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9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43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22篇
内科学   39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37篇
特种医学   31篇
外科学   120篇
综合类   208篇
预防医学   77篇
眼科学   11篇
药学   76篇
中国医学   89篇
肿瘤学   3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直视下逆推结石非原位配合钬激光碎石治疗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60例输尿管中下段结石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30例采用逆推结石非原位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实验手术组),即直视下先将结石逆推至梗阻部位稍上方输尿管扩张处,再于非梗阻原位视野开阔处采用钬激光碎石;30例直视下找到结石后即行原位钬激光碎石术(传统手术组)。比较两组的总手术时间、碎石时间、一次性结石清除率以及手术并发症情况。结果 60例患者均全部成功碎石。实验组和传统组的总手术时间分别为(40±6)min和(55±8)min(t=-5.64,P<0.05),碎石时间分别为(12±5)min和(20±6)min(t=-9.36,P<0.05),一次结石取净率分别为100.0%(30/30)和96.7%(29/30)。传统手术组中输尿管发生穿孔1例,两组术中均无输尿管断裂、袖状撕脱和尿源性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选择病例,输尿管镜下逆推结石非原位钬激光碎石术处理输尿管中下段结石安全有效,较原位碎石能减少碎石时间及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32.
33.
目的分析孤立性肾转移瘤患者行肾切除术后的临床特征和结局。方法从1989年7月到2009年7月,作者选取13例孤立性。肾转移瘤行肾切除术后的患者的临床情况和结果进行报道。结果患者行肾切除术时平均年龄为52岁(33~79岁)。11例患者(85%)为偶然发现肾肿块,另2例患者(15%)表现为肉眼血尿。  相似文献   
34.
临床资料男,19岁,未婚。因“会阴部坠胀不适3个月行超声检查发现前列腺占位性病变1周”入院。直肠指诊前列腺区触及一巨大肿物向直肠内突出,质中,表面尚光滑,未触及结节。总PSA4.450ng/mL,游离PSA1.128ng/mL。精液常规提示精液量0.7ml,精子数目及活动度正常。  相似文献   
35.
目的提高对巨大前列腺囊腺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1例巨大前列腺囊腺瘤并成功进行腹腔镜切除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进行讨论。结果本例患者成功行腹腔镜完整切除,手术时间125min,出血量60ml,术中双侧精囊输精管完整保留,术后会阴部坠胀不适消失,复查精液常规精子数目及活动度正常。已随诊12个月,肿瘤无复发。结论巨大前列腺囊腺瘤罕见,最终确诊要依靠病理诊断,其最有效的治疗是手术完整切除,而腹腔镜途径可作为完整切除的微创手段。  相似文献   
36.
强直性肌营养不良1型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和总结强直性肌营养不良1型(myotonic dystrophy type 1,DM1)患者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病复杂临床表现的认识水平.方法 选取2009-2012年在作者医院收治并经分子诊断确诊为DM1的患者45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45例中27例有阳性家族史.首发症状以握拳后放松困难最常见(24/45).肌强直、肌无力、肌萎缩的发生率分别为95.56%、93.33%、75.56%,主要以头面诸肌、颈肌、肢体远端受累明显.除骨骼肌外,DM1还可累及眼睛(晶状体)、心脏(主要为传导系统)、中枢神经系统、颅骨、内分泌、呼吸系统等,临床表现多样.结论 典型的DM1为青中年隐袭起病,阳性家族史有助于诊断.肌强直以舌肌和大鱼际最敏感,叩击这两个部位有助于不典型肌强直症状的检出.骨骼肌以外,白内障发生率最高,对本病有一定的提示作用.男性早秃和斧头脸为本病突出的面部特征.对于怀疑DM1的患者,应及早开展遗传咨询.对于诊断DM1的患者,应全面评估并尽早处理多系统损害(尤其对于心脏和呼吸系统),同时进行定期随访复查.  相似文献   
37.
难复位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影像学特点及手术疗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鹏  李东亮  杨飞  徐九峰 《中国骨伤》2016,29(8):693-696
目的 :分析难复位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影像学特点,评价闭合撬拨复位髓内钉固定的手术疗效。方法 :自2011年12月至2015年10月,采用闭合撬拨复位髓内钉固定治疗28例难复位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男12例,女16例;年龄58~89岁,平均72岁。根据AO分型:A2.1型5例,A2.2型10例,A3.3型13例。观察术后并发症,复查X线片评价骨折愈合情况,采用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术前X线片判断难复位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比较困难,但三维CT有特征性的表现:近骨折端向前旋转移位。手术时间45~100 min,平均65 min。术中出血80~300 ml,平均160 ml。2例患者术后3个月内死亡,26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8.4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2~16周,平均13.6周。术后有2例患者存在内翻畸形,无伤口感染、骨折不愈合和内固定物失效。末次随访髋关节Harris评分为86.7±5.3,优14例,良12例。结论:难复位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前三维CT可很好的进行预测。闭合撬拨复位髓内钉固定治疗难复位性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8.
目的 基于脂质组学方法研究苯溴马隆治疗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大鼠的作用机制,并揭示尿酸水平增高与脂质代谢异常的内在相关性。方法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研究正常组、模型组和苯溴马隆组的大鼠血清中内源性脂质代谢物的变化,寻找潜在生物标记物,分析相关代谢通路,绘制代谢网络机制图。结果 脂质组学分析发现,苯溴马隆可使HUA大鼠体内水平异常的20个差异代谢物回调到正常水平;相关代谢通路分析发现,苯溴马隆影响果糖诱导HUA大鼠血清中的脂质水平,主要与甘油磷脂代谢通路相关。结论 苯溴马隆对HUA的治疗可能与改善体内甘油磷脂代谢通路异常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9.
目的 对晚期驱动基因阴性、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表达阴性非鳞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一线治疗方案疗效和安全性进行网状Meta分析。 方法 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数据库及ClinicalTrials.gov网站有关晚期驱动基因阴性非鳞NSCLC一线治疗研究,纳入包括化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抗血管生成药物及其联合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RCT),使用StataMP 16. 0及R 4.1.0软件进行网状Meta分析。 结果 共纳入10个RCT、5731例非鳞NSCLC患者,涉及10种治疗方案。各治疗方案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OS概率排序居第1位的是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PFS概率排序居第1位的是纳武利尤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及化疗。在有效率方面,阿替利珠单抗联合化疗、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的客观缓解率(ORR)高于化疗(OR=1.66,95%CI:1.07~2.59;OR=2.68,95%CI:1.40~5.11)。在所有级别不良反应率方面,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的不良反应率高于化疗及信迪利单抗联合化疗(OR=1.05,95%CI:1.01~1.08;OR=1.05,95%CI:1.01~1.09)。3级不良反应率方面,各治疗方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 对于PD-L1表达阴性的晚期驱动基因阴性非鳞NSCLC患者,现有的一线治疗方案在生存获益上未见明显差异。免疫联合化疗有效率更高、但不良反应也更为显著,需根据患者个体状况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喉罩通气在小儿尿裂手术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选取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尿道下裂矫正术患儿4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采取不同的麻醉措施,对两组患儿的麻醉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患儿在切皮时和手术开始后45分钟阶段的心率和平均脉动压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氧饱和度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取喉罩通气麻醉方式应用于小儿尿道下裂手术中,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并发症和不良反应较小,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