相似文献   
442.
目的 比较跨腕关节钢板与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粉碎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7年3月至2010年4月采用跨腕关节钢板(钢板组)和外固定支架(外固定支架组)治疗57例桡骨远端粉碎骨折患者.其中钢板组28例,男18例,女10例;年龄21~67岁,平均44.7岁;左侧17例,右侧11例;C2型8例,C3型20例.外固定支架组29例,男19例,女10例;年龄21~69岁,平均49.4岁;左侧12例,右侧17例;C2型13例,C3型16例.对两组患者术中及住院期间的各项指标、术前与术后的影像学结果、临床疗效结果及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57例患者术后获12~35个月(平均24.4个月)随访.钢板组较外固定支架组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多、切口长度相对较长,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掌倾角、尺偏角、桡骨茎突长度在术前、术后及随访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关节面台阶术前、术后2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随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末次随访时旋前、旋后、掌屈、背伸活动范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Jakim评分标准,钢板组优于外固定支架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固定支架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钢板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跨腕关节钢板与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粉碎骨折,复位和治疗效果相当,跨腕关节钢板创伤较大,但复位稳定性好,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443.
目的 探讨问号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侵入人或鼠单核-巨噬细胞方式及其吞噬泡形成差异性.方法 采用透射电镜观察问号钩体黄疸出血群赖型赖株侵入小鼠单核-巨噬样细胞J774A.1和佛波酯(PMA)激活的人单核细胞THP-1后吞噬泡形成情况.采用免疫荧光联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及荧光分光光度仪等方法,观察细胞内吞抑制剂单丹磺酰尸胺(MDC)、氧化酚砷(PAO)阻断及内吞相关网格蛋白抗体封闭前后,J774A.1细胞和PMA激活的THP-1细胞内问号钩体赖株数量的变化.结果 J774A.1细胞内问号钩体存在于吞噬泡内,THP-1细胞内问号钩体无吞噬泡膜包绕.MDC和PAO能以剂量依赖方式抑制J774A.1和THP-1细胞内吞问号钩体,其中10 μmol/L以上MDC和1 μmol/L以上PAO阻断的J774A.1和THP-1细胞内问号钩体数量明显少于未阻断细胞(P<0.05).网格蛋白抗体封闭后,J774A.1和THP-1细胞内问号钩体数量也明显减少(P<0.05).结论 问号钩体以网格蛋白依赖性内吞途径侵入人或鼠单核-巨噬细胞.人或鼠单核-巨噬细胞内问号钩体吞噬泡形成有明显差异,这可能是人或鼠感染问号钩体后发病情况不同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44.
在我们的心目中,菜是记忆里妈妈做的味道最好,最令人回味,且百吃不厌.但如果菜里有了爱情的味道呢?  相似文献   
445.
目的评价化瘀丸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121例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化瘀丸治疗组80例、西药对照组41例,观察治疗前后主要疗效指标及不良反应,并检测血清SOD活性及MDA含量.结果化瘀丸治疗组基本治愈率为12.9%,与西药对照组2.4%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0.0%,与对照组43.90%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化瘀丸治疗组血清SOD活性及MDA含量与西药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化瘀丸治疗黄褐斑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无不良反应,并能提高黄褐斑患者血清SOD活性,减少MDA堆积,具有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446.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 (TMJDS)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疾病之一 ,其中关节盘前移位 (包括可复性与不可复性 )占相当大比例 ,该病原因复杂 ,可能与损伤、翼外肌痉挛、关节长期过度负重有关 ,其临床症状在早期以关节区开闭口弹响为主 ,到后期常发展为开口绞锁甚至开口受限 [1 ] ,临床上仍首选综合性保守疗法 ,其中咬合板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治疗方法。作者近年应用咬合板治疗了多例关节盘前移位患者 ,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对象 :1 996~ 2 0 0 0年在我院就诊的 1 4 6例颞下颌关节紊乱患者 ,根据张震康分类标准确诊为可复性…  相似文献   
447.
肺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临床应用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国内外已广泛开展高能X线立体定向大剂量分割放射治疗颅内肿瘤,此项治疗的效果优于常规分割放疗。随着治疗技术的改进和临床经验的积累,立体定向大剂量分割放疗已扩大到颅外的病变。我院自1997年7月引进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tereotacticradiotherapy,SRT)系统至1998年12月已治疗肺癌39例,现将治疗方法及近期疗效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39例患者中男性34例,女性5例,年龄38~88岁,中位年龄64岁。所有患者均经病理细胞学证实,鳞癌21例,腺癌11例,腺鳞癌3例,未分化癌4例。按UICC1997TN…  相似文献   
448.
CD19抗原作为B细胞谱系标志物,在部分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细胞上也表达,但对其预后情况尚存在较大争议。因此,文章主要介绍CD19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表达,并对其预后进行探讨,为此类型白血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449.
目的探讨蛋白质磷酸酶4催化亚基(protein phosphatase 4 catalytic subunit, PP4C)对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hepatitis B virus X protein, HBx)在蛋白质水平的调控及生物学功能的影响, 为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相关性肝癌提供潜在治疗靶点。方法通过免疫共沉淀(co-immunopreciptation, Co-IP)与GST pull-down试验验证HBx与PP4C在体内与体外的相互作用。采用Lipofectamine 3000试剂转染PP4C过表达真核质粒检测PP4C对HBx在蛋白质水平的影响, 并用蛋白质合成抑制剂环己酮亚胺(cycloheximide, CHX)处理过表达PP4C的肝癌细胞, Western blot检测HBx半衰期变化。磷酸化试验检测PP4C对HBx磷酸化水平的影响。CCK8增殖、细胞划痕、Matrigel侵袭小室试验检测PP4C对HBx生物学功能的影响。结果 Co-IP与GST pull-down试验证实HBx与PP4C在肝癌细胞内存在相互作用, 在体外也存...  相似文献   
450.
目的评价全膝/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前血浆白蛋白浓度与术后谵妄(POD)的关系。方法选择本院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择期在脊椎-硬膜外联合麻醉下行全膝/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500例, 性别不限, 年龄50~90岁, 体质量50~80 kg, ASA分级Ⅰ或Ⅱ级。蛛网膜下腔穿刺成功后抽取脑脊液(CSF)标本, 采用ELISA法测定β淀粉样蛋白42(Aβ42)、总tau蛋白(T-tau)和磷酸化tau蛋白(P-tau)浓度。于术后1~7 d(或出院前)采用意识错乱评估量表(CAM)、谵妄程度评估量表(MDAS)评估是否发生POD及严重程度, 将患者分为POD组和非POD组(NPOD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POD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ROC)曲线评价血浆白蛋白浓度和CSF生物标志物浓度预测POD的准确性, 进行CSF生物标志物的中介效应分析。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343例患者, POD发生率为23.3%。与NPOD组相比, POD组患者年龄、术前血浆白蛋白浓度和MD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混杂因素校正前后, 术前血浆白蛋白浓度降低及CSF P-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